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當下,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而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則遠遠落后于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實現現代化農業,為農民增收助力,是新時代農村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高度城市化發展,可以將城市文明融入到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中。改變千百年來我國農村封閉發展的狀態,并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來為農村人口提供自由發展平臺,改善農村民眾的工作以及生活環境。從而才能實現農村民眾思維以及行為習慣的轉變,讓其得到思想觀念的更新,為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就新型城鎮化發展對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發展;農村經濟;拉動效應
一、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清。農村經濟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
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不強。許多農村黨組織沒有意識到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對集體經濟的認知淺薄,不能科學、客觀、全面地分析,認為當前已經不適宜發展集體經濟,對發展集體經濟持懷疑態度。還有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懼怕困難,過于強調、夸大發展中的困難,不能想辦法克服,不能正確地認識自身發展的優勢,潛力挖掘不足,畏難情緒較大。
(二)農村黨組織干部素質不高
在農村基層黨組織中有很多年齡偏大的干部,他們思想意識僵化,觀念傳統守舊,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對于市場經濟意識薄弱,發展經濟的能力較低,在工作中比較保守,不能發揚開拓創新精神。這些干部的工作思路狹窄,只發展單一產業,使集體積累來源渠道不寬泛,大大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收益不高
在農業生產的各項經濟活動中,不能體現出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具體表現在:一些農民缺乏集體觀念、村干部嫌麻煩、不做為、得罪人,在這些弊端的綜合作用下,土地征用費補償不能正常分配“,分光用光”的現象相當普遍。
(四)集體產權不明晰
一是農村集體資產流失現象嚴重。二是村兩委成員負責經營和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手段落后,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而對經營管理中各項活動缺乏有效監督,這大大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展。三是一些村集體因地緣經濟優勢,依賴土地征用擴大了集體積累,集體資產名義上“人人有份”,其實并沒有量化固化,出現資產流失等眾多違規問題。
二、農村經濟在新型城鎮化條件下的推進機制
(一)新型城鎮化發展拉動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
作為農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鄉鎮企業,布置于農村區域與經濟、文化中心形成了一定的距離。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實現農村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相同步。讓更多的鄉鎮企業可以集中于新型城鎮中,不僅可以降低投資運營成本,還可以有效地對其企業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同時,在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之后,還可以吸引大批高素質人才參與到鄉鎮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提升了鄉鎮企業整體素質,拉動鄉鎮企業經濟效益以及產品競爭力,協助鄉鎮企業構建自身品牌,推進農村工業化的發展。
(二)新型城鎮化發展拉動農村剩余勞動力非農化
農村剩余勞動力是我國一直以來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對農業經濟以及現代化發展較為直接的影響因素。只有科學化、合理化地配置農村剩余勞動力,才能夠有效緩解農村民眾經濟收益不高的問題,同時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開展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可以將部分農村人口進行城市轉移,將其所擁有的土地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管理。通過規模化管理,可以通過科學的規劃設計,引進現代化農業機械并以現代化種植模式來開展農業生產,有利于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升。
(三)新型城鎮化發展拉動農民經濟收益
借助新型城鎮化發展來拉動城鄉經濟結構一體化調整,通過城市化發展為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非農就業機會,減少農村人口直接參與農業生產的總數。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所提供的非農就業機會,讓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增強我國農村勞動生產率,從另一個層面上來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從事農業的農民及其家庭的人均純收入。隨著更多農村人口進行非農就業,還可以提高農村人口工資性收入,對于農民人均純收入也會有所提高。隨著農村人口收入的提升,可以激發農村人口的消費積極性,對于農村經濟形成有效拉動,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新型城鎮化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
在新型城鎮化發展背景下,加在外向型農業發展力度,充分利用好所產生的增值來對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強化。城市化發展可以為農村產業提供更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同時還可以為農村產業提供大量的信息、技術、資金等資源,將現代化生產要素向農村進行延伸。同時,還可以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以經濟聚集的方式來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供相匹配的服務。通過合理規劃,形成農、工、商相結合的經營體系,借助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來提升農村產品商品率的轉化率。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還需要關注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讓農業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得到完善,最大化滿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服務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五)新型城鎮化發展拉動農村現代化發展
加大新型城鎮化發展力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讓農村人口向著非農產業化方向發展,并形成一定的城市集聚力,為第三產業提供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在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還需要關注政治文明的發展,讓農村經濟發展能夠具有民主化、法制化特征。此外,通過民主法制來提升農村民眾的精神文明素質,以城市化發展為基礎來促進農村民眾的精神文明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新型城鎮化發展背景下,可以將分散居住的農民匯集居住,有利于農村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事業的發展。
三、結束語
所謂拉動效應就是指通過某個項目工程可以促進某個區域的消費水平以及個人投資水平的提升。在政府的主導下,可以擴大其工程項目的規模以及財政支出。從而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出財政支出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對于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問題可以得到緩解。同時還能夠提升農村就業率,有效提高了農村民眾的消費需求。基于此,針對新型城鎮化發展對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鈞.城鎮化發展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相互關系研究[D].湖南大學,2016.
[2]盧燕,段春枝.小城鎮建設與鄉鎮企業協調發展的若干對策[J].農業經濟,2001(8):89-91.
作者:胡書清
推薦閱讀:《農村經濟與科技》(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優秀農業科技研究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