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如今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資源的合理配置顯得尤為重要。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市場參與者,其財務行為,尤其是投資行為,在目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越來越受到關注。從現階段我國投資效率水平來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資的現象。近年來,不同學者從多個角度對非效率投資進行研究,其中包括股票誤定價對投資效率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以往文獻的回顧,總結股票誤定價與投資效率的關系。
關鍵詞:股票誤定價;投資過度;投資不足
一、引言
龐大集團、中國鐵建等企業在近年來的項目投資中都發生巨額虧損,中鋁國際在澳洲投資的項目耗時四年,虧損近3.4億。這些現象都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上存在非投資效率的行為,也使得我國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存在嚴重不平衡現象。汪平和孫士霞(2009)以2749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其結果顯示,42% 的企業存在過度投資的現象,過度投資的企業中有724 家的過度投資率達到了近一倍,由可見雖然我國在2006年完成了股權分置的改革,但我國企業仍有非投資效率的現象存在。通過多數學者的研究分析得出:導致企業投資效率低下的原因既有理性又有非理性的,非理性因素之一就包括股票價格。在現實生活中我國上市公司股價普遍存在著較多“噪音”,這些“噪音”嚴重影響了我國股票市場資本優化配置的功能。袁知柱和鞠曉峰(2009)認為股票價格中還可能包含一部分市場或行業公共信息。存在“噪音”的股價有可能影響管理者做出無效率的投資決策,造成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所以股票誤定價會對企業的投資效率產生影響。通過對前人研究結果的分析與歸納。股票錯誤定價對公司投資的影響的作用機制,主要可以歸類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股權融資渠道;二是管理者迎合;三是股票流動性。
二、相關概念界定
企業投資效率是用來衡量企業進行凈現值為正的有效投資的程度,同時也表現了企業的資源配置程度,企業的非效率投資通常存在兩種形式,即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投資過度是指企業的投資超出或偏離了自身的能力和成長機會,通常指企業將剩余現金流量投資于凈現值為負的項目。投資不足是指企業被動或主動放棄符合自身成長機會、凈現值為正的項目,降低企業價值。過度投資使企業自由現金流停留于產能過剩的領域,造成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還加大企業的債務風險;投資不足使得公司不能在凈現值為正的項目上獲得最大的利益,從而阻礙企業快速發展及擴張進度。所以不論是投資過度還是不足,都會損害企業價值。
股票誤定價是指當股票價格向上偏離其真實值,表明股價被高估,被高估的部分代表了股票的誤定價程度;相反,當股票價格向下偏離時,股票價格被低估,低估部分代表了股票的誤定價水平。股票的誤定價可以由三方面解釋,分別是Flood & Garber (1980)的股票市場價格泡沫視角、Morck(2000)研究的股價信息質量問題及Drake(2009)研究的應計盈余錯誤定價視角。從應計誤定價的角度來解釋是指在企業內部原本公司內在價值可能通過盈余管理等手段進行操控,導致公司賬面價值或未來現金流偏離實際經營情況而造成的。股票市場價格泡沫進行分析,是指市場上的投資者的異質信念、投機行為等非理性因素,都會導致股票在市場中的錯誤定價。從股價信息質量視角來看,股票整體價格所反映出的信息中,公司內在真實值所占的比重越大,股價信息質量越高,說明股票市場價格越接近于股票的內在價值,股票誤定價的程度越小。如下圖所示
股票價格的構成
三、股票誤定價對投資效率的影響機制-股權融資渠道假說
Baker & wurgler (2006)提出的股權融資渠道,企業的管理者會在市場處于非有效即股票誤定價時考慮到此刻正處于機會窗口,故而選擇在合適的時機,通過股權融資手段獲取資金。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市場上處于過高估值的時期,此時公司高管將會利用這一時期的機會窗口的較低成本選擇股權融資。Gilchrist等人(2005)的研究結果表明公司高管會選擇在投資者的情緒比較高漲時候擇機發行股票,從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徐楓和劉志新(2011)通過對滬深兩個市場在研究期內發出融資公告的上市企業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當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情緒越高,股票誤定價程度越高時,公司愈加通過股權進行股權獲得資金。
陳國進和張貽軍(2009)的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更完善的市場環境,我國的二級市場投資者購買股票的主要目的存在投機心理。我國學者郝穎和劉星(2009)在對股票錯誤定價與投資效率的問題研究中,通過將股票錯誤定價和企業的投資水平構建實證模型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是當兩者之間加入其他影響因素即當兩者之間存在企業股權融資依賴時,兩者作用為顯著的相關關系,并且企業對股權融資依賴性越強,二者的相關關系越顯著。吳梓燊和卿平樂(2007)指出企業對増發所獲取來的資金并未進行有效的合理的投資。俞鴻琳(2011)的分析結果發現企業的股權再融資為企業過度投資提供了充足的現金流,會正向刺激企業進行過度投資,造成非效率投資。Athey &Laumas(1994)利用企業賬面價值來衡量規模的大小,得到的結論是企業的資產規模越大,可支配的自由現金流越不充足。Jensen(1986)根據自由現金流假說,驗證了自由現金流量充足的公司更容易發生過度投資行為,而通過融資渠道假說可以得到股票誤定價會影響自由現金流量水平。
四、股票誤定價對投資效率的影響機制-迎合理論
迎合理論產生機理是公司的管理者更關注于資本市場中公司股票的短期價格,所以他們更依賴于投資者情緒變化。公司的管理者如果從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進行公司決策,其決策只會依據公司基本面的信息,而不會考慮股價的非理性變動;若管理者只考慮其自身的相關利益,則更多考慮的是短期投資者利益,從而作出迎合市場的錯誤投資決策,即在股價被高估時進行過度的投資,股價被低估時減少投資導致投資不足。Stein(1966)認為管理層迫于被解雇的風險擴大短期內的盈利而犧牲公司的長期利益。Polk & Sapienza(2009)認為即使公司不需要通過權益進行融資,但市場中投資者存在投機行為,為了迎合市場情緒,公司管理者便會選擇被高估的項目,使公司股票近期的股票價格最大化。
推薦閱讀:論中國股票市場做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