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五子雙母丸的應用,有關現在中醫藥的應用措施,對于現在中藥的新管理方式有哪些呢?對于五子雙母丸的治療技巧主要在哪些方面。本文是一篇醫學治療論文。下面是對五子雙母丸治療的介紹。中醫認為,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統血、主運化而為氣血生化之源。首先,肝脾兩臟的關系在于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運化功能之間的相互影響。脾的運化,有賴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脾的運化功能旺盛。在血液方面,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固攝血液防止溢于脈外。脾氣健旺,生血有源,血循脈中,則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肝得所養,則能正常疏泄,促進脾氣健運,發揮生血統血的作用。若肝陽膽火旺盛,犯脾克土,致土壅聚為痰;加之腎虛精虧,水不涵木至眩暈。所以對眩暈癥的治療,使用的藥方應該是以應用具有清熱化痰,養血健脾等功效的藥物為原則。
摘要:目的:探討五子雙母丸治療神經性眩暈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神經性眩暈患者1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80例和治療組90例,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輸注,治療組予以五子雙母丸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痊愈65例,好轉1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0.00%。對照組痊愈18例,好轉17例,無效35例,總有效率50.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五子雙母丸治療神經性眩暈的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五子雙母丸;神經性眩暈;臨床效果,醫學治療論文
2010年8月-2013年7月應用五子雙母丸治療神經性眩暈,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神經性眩暈患者170例,男95例,女75例,年齡30~70歲,其中30~40歲50例,40~50歲80例,50~70歲40例;病程4個月~9年。所有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90例,30~40歲30例,40~50歲25例,50~70歲35例;病程2個月~9年。對照組80例,30~40歲20例,’40~50歲45例,50~70歲5例;病程2個月~9年。我們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結果顯示兩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論文網推薦:《中國中藥雜志》,《中國中藥雜志》創刊于1955年7月,是我國現存創刊最早的綜合性中藥學術核心期刊,始終保持發行量居本專業領域首位。全面反映我國中藥學進展與研究動態,是中藥科研最高學術水平的交流平臺之一。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為中藥學術期刊中唯一的半月刊。
診斷標準:對本研究中所有入組的患者,其診斷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來執行?;颊叩闹饕R床表現是心驚失眠、潮熱盜汗、惡心嘔吐、神疲倦怠、面色蒼白、頭疼健忘、易躁易怒、腰膝酸軟、肢體震顫等。
治療方法:①治療組予自擬五子雙母丸治療,處方:葶藶子、五味子、決明子、柏子仁、梔子(炒)、知母、珍珠母、黃芪、山茱萸(制)、紅花、生甘草各6 g,川芎、膽南星、當歸、天麻各10g,丹參、遠志、葛根、牡蠣各15 g。將上藥低溫烘干后粉碎,過100目篩后混勻,嚴格按水丸制備工藝流程制成水丸,每瓶120 g,6g/次,3次/d口服。②對照組予注射用鹽酸倍他司汀2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溶解靜脈輸注,1次/d,7 d 1療程。兩組均治療7 d 1療程,5個療程后判斷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結束后,我們參照有關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標準如下:①痊愈:5個療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復查輔助檢查結果顯示椎一基底動脈血流正常。②好轉:5個療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復查輔助檢查結果顯示椎一基底動脈血流較前改善。③無效:5個療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的緩解,復查輔助檢查結果顯示椎一基底動脈血流有改善征象。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經過5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共有65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達到治愈,15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達到好轉,10例患者沒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為治療無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90.00%。對照組共有18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達到治愈,17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達到好轉,35例患者沒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為治療無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50.00%。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發現兩組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眩暈可由風、痰、虛引起,故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的說法。神經性眩暈癥的臨床表現:頭暈目眩,頭脹或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耳鳴口苦,面色紅赤,血壓偏高;此癥多因情志刺激而誘發,治療宜平肝熄風、平肝潛陽、降火滌痰,可用鎮肝熄風、養血健脾藥物。對于神經性眩暈癥患者,由于其在病情發作時,常會引起腦內供血供氧的降低,導致大腦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并且在腦組織嚴重缺血缺氧的情況下,由于腦內生化因素的改變,極易引起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從而形成大量的栓子,脫落后進人腦血管,發生堵塞等腦血管意外,最終會引起腦血栓、腦溢血、腦萎縮等。
在上訴組方原則的基礎上,我院精心挑選藥物制備“五子雙母丸”,它不僅可以發揮疏肝健脾益腎的作用,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脾臟的造血功能,加快機體血流的速度,提高血液運輸營養的能力,使腦組織得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所以它對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具有顯著療效。“五子雙母丸”處方中梔子、葛根清肝瀉熱;山茱萸溫補肝腎;當歸,川芎活血養血;葶藶子化痰利水,消滯降燥;苦杏仁止咳祛痰;天麻降壓熄風;遠志、五味子、柏子仁、珍珠母、牡蠣寧心安神;知母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甘草補脾益氣,解毒止嘔、調和諸藥?,F代實驗證實天麻確能“主諸風痹,久服益氣,輕身長年”,治療“語多恍惚,善驚失志”。通過對以上藥物的有效組合,使它們在組方中各自發揮自己的功效,以達到疏肝健脾益腎等作用,從而在治療神經性眩暈中發揮較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