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著.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較高業務素質和全新教學理念的計算機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導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形成一種沒有束縛的空間,從而喚起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教學管理,計算機教學
計算機是信息技術,其更新速度較快,存現代化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否合理安排計算機教學課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應根據當前霞理論輕實踐這一普遍現象.合理設置課程比例.使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計算機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體系。教師要注意計算機發展的最新動態.并把它及時反映到平時的教學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開展第二課堂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學生可以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開闊學生視野。第二課堂主要開設軟件設計、網頁制作、動漫設計、編程訓練等,主要通過此類活動擴展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佯學生從教帥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狀態.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適時引導與學生一起解決遇到的難題。
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計算機教學中進行創新設疑啟思,不僅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思維,而且還培養他們的收斂思維。收斂思維是在解題中,盡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眾多的方法進行比較,從中確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開闊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然后在眾多的解法中,經過歸納、判斷和比較,最終得出一個最優化的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學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廣泛應用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舉一反三,提高了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揭示學習目標,以教與學結合,演示與實習相結合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能力,以師生互動、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協作加深理解,取長補短。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都能給學生操作的機會,能當堂鞏固學習成果,有利于學生發現、探索知識,建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發展發散思維能力。網絡電子教室的教學傳遞是雙向的,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而傳統單機機房教學信息的傳遞是單向的,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
由于學生本身的特點,目前本課堂教學一般可分為教師講課和輔導學生練習兩大方面。教師講課一般是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必須聽講,不能進行其他操作,這種教學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環境的“一對多”廣播操作來實現。教師講課前,首先發一道廣播命令,封鎖所有學生的鍵盤,強制性地中斷學生所做的與教學內容無關的操作,然后教師通過網絡軟件將自己屏幕上的信息實時地傳遞到各個學生機,這樣學生機屏幕上的顯示內容就與教師機同步。使用這種實時傳遞屏幕的方法,可同時滿足實時性和強制性的要求,很方便教師授課。多媒體教學網絡應用于廣播教學,不僅能實現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交互,還能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從而實現了“一對多”的教學模式。
教師輔導學生則是“一對一”的教學過程,它不但要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向教師提出問題、而且要求教師能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學習內容,并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提供意見,這種“一對一”的教學過程在網絡中可通過“遠程輔導”的操作來實現。教師可以在教師機上隨時“搖控”學生機,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碰到問題,可以隨時搖控操作學生電腦,學生在自己的屏幕上就能看見教師的操作。如碰到某些有討論必要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把學生的操作過程轉播給全體學生看,以便讓大家對這一問題加深印象,便于掌握。
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會促使教師的觀念和行為發生深刻變化,教師們會感到自己更多的是一個管理者和引導者,而不是說教者;而學生則認為自己是一個學習主體,而不單純是一個聽教者,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把不懂的問題向教師請教,及時解決學習上的疑問,激發學習興趣,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和交往模式。
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的這些功能,為解決課堂教學中靠傳統教學手段難于解決的某些問題奠定了技術基礎。網絡電子教室的功能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表述。總之,運用網絡電子教室技術可以把抽象理論的內在內容形象化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可節省繁瑣的抽象理論分析教學的時間,毫無疑問網絡電子教室在各門課程使用中必將越來越普遍,為了將現代技術裝備轉化為強大的教學能力,我們每位教師應當熟練掌握并使用這一教學工具。
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創新能力的教育是最佳選擇。計算機是現代科技的產物,也是信息技術的核心。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計算機課程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課。計算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計算機教學具有加強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如何才能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關鍵問題的就是要不斷地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首先要解決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體系的變革。當前的教學活動不再是單邊的教與學,而是互動式的雙邊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只有在實踐中反復運用所學知識,才能真正達到計算機教學的目的。當前計算機教學存在理論脫離實踐的現象,很多學生理論考試成績非常好,但到了實際操作中往往無從下手。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就需要增加實踐課的次數,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考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體性和創新性密不可分,創新性是主體性的最高體現.但是沒有積極主動的學習。就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單一的考核形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所以,學校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系統,在考核內容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從多個層面綜合考評學生.使學生存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敢于創新、勇于創新.能夠大膽地對問題提出質疑,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構建創造良好的平臺。進而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