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固定資產在單位全部資產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一項重要工作,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主要是依托財務管理中具體的會計工作,通過會計核算和監督,在賬務上處理并且反映出來,賬面的記載結果與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從對比的差異中去加強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主要是把賬實相符作為管理的目標,作為現代的管理要求已經不再適應,我們應當通過新的技術和手段來改善傳統的管理方法,以更科學的管理模式適應新的發展。
關鍵詞:智能信息化技術;固定資產;應用
結合內部控制中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要求,在固定資產管理環節制定出了關鍵控制點和具體措施,總體上要求固定資產的管理應當做到真實、完整、及時。內部控制要求企業應當加強全部固定資產的管理,重視固定資產維護和更新改造,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效能,積極促進固定資產處于良好運行狀態[1];制定固定資產目錄,對每項固定資產進行編號,按照單項資產建立固定資產卡片,詳細記錄各項固定資產的來源、驗收、使用地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運轉、維修、改造、折舊、盤點等相關內容;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日常維修和大修理計劃,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維護保養,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強化對生產線等關鍵設備運轉的監控,嚴格操作流程,實行崗前培訓和崗位許可制度,確保設備安全運轉;根據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國家有關自主創新政策,加大技改投入,不斷促進固定資產技術升級,淘汰落后設備,切實做到保持本企業固定資產技術的先進性和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保政策,對應投保的固定資產項目按規定程序進行審批,及時辦理投保手續;規范固定資產抵押管理,確定固定資產抵押程序和審批權限等;將固定資產用作抵押的,應由相關部門提出申請,經企業授權部門或人員批準后,由資產管理部門辦理抵押手續。企業應當加強對接收的抵押資產的管理,編制專門的資產目錄,合理評估抵押資產的價值;建立固定資產清查制度,至少每年進行全面清查。對固定資產清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查明原因,追究責任,妥善處理;加強固定資產處置的控制,關注固定資產處置中的關聯交易和處置定價,防范資產流失[2]。
近年來,現代化技術特別是智能信息化技術在管理中應用廣泛,如通過智能終端設備,搭建信息化傳輸橋梁,把管理現狀轉化成數據,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計算,把最終結果用于管理實踐中。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也可以利用這種現代技術,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和精確度,采用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來實現更高的管理目標。智能設備目前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應用,運用現代的信息識別和網絡傳輸交換技術,把傳統煩瑣沉重的管理工作變得輕松起來,以往需要大量的統計工作將通過現代技術快速準確完成,把從業人員從以往繁雜工作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更多的精力用于監督。當下,一部手機走遍天下已經不是科幻故事,如智能手機這樣的智能終端設備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當然也應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人們帶來相當大的便捷,也給人們帶來爆炸性的信息源,鑒于此,我們在日常的固定資產管理上也應當順應潮流,大膽的引入這種技術,為我們改進管理工作模式提速插翅[3]。
固定資產管理中關鍵的就是動態管理,我們可以把一個單位模擬成一個“圈”,這個“圈”并不是不變的,它是始終在運動變化的,固定資產從外界進入這個“圈”后,即是固定資產誕生,也就是整個生命周期的起點,固定資產在單位的這個“圈”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比如:折舊、減值、更新改造、修理等變化,還會為之發生其他的支出,也可能因之帶來收入,每次變化,無疑會引起價值的變動,也就影響到了會計核算,最后固定資產要離開這個“圈”,就是資產的消亡,也就是整個生命周期的終點,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的全過程中的每一次變動,都需要進行跟蹤管理,這種跟蹤管理要及時完整,如果滯后、不完整的管理,就失去意義,不是真正的管理[4]。利用智能設備和信息技術來管理固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能為固定資產管理提供有效的幫助,我們可以把管理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實施前的準備,然后是過程的實施,最后是監督和評價,下面具體說明一下這三個階段[5]。
一、第一階段是準備工作
如在對某個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期間,我們發現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缺乏制度監管,相關責任人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不到位,經濟責任觀念認識不足,對于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不能妥善處理,陳舊性問題長期積壓,原購買固定資產手續不完善,發票管理、合同管理、審批管理不健全,資產數量較多的情況下不能有效利用計算機軟件信息化管理,依然停留在原始手工記賬狀態,工作效率不高,固定資產未進行“建檔制卡”,歷次內部清查流于形式,清查結果高度雷同,未切實做到實事求是,會計核算與實物管理脫節,形成賬管和物管“兩張皮”的現實局面,從單位層面上不易掌握固定資產的動態跟蹤,無法精準管控。結合這種情況,我們可擬探索引用智能信息化技術來管理固定資產,首先對各項固定資產“打碼建標”,這需要在對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的基礎上,把逐項固定資產建立動態檔案,每項固定資產的生命周期變動應當明確,這需要做出大量的基礎工作,不但可以對清查工作能有效推動,還為以后的高效管理打下了基礎[6]。
二、第二階段是實施工作
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最基礎,已經把各項固定資產分門別類,并且對每一項資產進行了建檔,這在手工管理階段已經完成,以往的固定資產卡片屬于原始的管理,停留在手工狀態、標簽制作粗糙、缺乏體系化、防偽措施不足等因素,遠遠不適合目前的發展和日常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下,還需要搭建管理系統,就要通過計算機作為平臺,搭建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來完成。在當今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發展環境下,這已經是很尋常的技術,并且非常成熟,任何一個管理系統都應當具備這樣的功能,在搭建好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下,對各項固定資產進行編碼登記,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關系到后期管理科學性和效率性的要求,編碼的位數設計和級次設計都需要全面和長遠的考慮,既能滿足當下使用管理,又能適應未來的發展。以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為依托,賦予每個實物資產一張唯一的二維碼標簽作為永久性標識,把固定資產從投入使用到報廢處置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信息化管理從源頭上杜絕人工盤存中存在的錯、漏、重等現象,大幅度減少錄入數據人為錯誤的發生概率,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從而大幅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和質量;有效規避了因資產管理中賬、卡、物不符,導致的資產盤存不清、閑置浪費和資產流失的弊端;為資產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可靠、高效的動態數據跟蹤,最終實現資產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與標準化。二維碼又稱二維條碼,是近幾年來移動設備上流行的編碼方式,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二維方向上分布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用已經存在的固定資產編碼通過軟件工具生成二維碼,使之成為每項固定資產的唯一性身份標識,這種身份標識具有唯一性、不變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用其編碼標識固定資產是比較高效的方法。當下,人們普遍使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在國內普及率較高,掃碼技術是智能手機比較通用的功能,使用智能手機作為二維碼識別設備可以解決設備終端的問題,利用人們日常使用的手機來完成識別這一項工作,不必再單獨采購識別設備,這對單位來說解決了采購成本的壓力,又避免設備維護相關工作。采用手機掃碼的前提,需要在手機上安裝適配資產管理系統的專用程序,通過這個程序,在網絡的支持下,把資產的動態進行實時監控,并對信息加以統計匯總,以圖片、數據、文字說明等不同的形式作為輔助資料留檔,使得手機掃碼與計算機平臺中的信息管理系統形成閉合的循環。通過利用軟件、手機終端、網絡來實現整個固定資產管理體系,還需要介入安全防范技術,對整個環境下的信息數據進行保護,對數據的安全管理應當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強化規范,對于操作人員應當進行授權管理和責任管理,建立應對防范失控的應急機制,做好數據備份[7]。
推薦閱讀:國資報告資產管理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