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什么是心臟起搏器,有關心臟起搏器的植入術有什么作用及意義呢?同時有關現在心臟的治學治療方案有哪些呢?本文從沙袋制作材料及重量和沙袋外套材料以及沙袋壓迫方式及時間要求等方面對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沙袋應用做了介紹。本文選自:《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心血管學領域新興學科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在國內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響和享有較高的學術權威。面向廣大的醫務人員,特別是心血管專業的醫務工作者,介紹心臟起搏、心電生理、心律失常學科的國內外重要進展,以及新的診療技術、防治經驗等。多次榮獲國家及湖北省優秀期刊,影響因子排序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
摘要: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于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通過脈沖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沖,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1958年第一臺心臟起搏器植入人體以來,起搏器制造技術和工藝快速發展,功能日趨完善。在應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萬患者生命的同時,起搏器也開始應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電性疾病,如預防陣發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頸動脈竇暈厥、雙室同步治療藥物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關鍵詞:心臟起搏器,醫學管理,醫學職稱論文
1 沙袋制作材料及重量
王瀠瀠【1】調查結果顯示:有35.9%醫院使用細沙,有19.2%醫院使用軟包裝輸液袋裝水,有12.8%醫院使用決明子,有32.1%醫院使用袋裝鹽。楊欣【2】指出普通沙袋在應用時存在重量不均衡,取材不方便,沾上血后不易于拆洗及縫制后易于漏沙,容易污染傷口等弊端,針對上述缺點其自制水袋用于心導管介入術后止血,將500 ml百特注射液空包裝袋先浸泡消毒,然后注入500 ml涼開水,用一次性中單包裹1~2袋,用膠布固定封口即制成0.5 kg或1 kg的水袋。劉柳,杜麗虹【3,6】臨床工作中采用鹽袋代替沙袋行壓迫止血,應用未開封鹽袋500g裝進合適的布袋中,方便簡單實用。某些醫院應用決明子制作沙袋是因為決明子具有抑菌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無毒副作用【4】。國外文獻【5】報道,常規預防心臟介入術后出血并發癥的方法是在穿刺點入口處壓迫一個重量從2.5~4.0kg不等的沙袋。從目前國內檢索到的文獻報道較多的常用沙袋重量為0.5-1kg,一般情況下應用0.5kg沙袋,如果病人出血較多或凝血功能欠佳的應用1kg沙袋,并相應增加壓迫時間.
2沙袋外套材料
沙袋最開始應用時直接放置囊袋上方壓迫,因無固定裝置沙袋容易滑落,病人活動嚴重受限,容易引起肩關節僵硬疼痛,護理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摸索研制出比較實用的沙袋固定裝置。杜麗虹等【6】應用自制鹽袋簡易固定裝置:用毛巾塊做好的可容納鹽袋的口袋,四個角上縫有四條系帶,方便操作,增加了固定效果及患者的舒適度。但是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四頭帶沙袋固定袋的缺點是由于交叉打結,致使局部高聳不平整,影響患者頸部活動。針對傷口沙袋壓迫容易移位,傳統的人工壓迫費時費力和簡易四頭帶包扎致局部不平整影響患者頸部活動的問題。梁寶珠【7】研制出一種H型沙袋固定帶,其具有可使砂袋固定穩定, 患者在移動體位或采取側臥位時砂袋不移位、不滑落的優點,患者感覺舒適。王益【8】自制沙袋包扎帶采用棉布制作沙袋口袋為一22X22cm的正方形開口袋,正面開口處重疊5cm以防沙袋外露,開口袋正面縫一5cmX25cm松緊帶,松緊帶頂端垂直縫一10cmX(75cm+75cm)雙層扎帶。此固定帶外觀平整,患者活動方便,不易移位,可避免局部皮膚損傷。金紅妍【9】用白色純棉布制成約長18cm、寬12 cm的布袋,一側長邊有開口,內裝0.5 kg沙袋,開口處安裝拉鏈,布袋的一面固定粘布。在一側短邊中間固定約寬6 cm、長45 cm的長條形袋,袋的尾部有固定粘布;另一側短邊中間固定長約6 cm、寬2 cm的松緊帶,松緊帶的外端連接與對側相同的長條袋,在此長條袋近端1 /3處,連接松緊帶,松緊帶的外端連接長條帶約長3 cm、寬6 cm,袋的外端有粘布,用此沙袋固定裝置壓迫時病人感到舒適、安全,還可根據肥瘦調節松緊。費紅【10】制作一款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后專用病服, 該病服采用純棉布和尼龍粘帶制作而成 ,該病服的前胸片上縫合了沙袋口袋,能有效固定沙袋,但該病服尺寸較大,不適用體型瘦小的患者,由于病服遮蓋身體的面積小,在保護隱私及保暖方面存在不足。鄭英花【11】研制一種隨體穩定、保暖舒適的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肩部固定器。該肩部固定器純棉布制作穿著舒適,固定性好,且保暖。郭海燕【12】自制防滑加壓帶固定沙袋,方便簡單易于操作。沙袋固定裝置從無到有,并在不斷完善中,應用沙袋裝置提高患者舒適度,減少并發癥,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3沙袋壓迫方式及時間要求
侯子山【13】報道,起搏器術后沙袋壓迫并不能防止囊袋出血,并且沙袋壓迫不當可影響皮膚血運,造成囊袋局部皮膚壞死,尤其是體質消瘦或胸部皮下脂肪少的患者。調查發現大多數醫院仍采用局部沙袋壓迫的方法,江力勤【14】認為術后沙袋壓迫6小時至少可使在手術時因暴露空氣而收縮的微血管的再開放受到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按?出血的發生率,因此,仍建議使用。梁仕蘭【15】應用魚型沙袋于心臟介入術后壓迫止血效果好,不容易滑落且增加壓迫接觸面積。類似于魚型沙袋還有彭雪蓮【16】應用工型沙袋,可以提高患者舒適度,減少并發癥。王孝枝【17】報道置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病人術后常規沙袋壓迫6h~8h,絕對臥床24h,術側肢體要求絕對制動5天,由于制動時間長患者容易出現較多并發癥,如腰背酸痛、腹脹、便秘、尿潴留等,增加病人不適及心理負擔。針對因沙袋壓迫制動時間過久增加的患者不適癥狀,方紅薇【18】采用腹帶加壓包扎起搏器植入切口,使用彈力繃帶固定肩肘關節予沙袋壓迫6小時即可下床早期活動,這種方法有效固定肩肘關節防止電極脫落、囊袋出血發生的風險,臨床應用85例,效果滿意。夏蕓【19】對腹帶進行改良,用于121例患者沙袋壓迫及肩關節固定,患者舒適度明顯提高。近年來提出了間斷壓迫方式,張素巧【20】采用0.5kg沙袋間斷壓迫4-6小時,即每壓迫1-2小時后放松10-20min,再繼續壓迫。其認為采取間斷壓迫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局部皮膚缺血壞死。孫翠萍【21】采用X型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未增加電極脫位風險。李煥文【22】采用彈力繃帶包扎加沙袋壓迫法對于降低患者切口牽拉疼痛,出血率,提高舒適度。彈力繃帶做到持續有效壓迫,,特別適用長期使用抗凝治療以及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曹萬才【23】指出根據患者出血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壓迫方式及時間,對于出血量較少或出血較慢者,可單純予以局部重新沙袋壓迫6~8 h,酌情加壓包扎24~72 h,對于出血量較大者,予彈性繃帶加壓包扎后予250~500 g沙袋壓迫24 h,每8 h間歇1~2 h的周期交替進行,以免長時間持續壓迫影響局部血運甚至發生皮膚壞死。
4小結
心臟起搏術后應用沙袋壓迫止血,預防傷口出血、血腫及電極脫落等并發癥,關鍵在于沙袋壓迫囊袋放置位置要準確穩妥,增加患者舒適度,沙袋接觸囊袋面積有效充分,在應用各種原料沙袋、重量、壓迫時間及壓迫方法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及具體情況,使用過程應仔細觀察,使起搏器術后囊袋出血、血腫、電極脫位等并發癥降到最低,同時注意制作沙袋時防沙漏出,最好密閉包裝,沙袋外套拆洗方便便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