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物流業是經濟雙循環的有利支撐,物流業供應鏈金融是疏通經濟循環“堵點”的有力舉措。在經濟雙循環背景下,物流業供應鏈金融迎來了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構建以數字信任為基礎的物流業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實施參與者數字化、操作平臺化、運營協同化、監管體系化等措施,降低物流業供應鏈成本、資金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解決雙循環中的“堵點”等問題,從而保證經濟循環順暢進行。
關鍵詞:經濟雙循環;物流業;供應鏈金融;中小微企業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以及國際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勢力日益加劇,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越發凸顯,國際經濟調整動蕩。面對全球復雜的政治經濟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做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的戰略抉擇。實踐證明,經濟雙循環戰略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逆勢增長2.3%,達101.6萬億元,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中,2020年物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6%,高于全國總體水平3.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現代物流業是經濟雙循環發展的重要支撐。
1 物流業供應鏈金融是實現經濟雙循環發展的重中之重
1.1 現代物流業是實現經濟雙循環發展的基礎和關鍵
物流業貫穿一二三產業,銜接生產與消費,涉及領域廣、帶動作用強。2009年國務院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了“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十九大報告將物流與水利等硬件設施一道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基礎性設施,奠定了物流業從復合型服務產業提升為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地位。
有學者指出,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90% 的時間都是花費在流通過程之中。在信息技術時代,商流、資本流、信息流等流通要素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還可以無障礙地、低成本地瞬間完成;而物流作為實體的流動,信息技術無法完全取代,物流成本已成為流通總成本的主體部分,其效率和效能決定著國民經濟大循環的速度與質量。
1.2 物流業供應鏈金融是疏通經濟循環“堵點”的有力措施
從上述物流業在經濟雙循環中的地位、作用來看,要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前提是物暢其流。與此同時物流相對應的資金流也要保持順暢,但物流業恰恰在此方面問題比較突出:一是物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行業集中度極低。例如,快運行業在我國交通運輸市場占比高達75%,但其前10名企業只有行業集中度的2.9%。二是物流金融運行有礙。近年來,我國每年有200萬億物資的流動和10萬億物流費用的流轉規模,這龐大物流費用70%以上的流轉要依靠物流公司代收貨款來進行,而物流公司跑路現象頻發,代收貨款顯示出極大的資金安全隱患。三是物流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緊張。中小微企業信用低且征信難、經營風險高、可抵(質)押物受限等特點使其難以獲得融資機會,加之供應鏈上游押款嚴重、賬期長,下游又需要即時支付甚至提前支付,資金鏈的緊張程度愈演愈烈,嚴重制約了中小微物流企業的做大做強。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33%的中型企業、38.8%的小型企業和40.7%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貸款難、貸款貴”,不僅難以改變物流業的“小散亂差”,還造成物流業價格體系混亂、超限超載現象難禁,更導致物流業供應鏈行業整體勢弱,形成物流企業在經濟雙循環運行中的“堵點”。然而,物流業實體流動的真實活動場景,高度契合了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特征和發展規律,物流業供應鏈金融可以通過供應鏈整體切入,利用核心物流企業的行業優勢、信用優勢來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資金,有效地打通經濟雙循環發展中的“堵點”,在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短缺、優化供應鏈資金流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從這個意義來說,物流業供應鏈金融是實現經濟雙循環發展的重中之重。
2 經濟雙循環背景下物流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機遇
2.1 經濟雙循環帶來巨大市場
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市場,產業體系在全球范圍內是最完整的,具有無可比擬的經濟活力和廣闊的成長空間。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經濟有希望、有潛力保持長期平穩發展,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有國外專家預測,到2035年中國消費市場總量將超過歐美總量之和。在未來經濟增長方式以內需為主推動、以消費為主驅動的情況下,國內經濟大循環中消費市場升級將給物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服務需求和資金需求,事實上,資本力量在過去多年間是國內快遞行業加速整合的重要推動力量。同時,雙循環的國內、國際循環統籌兼顧和良性互動,也會引起物流業生態的變化,供應鏈整合、多式聯運、智慧物流等投資熱點,將會為物流業供應鏈金融提供巨大的市場發展機會。
2.2 現代科技賦能帶來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正在不斷夯實雙循環根基,隨著前沿科技的逐漸滲透,一個被科技賦能的商貿物流業、商貿金融業正在到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正在不斷形成合力,與物流營運過程中的業務場景結合起來后,形成貫穿全供應鏈真實信息的信用平臺,并通過“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手段向供應鏈兩端延伸,提升了風險控制管理水平;再通過區塊鏈加上云簽約,在信息真實共享以及不可篡改性方面的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加快單證流轉與對賬速度,基于人工智能的資金閉環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機器授信與智慧風控功能,使商業銀行、保理企業等資金端低成本、高效率地確認核心企業信用,在應用層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流程和規則的落地。現代科技為物流業供應鏈降低運行成本和融資風險創造了條件,也為物流業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推薦閱讀:鐵路物流方向的論文文獻好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