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現在很多女士有月經不調的現象,對于中醫治療上的新管理方式有哪些呢?本文是一篇臨床醫學。無論是中醫療法還是西醫療法,在臨床上都能夠達到治療效果,但中醫治療可徹底改善患者內分泌失調情況,治標治本,讓患者氣虛情況得到根治,達到治療目的。本院在今后研究中還會加大投入力度,更精細的根據患者月經不調具體情況進行中藥材的加減調整,希望能夠在保障藥效的前提下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有效性。
摘要:月經不調是一種婦科疾病,在臨床上均表現為月經時間不正常(非28d周期)以及月經量的不穩定。患者通常會出現月經提前或延后、出血量過多或過少情況,部分患者白帶異常,呈現發黃甚至異味情況[1]。月經不調屬于婦科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目前醫療界多采用中醫或西醫方式治療。月經不調長時間不醫治易造成患者子宮內膜增殖、子宮肌瘤等病癥,屬于內腑臟器功能不調引起,在治療上應調理氣血、活通經絡,達到根治效果。我院基于這一情況,采用對比性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中醫與西醫的療效對比,希望能夠了解中醫治療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醫治療,月經不調,臨床醫學論文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取月經不調患者202例,均為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這2年時間內收治。年齡18~49歲,平均29.6歲。患者中已婚126例,未婚76例。病程方面,患病時間3個月~10年。
臨床表現方面,患者月經均存在不定時情況,出血顏色較淡患者質地較稀,且月經持續時間較短,通常2~3d就會結束;部分患者月經出血量較多且顏色較深,其中還會伴有血塊。月經期間,患者腰痛狀況明顯,并且伴有小腹脹痛以及乳房脹痛情況。將選取的20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10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方式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方式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西醫使用孕激素或雌激素來促進患者排卵,讓患者可能存在的多囊卵巢綜合癥、失調性子宮出血情況得到緩解,達到治療效果。中醫具體治療方案如下:
1.2方法 中醫中治療方式較多,例如針灸、湯藥等。本次研究采用的是中藥湯藥方式治療,希望能夠通過調整達到治療目的。本次研究配置的中藥湯藥配比方式如下:15g熟地黃、15g白芍藥、15g當歸、12g菟絲子、12g山藥、10g炒金芥穗以及10g茯苓[2]。這一藥方主治由于疲勞、情緒波動造成的臟器受損,當患者血氣失調時服用此藥方可以達到活血化瘀、調理寒熱效果。藥方中的茯苓具有補氣調經功效,白芍能夠滋陰清熱,讓藥效直達子宮(癥候分析)。所配置的中藥需要每天服用兩次,以水煎制成一劑分開服用,共治療2個月。
臨床醫學:《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創刊于1985年,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醫師協會和中國實用醫學雜志社主辦的全國性婦產科學技術類期刊。
1.3療效判定方式 本次研究采用了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三個標準來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判,3種程度具體評判方式如下:顯效:患者月經經量、顏色完全恢復正常,時間7d內,臨床癥狀消失,周期恢復到(28±7)d;有效:月經量過多患者較治療前變為2/3或100ml內,經期恢復至7d內;無效:患者月經狀況沒有得到改善,治療后仍存在白帶異常、異味、月經周期不穩定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記錄數據進行匯總處理,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通過顯效、有效以及無效3個程度加以區分,在治療兩個月的時間后,觀察患者月經狀況,統計各程度人數(見表1)。
兩種治療方式在總有效率上具有差異性,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患者。但在顯效人數方面,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為67.33%,而對照組患者顯效率僅為41.58%。在無效人數方面,對照組患者無效人數有7例,而觀察組患者無效人數僅為2例。
3 討論
中醫學認為,月經不調屬于內分泌失調引起,主要歸于疲勞、心態等方面。當患者"七情所傷、外感六淫、多產房勞、腎氣不足、疲倦過度"時可能造成任督二脈受損。患者若長期身體處于疲勞狀態,以導致氣血失調,讓體內臟器受到損傷;若長時間情緒低沉,易因情志不暢造成抑郁,以致體內氣滯血瘀,造成月經量稀少或是時間較短情況出現。在中醫治療中,主要是通過對內分泌進行調節,幫助患者活血通經,利用養肝腎以及補氣血等各類中藥材讓月經周期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月經是經絡、氣血以及臟腑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治療上應先調理臟腑,尤其是肝腎以及脾胃[3]。
本次研究之所以會選擇兩個月的治療時間,是由于中醫藥效發揮速度不及西醫[4],若研究時間較短可能在結果上存在漏洞,不利于今后治療。在治療兩個月時間后,中藥材能夠發揮其溫腎補血功效,患者會感受到全身溫暖,精神振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