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鼓浪嶼的保護利用與區域經濟關系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摘 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文章以鼓浪嶼為例,探討二者之間的關系。2017年7月,鼓浪嶼以“國際歷史社區”申遺成功,為廈門的整體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如何將其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實現遺產保護利用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今后鼓浪嶼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文章站在文化遺產和區域發展關系的角度上就鼓浪嶼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鼓浪嶼;廈門;保護利用;區域經濟

商業經濟研究

  世界文化遺產地鼓浪嶼位于福建九龍江入海口,與廈門島隔鷺江海峽相望,是廈門市最著名的5A級風景區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海島風光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鼓浪嶼在發展過程中與區域發展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變化,鼓浪嶼的保護利用與區域發展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如何實現鼓浪嶼的保護利用與區域發展之間的良性發展是當下重要的議題。

  1 廈門區域經濟概況

  廈門1980年被設為經濟特區,不斷獲得國家各項政策支持;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廈門被定位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近年來廈門經濟增速極為矚目,在環境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1世紀廈門逐漸成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游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廈門市產業中心逐步向第三產業轉移,重點產業有生物醫藥與健康、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旅游會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等。其中,旅游經濟近幾年持續快速增長,產業格局日趨完善,品質和水平同步提升,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廈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接待國內外游客8900萬人次,增長13.7%,實現旅游總收入1402.1億元,增長20%。

  2 鼓浪嶼功能定位的演變

  鼓浪嶼旅游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享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美譽的鼓浪嶼匯集了各具特色的中外建筑物,至今仍較為完好地留存于這座小島上。作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鼓浪嶼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筑群共20處28棟建筑(另有兩棟為保護范圍內建筑未納入統計)。

  2.1 國際社區(?—1988年)

  大約宋(具體時間現無法考證)至19世紀初期,以閩南傳統文化為主體,聚落中的建筑也多為閩南傳統紅磚厝建筑。鼓浪嶼島現存的四落大厝、大夫第、黃氏小宗等建筑遺存即為此類風格,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時居民的生活環境及方式。鴉片戰爭后,廈門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在這段時期內,閩南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逐步融合,中西方建筑在選址理念、布局方式以及風格形態上呈現出鮮明的對比,島嶼上華人和西方人住區的生活及文化邊界也初步形成。1903年,鼓浪嶼正式成為公共租界,除了西方人在此生活,還有大批的華僑、閩臺富商、精英群體等匯聚于此,他們共同創造出吸納了外來及本土不同文化元素、建筑技術及工藝的獨特近代建筑風格,這個時期的鼓浪嶼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國際化公共社區。

  2.2 風景名勝區(1988—2014年)

  1988年8月,“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成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范圍包括海域、鼓浪嶼、萬石山和海濱風景區等部分。2007年5月8日,鼓浪嶼景區被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鼓浪嶼景區的旅游管理制度和旅游服務設施日益完善,成為集旅游、度假、休閑、文創、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著名風景旅游區,每年海內外眾多游客都會慕名前來觀光游覽。

  2.3 “文化社區+文化景區”(2014年至今)

  《鼓浪嶼整治提升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2014年)提出,從廈門旅游發展戰略出發,遵循鼓浪嶼未來的發展空間,將“文化社區+文化景區”作為鼓浪嶼發展的新定位。“文化社區+文化景區”從兩個維度體現景區旅游發展與社區人文傳承的有機結合,突出鼓浪嶼人文社區的特色和文化藝術的內涵,在社區和景區相輔相成的發展中,將鼓浪嶼建設成一流的文創名島,成為“美麗廈門”的代言人。

  3 鼓浪嶼與廈門區域發展

  3.1 鼓浪嶼與廈門區域的關系

  3.1.1 地理環境方面

  廈門市由廈門島、鼓浪嶼等眾多小島嶼以及同安、海滄、集美、翔安等區構成。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隅,相隔500米寬的鷺江與廈門島相望,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優美的景觀資源特色。

  3.1.2 人口分布方面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廈門市常住人口已突破400萬,其中鼓浪嶼島上常住人口約1.4萬,本地島民人數8000左右,外來人口6000左右,大多為經商的年輕人。擁有鼓浪嶼戶籍的外遷青年人口約8000人,偶爾才回到島上居住。如今鼓浪嶼人口呈現嚴重的老齡化現象,60歲以上的人數在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小。

  3.1.3 區域發展方面

  1903年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對近代廈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首先,公共租界客觀上形成了近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對于構建廈門人的先進理念和世界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租界的中外先進分子在租界投入建設了大批先進的市政設施并參與市政管理,形成了近代化的管理體制,這一系列的先進性使廈門人意識到自身的落后,激發了民族意識,從而推動了近代廈門市政建設的發展;再次,外來的市場經營思維、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與廈門本土的傳統經商觀念形成鮮明對比,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廈門近代經濟開始發展起來;最后,租界中無處不在的法律制度、行政制度、教育制度等為廈門學習外來先進政治和文化提供了范本,租界的文化機構、教育場所、學術研究等傳播了新思想、新學問,有助于形成廈門近現代的新型文化知識分子和精英群體。

  改革開放后,廈門成為經濟特區,其經濟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將鼓浪嶼這個小島視為“國之瑰寶”,認為很有必要進行統一規劃其建設和保護。鼓浪嶼的復興提升了廈門城市形象,推動了廈門區域經濟全面發展;反過來,廈門政策優勢和經濟實力又為鼓浪嶼的保護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推薦閱讀:商業經濟研究可以在線投稿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巫溪县| 昂仁县| 澄江县| 封丘县| 自贡市| 师宗县| 余干县| 额尔古纳市| 固镇县| 北宁市| 昆山市| 茂名市| 江陵县| 仁化县| 古交市| 临泽县| 台南市| 扬中市| 镶黄旗| 汉川市| 宽城| 大庆市| 呼玛县| 吉林省| 宿州市| 宝鸡市| 广安市| 西畴县| 吉安县| 鹤岗市| 安国市| 延寿县| 富锦市| 建瓯市| 安康市| 晴隆县| 绥棱县| 同江市| 安阳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