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對醫療知識比較缺乏,對所患的疾病以及接受的治療不了解,加之老年患者理解及記憶能力下降,對醫生及護士的解釋不能明白,故在輸液中易出現恐懼緊張的不良心理問題。另外,還有許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當其身體又出現其他的疾病時,就愈發恐懼緊張,擔心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
關鍵詞:心理護理,護理制度,門診管理
老年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關懷,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從細微處體現人文關懷,在每項操作前用溫和的語言向患者介紹該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操作中邊穿刺邊交談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穿刺失敗道歉,并征求病人是否換人,穿刺成功感謝協作,定時觀察與問候病人,則體現了護理人員對病人的人性化關愛,操作完畢后給患者擺好體位,蓋好被子,患者有不適時,用手輕輕撫摩患者的頭部,以溫和的語言安慰患者,當患者詢問病情或其他情況時,應熱情、誠懇、準確地回答患者的問題,往往一個微笑,一句溫和的語言,一個得體的撫摩,就可起到藥物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給前來就診的患者創造一個舒適、有序的就診環境,在輸液過程中多巡視病人,多與患者交流,做一些健康教育,協助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解決如:如廁,喝水等生理需求。
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能起到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進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對門診輸液的老年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增強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使護理人員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減少和避免了輸液并發癥,提高了老年患者輸液的安全性和滿意度。
由于多數老年患者的經濟條件不充裕,而所患的疾病多為慢性疾病,因而經濟負擔較重,思想顧慮較多,思想存在著不小的壓力,出現焦慮不良心理問題。同時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彈性不好,穿刺時不能一次成功,且輸液時滴速較慢,耗時較長,這都易造成患者憂慮等不良情緒。
老年患者多有慢性疼痛折磨,因而有易激惹發怒的情緒。同時由于醫院在輸液高峰期,患者就診時間長且就診程序繁瑣,從掛號、就診、交費、取藥等排隊時間過長,體力不支,因而容易出現急躁情緒,影響病情改善。
根據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我們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靜脈輸液,積極配合,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尋求最佳治療和護理的心理,首先要和藹、真誠的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講明輸液的必要性、藥品作用及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力求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