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P2P網絡借貸風險與監管對策初探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金融時間:瀏覽: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伴隨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大眾對金融服務轉型的需求,互聯網與金融業逐漸融合,網絡金融異軍突起。在網絡金融各種新興業態中,P2P網絡借貸模式最為突出,發展速度驚人。網絡借貸具有“短、頻、快”顯著優勢,目標直指被傳統商業銀行忽略的小微金融,打破了傳統銀行業務的局限,通過其準確的市場定位,有效滿足了小微企業及個人的融資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近年來,P2P網絡借貸規模日漸膨脹,風險日益暴露,可謂亂象叢生,P2P網絡借貸的監管仍然處于初期階段。本文從網絡金融的發展及特征出發,引出其存在的風險,對P2P網絡借貸的監管對策進行初步探究。

  P2P網絡借貸,又稱P2P網絡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其典型的模式為: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資金借出人獲取利息收益,并承擔風險;資金借入人到期償還本金,網絡信貸公司收取中介服務費。

  P2P作為一種創新的金融組織模式,自從2005年在英國出現以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發展起來。2007年,我國第一家P2P網絡借貸 “拍拍貸”誕生,經過近10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的P2P網絡借貸平臺蓬勃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姿態,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從網貸之家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成交量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上廣及浙江地區。

  截至2018年8月,我國網絡借貸平臺累計數量已達6388家,同時,問題平臺的數量近年來也在不斷增加,2018年已增至2369年,占比高達37.09%,網貸停業及問題平臺遍布全國各地,可見這不是局部性、偶然性現象。全國30個省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問題平臺數量越多,產生的危害越大,北上廣及浙江地區也成為問題頻發的“重災區”。

  一、P2P網絡借貸的特點

  網絡借貸是一種新型借貸模式。借款人和出借人通過互聯網平臺直接成交、點對點借貸,省去了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中介機構的運行成本和管理成本,成為互聯網金融“脫媒化”的代表; 借助網絡傳播的便利,突破了時空限制,擴大信息傳播的范圍至原來無法接觸借貸的人群,降低了信息傳播成本,與傳統金融相比,網絡借貸具有以下一些新特征:

  虛擬性。網絡借貸的虛擬性是其最突出的一個特征,也是區別于傳統借貸業務最顯著的特征。虛擬性主要表現在金融業務的虛擬化、服務機構的虛擬化和交易媒介貨幣的虛擬化。金融業務的虛擬化是指網絡借貸的交易發起、審核批準、服務辦公等活動均為網絡化、無紙化操作,所有的文件均為電子化文件;服務機構的虛擬化表現為在網絡建立電子銀行等網絡金融機構,進行虛擬化服務活動,不再需要租用營業廳堂,聘用大量的柜臺服務人員,降低了金融機構對物理場所的依賴性;交易媒介貨幣的虛擬化是以電子支付方式代替傳統貨幣使用,成本小,流通費用低。以電子數據形式出現的網絡現金、網絡錢包等網絡交易媒介貨幣,通過信息網絡傳播,反映服務活動和金融活動中的信用關系。

  廣泛性。網絡借貸的廣泛性主要是指借助網絡環境,借貸的經營環境更加開放,意味著金融活動可突破時空局限,打破傳統的金融分支機構與業務網點的地域限制。鑒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情,許多經濟落后地區是沒有銀行網點的,金額服務難以覆蓋,P2P通過網絡手段實現跨空間資金配置,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困境。任何客戶都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出借貸的需求,網絡經營者通過開通網絡金融業務進行審核、提供服務。

  隱私性。在P2P網絡借貸平臺中,出借與借款都是個人意識行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直接簽署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合同,一對一地互相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資金狀況等隱私。在P2P網絡借貸平臺模式中,出借人對借款人提供的各項信息進行審核甄別,通過區別資信的好壞,從而決定是否貸款,并對貸款利率進行區別核定。P2P網絡借貸平臺成為信用的傳播者和使用者,借款人將自己的隱私信息傳送至網絡平臺,大大提高了匿名通訊的靈活性和隱私性。

  二、P2P網絡借貸的風險

  國內P2P平臺數量眾多且資質良莠不齊,迅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在不斷涌現,蘊藏的風險逐日攀升。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顯示:問題平臺主要包括“網站關閉”“歇業停業”“提現困難”和“失聯跑路”等類型。只要P2P平臺成為問題平臺,正常的網貸業務就無法繼續進行,投資者將面臨著損失風險,蒙受巨大的資金損失。

  (一)非法集資風險

  在P2P模式中,根據2016年銀監會等多部委聯合發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平臺不得直接或間接歸集資金,不得非法集資,不能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網絡信貸發展前期存在監管空白,行業已經形成了有擔保、有抵押有擔保、平臺歸集資金等多種模式,行業中違規經營較多,甚至在操作過程中演變成非法集資。特別是當平臺歸集了資金、掌握了資金的使用權,一旦出現經營不善或者平臺不想履行自己的擔保責任等情況,網絡貸款平臺完全可能卷款跑路,致使投資者蒙受損失。如“e租寶”,累計交易發生額達到了700多億元,該平臺以高利息為誘餌,持續采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將吸收來的資金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自設的資金池,平臺掌握資金使用權后,除將一部分用于還本付息外,其它資金用于了高管揮霍、廣告炒作等方面。

  (二)網絡詐騙風險

  我國網貸平臺既缺乏外部監管機構嚴格監管,也缺乏內部控制與市場約束,因此就難免出現違法亂紀問題。一是虛假信息。不少網絡借貸公司名頭取得相當大,甚至假冒銀行或知名公司名義,但均沒有具體的辦公地址,廣告信息中一般也只提供手機號碼等聯系方式,部分機構借網絡借貸的外衣,從事網絡詐騙違法勾當;二是宣傳誤導。P2P借貸一般放貸條件寬松,基本上僅憑一張身份證就可以貸款,不需要進行抵押,也不需要實地核實收入或經營情況。信息不對稱給借貸雙方都帶來了偽裝操作空間。在許多的網絡貸款騙局中,往往會出現“無抵押、無擔保”“當天放貸”等極具誘惑性和誤導性的標語,上述標語極其精準地切中了廣大資金需求者的要害。當求貸者動心后,騙子們會利用各種理由要求先收取費用,比如 “利息、律師費、核實費、保險費、手續費、保證金” 等;三是對象篩選。P2P網絡借貸的對象往往是缺乏金融及網絡借貸常識的在校大學生或低收入青年人群,這類人風險意識較低,大中專院校也沒有針對性地開展投資者教育,這就給一些詐騙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為了追逐利潤,行業存在著強行放款、強制逾期、“天價利息”甚至“裸貸”等網貸欺詐案件,不少年輕人陷于網絡借貸的陰影之下。

  推薦閱讀:《互聯網經濟》(月刊)創刊于2014年,是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高端經濟評論刊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武邑县| 精河县| 象山县| 霍林郭勒市| 墨脱县| 青神县| 凤凰县| 平定县| 泽州县| 武川县| 新竹市| 鄂托克前旗| 吉首市| 霞浦县| 宜都市| 大渡口区| 大石桥市| 搜索| 梁平县| 大厂| 信阳市| 通海县| 红桥区| 天长市| 武宁县| 贵港市| 千阳县| 西林县| 班玛县| 平山县| 贡嘎县| 晋宁县| 肥西县| 东兰县| 隆安县| 巴彦县| 德格县| 黑水县| 广饶县|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