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我們也知道現在農村金融與土地流轉上的新應用措施,同時在目前金融改革發展的新技巧有哪些呢?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在農村經濟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政策也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金融機構是資金流轉的核心機構,也是農村經濟的紐帶。土地流轉過程中的資金配置是由金融機構完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村金融支持效率決定了土地流轉融資效率,在農村金融提供的資金支持下,土地規模經營進一步擴大,從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本篇是有關農村金融論文。
摘要: 本文以安徽省農業大縣太湖為例,從宏觀角度分析當前農村金融與土地流轉的融合機制,深入挖掘太湖縣土地流轉融資的動力機制,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融合機制;動力機制;太湖縣;宏觀角度,金融論文投稿
一、引言
土地問題作為當前農村經濟的核心,成為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浪潮中的熱點問題。2014年,安徽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已達2,931.13萬畝,而太湖縣作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在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方面具有典型性,因此如何解決太湖縣土地流轉融資問題已成為太湖縣人民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
論文網推薦:《金融發展研究》,《金融發展研究》(月刊)曾用刊名:(山東金融;濟南金融)1982年創刊,始終堅持以“立足轄區,著眼全國,堅持改革開放方針,服務金融中心工作,研究金融理論、政策和實務,探索金融運行規律,反映最新金融科研成果”為辦刊宗旨,以堅持正確導向,樹立精品意識,繁榮金融科研事業,服務金融改革實踐為辦刊指向,為把刊物辦成區域金融改革的窗口、金融理論研究的園地、傳播金融信息的媒介、金融職工聯系的橋梁而不懈努力和探索,推動了轄內金融理論與實務研究的深入開展,為轄內金融改革發展大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形成了金融期刊的鮮明特色,現已成為深受魯豫兩省廣大金融干部職工喜愛的刊物。
針對此類問題,不同專家學者有著不同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周科(2015)認為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支持農村土地流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運行中,金融支持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著融資擔保的法律障礙、抵押物處置難、社會性土地流轉中介缺失和流轉糾紛增多、財政與金融協調機制不完善及農村金融體系和金融產品自身缺陷等問題,應通過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搭建土地流轉交易平臺、構建財政與農村金融的良性互動機制來消除金融支持農村土地流轉的障礙。楊婷、葉琪(2010)發現土地流轉與農村金融支持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但農村金融制度卻表現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法律制度、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操作制度、政府管理制度、金融機構業務拓展的制度等制度確實阻礙了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創新新型農村土地金融制度、支持土地流轉改革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鄭旭、張琴(2015)通過對新絳縣、溫江區、楊凌區和益陽市四個典型地區金融支持農地流轉的個案分析,比較了不同模式下金融支持農地流轉中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金融更有效支持農地流轉的政策建議。羅進華(2005)提出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生產規模經營,規模經營的前提條件是相應要有大量資本投入,依靠農戶家庭經營的資本積累不可能創造這個條件,因此必須對土地流轉進行金融支持。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在貸款數量、結構、制度設計方面不能滿足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的要求,應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在相應方面進行改革。
二、農村金融與土地流轉的融合關系
(1)農村金融與土地流轉融合發展的意義
1、理論意義。金融支持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實現土地流轉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戶面臨的貸款難、額度小、期限短等問題,滿足包括農戶在內的各類農村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破解農村土地流轉的“融資瓶頸”。
2、現實意義。有利于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組織體系,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的支撐體系與配套措施,加強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推動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土地流轉與金融制度安排的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2)農村金融與土地流轉密切相關。金融支持是農村土地流轉的助推器,市場化的土地流轉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和參與。為完善農地使用權市場,推動農地流轉,優化農地資源配置,各級政府相繼出臺相應的法規和政策,從而促進我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同時為現代農村金融提供了契機。
隨著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有所上升,從而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雄厚的經濟支撐。因此,農村金融促進土地流轉經營,而土地流轉又會反作用于農村金融,為農村金融提供經濟支持。
三、安徽省太湖縣農村金融與土地流轉融合的動力機制
(1)必然性。土地流轉是我國土地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其在不改變農村土地所有權性質的基礎上,允許農戶在一定條件下轉讓土地使用權,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隨著土地經營規模擴大,將會帶動整個農業生產的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客觀上也帶動了農戶生產性的融資需求,但是在金融支持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諸如土地使用權抵押制度不明確、農村信貸體系不完善、金融機構支農業務較少等,必須開發高端的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質量,拓寬融資渠道,最終實現農村金融與土地流轉的融合發展。太湖縣作為安徽省的農業大縣,對于土地流轉的融資要求高、需求大,因此必須要積極采取措施來緩解太湖縣土地流轉融資問題。
(2)市場需求。太湖縣作為一個集山區、庫區和革命老區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濟基礎薄弱,自身可提供的資金少,近年來為增加商業銀行收益,太湖縣各商業銀行紛紛減少乃至撤銷在農村的網點,土地流轉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太湖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但從事農業生產人員呈現偏老齡化、文化素質偏低的特征,對土地流轉的要求日益增高。同時,雖然太湖縣近幾年第一產業GDP增速逐漸放緩,土地流轉程度低、進程慢,但依然蘊藏著巨大的待開發潛力。
(3)國家政策支持。由于土地流轉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明顯,加上全國各地土地流轉融資問題突出,近幾年,國家先后頒布和修訂有關法律來支持土地流轉,201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2014年,國務院頒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要求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創新土地流轉形式,同時完善《物權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積極解決農戶融資難題,為土地流轉融資提供法律保障。
四、政策性建議
(1)建立農村土地銀行,開發農村土地流轉的金融產品。現階段,農村土地流轉中非正式流轉的比例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交易市場不規范,流轉風險較大,而農村土地銀行實行市場化操作,由市場機制調節土地供需,產生合理的土地價格,使農民自愿將土地存入銀行,規范土地交易市場。隨著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政府和金融機構設計面向各個層次、各個產業的金融產品,但是針對土地問題的金融產品卻幾乎還呈現空白狀態,太湖縣應結合本縣的實際情況,開發一系列適應土地流轉實際需求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土地流轉的融資需求。
(2)規范農地使用權抵押貸款運行方式。從貸款申請、抵押登記和債權實現三個部分嚴格規范農地抵押貸款,完善農地抵押貸款操作程序,建立農產品交易市場,使得農地抵押貸款具有合法性、有效性;其次,規范農地使用抵押貸款的運行方式有利于為土地流轉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實現政府、金融機構、農戶之間的良性互動。
(3)大力加強政府支持和引導,科學合理確定政府角色。第一,與其他行業相比,農地流轉的回報率相對較低且風險較大。為保證金融機構提供持續的可持續的金融服務,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注資扶持金融機構,同時建立穩定的風險補償機制,增強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從而促進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強化政策激勵,充分運用政府的經濟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完善地方法律法規,健全相關制度,有效破解農地流轉的融資問題;第三,政府過多的管理將會對農村金融和土地流轉之間的良性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仍堅持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相結合,建設服務型政府。
(4)加強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建設。以有形市場為依托,完善硬件設施,加強政策信息宣傳,為土地流轉提供正規交易平臺,促進土地流轉發展。通過對土地價格、農地使用權憑證等進行嚴格審查,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大力發展土地流轉中介機構,緩解官方土地機構人員緊張的問題。同時,加強土地流轉交易平臺的金融支持,建設為農民、中小企業等服務的涉農金融平臺,開展金融信貸業務,為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建設提供經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