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談鼻中隔偏曲的鼻內鏡手術中醫(yī)論文發(fā)表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臨床醫(yī)學時間:瀏覽:

  【摘要】:凡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側彎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癥狀者,均稱鼻中隔偏曲。事實上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無功能障礙,可不作診斷;如發(fā)生功能性障礙,可對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文章發(fā)表在《中國醫(yī)藥科學》上,是醫(yī)學期刊發(fā)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鼻中隔偏曲,鼻內鏡,矯正手術

  對鼻中隔偏曲可采用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在鼻內窺鏡的配合下,對偏曲的鼻中隔進行矯正,從而改善鼻腔通氣,達到治療的目的。

  鼻中隔偏曲為鼻科常見病、多發(fā)病,除引起鼻阻、頭痛、鼻出血等外,晚近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發(fā)現(xiàn)表明,鼻中隔偏曲還與鼻腔鼻竇的許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治療、預后有密切關系[2]。傳統(tǒng)的鼻中隔黏膜下矯正術由于術野暴露不充分,操作受限制,偏曲矯治常不徹底,而且容易出現(xiàn)穿孔,甚至腦脊液鼻漏等并發(fā)癥。

  隨著鼻內鏡技術在鼻部手術中的廣泛應用,鼻內鏡下行鼻中隔矯正手術已成為一種趨勢。2002年8月~2005年8月,我們對11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別實施鼻內鏡下矯正術66例(鼻內鏡手術組),傳統(tǒng)手術治療48例(傳統(tǒng)手術組),均隨訪6個月以上并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14例患者,男98例,女16例,年齡18~68歲,平均33.4歲。所有患者均行鼻內鏡檢查,有鼻息肉者排除在外,其中“C”型偏曲52例,“S”型偏曲30例,嵴狀或棘狀突起32例。鼻CT掃描示軟骨部偏曲32例,骨部偏曲28例,54例2為混合型偏曲,其中偏曲壓迫中鼻甲46例,壓迫下鼻甲31例,32例伴有鼻竇炎。116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鼻塞,其它表現(xiàn)頭痛32例、鼻出血12例、膿涕32例和耳悶感6例。

  1.2 手術方法

  鼻內鏡手術組:手術在局部麻醉鼻內鏡直視下施行。患者取仰臥位,1%地卡因20ml加1:1000腎上腺素1ml棉片收斂麻醉鼻腔黏膜后,1%利多卡因10ml加1:1000腎上腺素3滴溶液注射于切口浸潤麻醉。根據(jù)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1)對于鼻中隔軟骨偏曲為主,骨部偏曲不明顯的病例,根據(jù)1996年Lopatin提出的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學原理,鼻中隔軟骨處于一種平衡的力的狀態(tài)下,這些力會在做切口的軟骨側或在軟骨膜剝離側釋放出來,從鼻中隔偏曲的凹面作切口和剝離軟骨膜可拉直軟骨。我們采用鼻中隔偏曲凹側面皮膚黏膜交界處作弧形切口,0°內鏡直視下看清確在軟骨下方分離黏-軟骨膜及黏-骨膜,將與篩骨垂直板、梨骨及上頜骨鼻嵴相連處鼻中隔軟骨作條形切除,偏曲的鼻中隔即得到滿意矯正;

  (2)對于鼻中隔以骨部偏曲為主的病例,在偏曲側皮膚黏膜交界處作切口,分離黏-軟骨膜及黏-骨膜至越過偏曲后1cm,然后自鼻中隔軟骨與篩骨垂直板、梨骨及上頜骨鼻嵴相連處分離對側粘骨膜,祛除偏曲骨質,鼻中隔軟骨不予處理;

  (3)對于鼻中隔孤立性棘狀突起,對面尚平直者,采用棘前1cm切口,分離棘突前面及上、下部粘骨膜,如棘突尖端較薄或分離困難,可不作分離,以平鑿將棘突鑿除后,分離取出;(4)因鼻中隔軟骨條狀切除偏曲矯正不滿意或鼻中隔后部偏曲黏膜張力大及偏曲部位暴露不全,對于鼻中隔軟骨及骨部均明顯偏曲的病例,一般采用鼻中隔左側皮膚黏膜交界處作切口,在切口之后約2mm處切開軟骨,分離對側黏—軟骨膜及黏—骨膜到同樣范圍,將鼻中隔軟骨大部分切除,以咬骨鉗咬除剩余的偏曲軟骨及偏曲的篩骨垂直板和梨骨,鑿除靠近鼻腔底部的骨性嵴突。

  以環(huán)丙沙星溶液沖洗術腔,將切除鼻中隔軟骨進行塑形(即根據(jù)偏曲情況在凹面作數(shù)條縱形劃痕或凸面楔形切除)后放回黏膜下,其中有6例鼻中隔軟骨嚴重變形未行塑形植入,切口間斷縫合2~3針,雙側鼻腔凡士林紗條填塞,術畢。傳統(tǒng)手術組:術者采用額鏡照明,患者取半坐臥位,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手術方式主要為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只有少數(shù)病例施行了保留鼻中隔軟骨。

  2 結果

  鼻內鏡下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66例中,術中出現(xiàn)鼻中隔黏膜撕裂5例,所有病人均獲得完全矯正,癥狀緩解,無一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傳統(tǒng)方法行鼻中隔偏曲矯正術48例有10例病人出現(xiàn)黏膜撕裂,其中兩側均有撕裂4例,鼻中隔黏膜撕脫1例,41例獲得完全矯正,7例病人矯正不完全,術后鼻腔通氣僅稍改善,2例術后并發(fā)穿孔,1例并發(fā)鼻中隔血腫。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鼻中隔矯正手術長期以來由于鼻腔的腔洞性,在沒有鼻內鏡以前,傳統(tǒng)的鼻中隔矯正手術利用額鏡反光照明,一般只能看到鼻中隔的前1/3處,對于深在的偏曲(特別是鼻中隔后部的嵴或棘突),容易損傷或撕裂黏膜,造成鼻中隔穿孔。由于術野不清,使手術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只能憑操作者手的感覺來進行,致使許多手術效果不滿意,并發(fā)癥多且不便帶教。鼻內鏡的應用,可以清楚地看到鼻中隔軟骨與篩骨垂直板的結合處,以及梨骨、上頜骨鼻嵴與鼻中隔軟骨下部的“錯茬交接”和纖維粘連帶[3]。

  中醫(yī)論文快速發(fā)表:《中國醫(yī)藥科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主管,海峽兩岸醫(yī)藥衛(wèi)生交流協(xié)會與二十一世紀聯(lián)合創(chuàng)新(北京)醫(yī)藥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醫(yī)藥專業(yè)學術期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桑國衛(wèi)為本刊親筆題寫了刊名并擔任名譽總編。郵發(fā)代號:82-519。

  【參考文獻】

  1 肖紅俊,孔維佳,汪廣平,等.再次鼻中隔矯正術.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184-186.

  2 guyuron B,Uzzo C,Scull H.A practice classification of septonnol and effective guide to septal surgery. Plast Reconstr Surg,1999,104:2202-2209.

  3 王榮光.內鏡下鼻中隔成形術.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35:4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甘肃省| 维西| 合水县| 璧山县| 麻栗坡县| 邓州市| 马鞍山市| 固原市| 栾川县| 象州县| 三原县| 海南省| 高要市| 犍为县| 赤水市| 河池市| 龙门县| 栖霞市| 南靖县| 焉耆| 德格县| 大足县| 和林格尔县| 天长市| 台中市| 凤城市| 贡觉县| 丰宁| 固安县| 沛县| 海盐县| 雷山县| 阳山县| 阳西县| 南城县| 宁化县| 武强县| 鄄城县| 法库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