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食管是咽和胃之間的消化管。食管在系統發生上起初很短,隨著頸部的伸長和心肺的下降,而逐漸增長。某些脊椎動物的食管還可貯存食物,如鳥類胃前部食管膨大而成的嗉囊,就是暫時貯存食物的器官。有些鳥類還用嗉囊攜帶食物回巢,哺喂幼鳥。反芻動物四個胃中瘤胃、網胃和瓣胃均由食管演化而來。食管如果保護不好,會導致食道癌。
關鍵詞:食管疾病,影像學,醫學論文范文
在發育過程中,食管的上皮細胞增殖,由單層變為復層,使管腔變狹窄,甚至一度閉鎖,以后管腔又重新出現。食管可分為頸段、胸段和腹段。脊椎動物食管的頸段位于氣管背后和脊柱前端,胸段位于左、右肺之間的縱膈內,胸段通過膈孔與腹腔內腹相連,腹段很短與胃相連。
食管上括約肌是食團進入食管的第一個關口,它有兩個功能:①防止吸氣時空氣進入食管,并使呼吸的無效腔(即死腔)減至最小程度;②防止食物返流入咽腔,以免誤入氣管。食管下括約肌處的內壓較胃內壓高,可防止胃內容物返流入食管。吞咽時,食團尚未到達食管下括約肌之前,此括約肌松弛,內壓下降,并可持續10~12秒鐘,直到食丸通過為止。如果反復吞咽,食管下括約肌將持續松弛;如果提高腹內壓,食管下括約肌的內壓也隨之提高,且提高的程度為胃內壓的2~4倍,故胃內容物不能返流入口腔;如果胃擴張。食管下括約肌內壓下降,其屏障功能減弱,胃內氣體可返流入食管,產生噯氣。食物成分也影響食管下括約肌的緊張性,如蛋白質食物和堿化胃內容物可提高下括約肌的緊張性,這是由于胃泌素釋放增多所致;而酸化胃內容物則降低食管下括約肌的緊張性,這是由于胃泌素釋放減少所致。
食管知病 影像診斷
(一)反流性食管炎
又稱消化性食管炎,為最常見的一種食管炎,系因胃食管連接部的抗反流功能不全,造成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癥糜爛和纖維化等病變。
X線鋇餐檢查:
1.早期不敏感,可為陰性;
2.炎癥進展可表現為食管壁毛糙,粘膜增粗走行紊亂,粘膜糜爛所致針尖狀鋇點;
3.胃內對比劑反流,尤其在臥位時;
4.晚期由于瘢痕形成可致食管腔狹窄;
5.部分病人可顯示食管裂孔疝。
1.與其他食管炎相鑒別(念珠菌食管炎、病毒性食管炎、藥物性食管炎)。
2.管腔狹窄時需與硬化性食管癌相鑒別。食管炎時狹窄段與正常部分分界不清,為漸進性;癌性狹窄與正常部分分界清楚,且狹窄段較短,一般不超過5cm。
X線造影簡單易行,特異性差。內鏡除可確定有無食管炎外,尚可對其程度進行分級。
(二)腐蝕性食管炎
由于吞服或誤服腐蝕劑造成食管的損傷,其病變范圍和損傷程度與服用腐蝕劑的性質、濃度、劑量及吞服速度有明顯關系,也和是否及時有關。
1.X線鋇餐造影:依據病變損傷程度及病史長短,造影表現不一。病變輕者:早期食管顯示輕度水腫,粘膜增粗、紊亂,后期可未見明顯異常表現或食管壁稍顯僵硬,管腔輕度狹窄。病變嚴重:早期則有廣泛狹窄,食管壁不規則,可伴有多發潰瘍,后期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狹窄,嚴重者呈漏斗狀或鼠尾狀。特別注意如臨床考慮食管穿孔時應用碘水造影而不用鋇劑。
2.CT可了解食管穿孔并發縱隔炎的范圍、程度。
病史很重要,結合X線造影可診斷。必要時需和硬化型食管癌及反流性食管炎相鑒別。食管癌時管壁僵硬,病變與正常分界明顯。反流性食管炎可見胃內容物的反流或食管裂孔疝的存在。
X線造影首選,CT可了解并發癥范圍、程度。
(三)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
是門脈高壓的重要并發癥,發生率相當高,主要見于肝硬化、脾靜脈或脾門脈系統的血栓形成及上腔靜脈綜合征等。依據病變的部位可分為始于食管下段的上行性靜脈曲張和始于食管上段的下行性靜脈曲張,一般指前者。
1.X線造影表現:食管靜脈曲張早期可見食管下段局限性粘膜增粗或稍迂曲,管腔邊緣略呈鋸齒狀。隨著病變加重典型表現可見管腔內呈串珠樣或蚯蚓樣充盈缺損,管壁邊緣明顯不規則,管腔擴張,管壁蠕動減弱、排空延遲。嚴重者可見管腔明顯擴張不易收縮。胃底部靜脈曲張可見胃底及賁門附近粘膜皺襞呈多發息肉樣,呈圓形、橢圓形或弧形充盈缺損。偶有呈分葉狀團塊影。
2.CT表現:胃底后內側壁團塊狀或結節狀軟組織腫塊影,突向胃腔,可單發或多發,表面光滑。增強后明顯強化,與同一層血管密度相當。食管、胃壁局限性或廣泛性增厚,增強后可見由多數扭曲條狀或圓形高密度影組成。腹部側支循環形成,肝門及脾門可見增粗扭曲血管影。并可見肝硬化表現。
3.MRI表現:不僅可顯示CT所見,還可顯示門脈系統血流變化。MRI對顯示腹部靜脈曲張是一種無創傷的技術,能使側支靜脈及其他鄰近結構同時顯示。
4.血管造影表現:可明確顯示食管及胃底靜脈迂曲、擴張。
1.食管癌:其管壁僵硬,管腔狹窄固定。
2.裂孔疝膈上的粗大胃粘膜:在胃內充盈鋇劑時易鑒別。
3.食管第三收縮波:造成的鋸齒狀食管壁是形態多變的。
早期病變X線造影不能發現,中晚期較典型;CT可確定病變的部位、范圍,還可顯示門脈高壓的病因,并顯示腹內的側支循環。MRI不需造影劑可顯示血管,在顯示血管方面優于CT。血管造影為最可靠的方法,但為有創檢查。
(四)食管平滑肌瘤
其來自食管壁的肌層,腫瘤質地堅硬,邊緣光滑,包膜完整,向食管腔內外膨脹性生長。多發生于食管下段,單發為主,亦可有多發,大小不一。
1.X線造影:充盈相時病變顯示為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充盈缺損,邊緣光整。切線位時病變呈突向腔內的半圓形陰影,與食管影常成鈍角。管壁柔軟,擴張良好,粘膜完整無破壞,典型的可見腫瘤表面粘膜呈橋樣繞行。
2.CT表現:可見食管壁增厚,呈等密度軟組織腫塊。
1.食管的其他良性腫瘤:脂肪瘤CT值為負值,血管瘤增強后明顯強化。
2.縱隔腫物:CT可加以鑒別。
3.血管異常對食管的壓跡:可通過血管造影來證實。
食管造影首選,CT可顯示腫瘤的腔外部分的大小、輪廓、邊緣、密度及與周圍臟器的相互關系,也可用于鑒別診斷。
(五)食管癌
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河南林縣為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食管癌多發生在30歲以上者,50~70歲者占2/3,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以中下段多見,鱗癌居多,因食管無漿膜層,癌易穿透肌層而侵及鄰近器官,也可淋巴道及血行轉移。
1.食管鋇劑造影:早期食管邊緣略顯不規則,擴張性略差,粘膜面粗糙,呈細顆粒狀,粘膜粗細不均、扭曲、聚攏、中斷。也可呈不規則斑片狀隆起,顆粒狀或小節結狀。中晚期影像學診斷較容易,粘膜破壞,管壁僵硬,管腔狹窄,不規則充盈缺損,腔內龕影等。
2.CT表現:主要用于中晚期食管癌病人,顯示為管壁環形增厚或偏心性不規則增厚或呈現不規則腫瘤團塊,并可顯示腫瘤的臨近侵犯情況,有無腫大淋巴結,以利于對其進行分期。
3.MR表現:三維成像,還可清楚顯示腫瘤是否侵及周圍氣管、心包及主動脈等,顯示縱隔有無腫大淋巴結。
1.食管炎:其潰瘍較小,粘膜皺襞放射狀分布,無破壞中斷現象。
2.賁門失遲緩癥:管壁光滑,無粘膜破壞。
3.食管良性狹窄:常有明確病史。
4.食管靜脈曲張:管壁柔軟,無粘膜破壞。
診斷食管癌的方法各有其特點。X線造影方法簡便,能很好的顯示病變形態、大小、對早期病變顯示較差。內鏡除可顯示病變以外,可作組織活檢。CT、MRI主要對中晚期癌,可了解腫瘤浸潤范圍、程度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對食管癌進行分期,有助于臨床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