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有關對脊柱治療的新管理措施有哪些呢?目前中藥管理應用上的新模式有哪些方面呢?本是一篇醫學論文。文章對多數學者認為,對存在脊柱畸形、神經功能受損、抗結核治療效果差、病情繼續發展的患者應積極行手術治療,通過手術能將病變部位的壞死物質、膿腫清理干凈,改善臨床癥狀,促進受損神經功能的恢復[3]。而隨著骨科手術及骨科材料的進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行植骨融合術或內固定術,能夠有效的保證脊柱的穩定,矯正后凸畸形,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摘要:目的:觀察在手術后,配合給予脊柱結核患者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的研究對象為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6例脊柱結核患者,均行手術治療,隨機分為術后給予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和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的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有效率為82.1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71%,經統計學分析后,差異具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脊柱結核患者,在手術后給予中藥治療,效果確切,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神經功能,值得在骨科推廣應用。
關鍵詞:脊柱結核;手術;中藥,醫學論文投稿
有數據表明,在全球范圍內,約有33%的人感染結核,超過300萬的生命因結核而死亡,嚴重的威脅著人類的健康[1]。骨結核是最為常見的肺外結核,其中多發于脊柱,占骨結核的56%左右,多發于青壯年患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工作能力,危害較大。手術治療效果確切,多數學者主張在術后給予抗結核治療,預防疾病的復發,但是長期抗結核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較多,影響治療效果。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對收治的脊柱結核患者,在術后除給予常規抗結核治療外,另給予中藥治療,治療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論文網推薦:《現代中醫臨床》,《現代中醫臨床》辦刊宗旨是繼承弘揚中國傳統醫藥文化,宣傳中醫藥臨床應用,為中醫藥教學、科研、醫療服務。主要面向國內外醫學院校的師生,各級各類醫院的臨床醫生,以及中醫藥醫務工作者和有關專業的科研人員等。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的研究對象為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6例脊柱結核患者,均行X線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均行手術治療,隨機分為術后給予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和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的觀察組,每組28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有16例,女性有12例,年齡在21~39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31.3±5.1)歲,單節椎體病變患者15例,雙節及以上椎體病變患者13例,在手術方式上,有8例患者行單純病灶清除術,10例患者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術,12例患者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內固定術;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有15例,女性有13例,年齡在22~39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32.1±5.0)歲,單節椎體病變患者17例,雙節及以上椎體病變患者11例,在手術方式上,有9例患者行單純病灶清除術,11例患者行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術,8例患者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內固定術。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變范圍、手術方式等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包括單純病灶清除術,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內固定術三種術式,見參考文獻3。
術后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HRZE四聯化療方案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骨癆湯治療,包括乳香、沒藥、黃芪、骨碎補、三七各9克,黨參 6克,生甘草 3克,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1.3效果的評估標準
痊愈:經過治療后,血沉恢復正常,脊柱局部癥狀消失,無竇道及膿腫,全身狀況好;有效:經過治療后,血沉下降,脊柱局部癥狀減少,陽性體征減少,全身狀況得到改善;無效:原有臨床表現未見好轉,甚至加重;治療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根據Frankel分級評價神經功能情況,A級:病變椎體的以下感覺、運動能力消失;B級:病變椎體的以下運動能力消失,部分感覺功能尚存在;C級:病變椎體的以下存在輕微運動能力;D級:病變椎體的以下存在不完全的運動能力;E級:感覺、運動功能均正常。 D級及E級為有效級。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7.0 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或X2檢驗對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比較
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有效率為82.1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71%,經統計學分析后,差異具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脊柱結核好發于活動量小、負重嚴重、軟組織覆蓋少且血流少的部位。隨著病情的發展,結核性膿液逐漸增多,會聚集在椎管內,形成肉芽組織,可向周圍脊髓波及,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受損癥狀,重者可出現截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2]。
通過手術將病灶清理干凈是進行脊柱重建獲得穩定的重要條件,但是術后繼續給予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的抗結核治療仍然是治療脊柱結核最為重要的方案,但長期服用抗結核藥物,副作用較大,影響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引起疾病的復發。因而,需要尋找藥物聯合治療脊柱結核,提高治療效果[4]。中醫認為,脊柱結核與腎臟的虧虛密切相關,其發病機理為腎氣不充,督脈空虛,氣血失和,痰濁凝聚而發此病。應從補腎強骨、行氣補虛著手治療。骨癆湯包括乳香、沒藥、黃芪、骨碎補、三七、黨參 、生甘草等中藥材,其中骨碎補具有強骨補腎之效,沒藥、乳香具有通絡化瘀,透竅理氣之效,三七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消腫,黨參健脾益肺、補中益氣,黃芪益衛固表、補氣升陽,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藥性[5]。
在本次研究中,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有效率為82.1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71%,經統計學分析后,差異具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術后給予脊柱結核患者中藥骨癆湯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于脊柱結核患者,在手術后給予中藥治療,效果確切,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神經功能,值得在骨科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