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提 要:本報告從量(貸款余額)和價(貸款利率)兩個方面研究了中國銀行業貸款服務實體經濟的現狀,并分析了新冠疫情對貸款服務實體經濟的影響。報告得出以下結論:首先,銀行貸款在服務中小微企業時仍存在障礙,這一方面阻礙了我國新經濟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導致互聯網企業的畸形融資模式頻繁暴雷。其次,住房投資性需求的確會使得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部門,嚴格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可以使實體經濟部門受益。再次,雖然新冠疫情提高了企業的短期流動性需求,但并沒有對企業長期投資造成嚴重影響。最后,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助于提升貸款服務實體效率。LPR改革是利率市場化進程重要的一步,完善貸款風險定價機制任重道遠,需要持續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走向更深入更廣泛的層面。
近年來,為了提升金融服務實體效率,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是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提升間接融資效率和推進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長期以來,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占比非常之小。截至2020年底,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比重高達60%,而非金融企業境內融資只占不到3%。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對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考慮到金融市場的聯動性以及我國實際情況,間接融資效率的提升也非常重要。本報告從貸款角度分析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現狀。
一、概覽:債務債權融資仍是我國主導融資方式
從總體上看,我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在2020年前都呈上升趨勢(圖1)。如果不考慮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影響,M2與社融總體增速保持一致。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整體貨幣政策較寬松,M2和社融增速顯著升高,為應對新冠疫情,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政府債券高速增長推高了社融,使得M2和社融出現背離。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各部分中,占比前三的子項分別為人民幣貸款、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2020年末占比分別為60.2%、16.0%和9.7%(圖2),新冠疫情導致專項國債迅速增加,因此政府債券占比較2019年末增加了1.2%。除此之外,其他各項比重變化不大。同時,也可以看到,社融存量占比前三項都屬于債務債權融資范疇,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對產權保護力度不同,大陸法系國家的債權融資市場相較于股權融資市場都發展得更好一些。
2020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達171.6萬億元,同比增加13.2%,月增速自2018年以來非常穩定(圖3)。其中,政府債券為46.1萬億元,同比上漲22.1%,2018年以來政府債券增速一直大于人民幣貸款的增速;企業債券增速自2018年以來逐漸升高,2020年末增速為17.7%。
二、貸款余額:貸款服務新經濟能力需要加強
從圖3也可以看到,我國人民幣貸款增速長期保持穩定,因此從貸款結構入手分析,更能說明我國間接融資服務實體的狀況。整體上看(圖4),2020年末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為108.4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總額的63.0%,是貸款的主要流向。其中,又以中長期貸款占比最高。而住戶貸款余額為63.2萬億元,占比36.7%,同樣,中長期貸款在住戶貸款中占比最高。除了主要的兩部門,貸款的剩余部分為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僅占0.3%。
(一)貸款對象同質化現象嚴重,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
總體上,貸款余額增長主要來自中長期貸款余額的增加:2020年末中長期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65.3% ,增速為17.3%;短期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7.8%,增速為6.2%。整體上長短期貸款之間幾乎不存在相關性(圖5),從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相關系數為-0.01。但是如果分別從企業和住戶部門來看,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住戶部門長短期貸款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圖6),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這一區間相關系數為-0.53。從住戶角度看,受預算約束,長短貸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很自然。而企業部門長短期貸款則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圖7),從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相關系數高達0.66。
企業獲取長短期貸款的方式一般不同,短期貸款往往為信用貸款,而中長期貸款則需要抵押物。同時,短期貸款一般用來滿足流動性需求,而中長期貸款則主要用于投資。因此,企業的長短期貸款之間不會必然存在相關關系。但從數據上看,長短貸之間卻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我國企業長短期信貸獲取難度相似,也就是說,我國企業貸款發放對象具有較相似的信貸特征。一般而言,優質企業有優質的抵押物,同時也容易獲得授信。相應地,對于沒有抵押物的中小企業,尤其是輕資產的互聯網企業,貸款就不那么好獲取了。這就暴露了貸款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新經濟的困境。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對發展平臺經濟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從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把握平臺經濟發展規律,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明確規則,劃清底線,加強監管,規范秩序,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國內和國際,促進公平競爭,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而規范平臺經濟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在于相關的金融活動監管。如上所言,對于平臺經濟,獲得貸款往往難度較大,因此,為了滿足發展需要,直接或變相使用平臺沉淀資金進行不規范金融活動就成為潛在的隱患。此外,資本無序擴張往往也與融資方式息息相關,正因為融資方式單一,外部資本就成為平臺經濟等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必需,進而導致了資本的無序、過度擴張。總而言之,如果貸款要服務好實體部門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互聯網新經濟企業,那么如何服務沒有抵押物的企業(如怎樣授信,怎樣做好風控)就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推薦閱讀:西南金融期刊什么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