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論述內蒙古自治區口岸經濟管理新應用模式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當前內蒙古自治區的口岸發展制度措施有哪些,應該如何去加強這些經濟管理的新發展應用呢,在當下新的管理建設中應該如何去應用這些技巧呢?《制度經濟學研究》本期刊(季刊)由長江學者、我國著名制度經濟學家、孫冶方經濟學獎得主黃少安教授創辦并擔任主編。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已成為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SSCI)源刊,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源刊。她以發表制度經濟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成果為主,包括論文、綜述、書評、譯文等;采用國際通行的匿名審稿制度,倡導嚴謹、規范的學風和自由、平等的學術交流。自創刊以來,《制度經濟學研究》以其嚴格的學術規范、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贏得了學者們的認可和支持,曾經上過新華書店的圖書銷售排行榜前十名。

  摘要:優化口岸開放布局。穩妥推進沿邊陸運口岸開放,原則上不再新開陸路口岸,如確實需要,必須經過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論證,確保新開口岸符合我區擴大向北開放和深化與俄蒙務實現實需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口岸工作的重點是推動鐵路口岸開放和現有口岸擴大開放,積極探索實行“一口岸、多通道”的通關模式。改變我區空運口岸少和不平衡的現狀,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機場對外開放。根據我區地域遼闊、東西狹長的實際,發揮我區區位優勢,積極推動內陸港建設,加強與沿海港口的區域通關合作,打通出海通道。

  關鍵詞:口岸發展,經濟發展,經濟模式

  Abstract: the open ports layout optimization. Steady border land port open, in principle is no longer new land ports, if really need, must pass a full feasibility study on demonstr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new port conforms to expand opening to the north and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our Russian realistic need of practical cooperatio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a period, the focus of the port is open railway port and the existing port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actively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port, multi-channel" mode of customs clearance. Change our air por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nbalanced less, actively promote the requirements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t the airport. According to our vast area, something long and narrow, play to our location advantages,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land port, strengthen the regional customs cooperation and coastal ports, through the sea channel.

  Keywords: port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model

  一、內蒙古口岸基本情況

  內蒙古與俄蒙毗鄰,邊境線長4261公里,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19.4%,有16個對外開放口岸。在我區16個經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口岸中,邊境鐵路口岸2個,邊境公路口岸11個,國際航空口岸3個。與沿海港口對接實現“屬地查驗、直通放行”模式的陸港 (無水港)有5個。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通關方式并存的口岸開放格局,跨入全國多口岸省區的行列。在對外開放口岸中,對俄邊境口岸4個,對蒙邊境口岸9個,分別承擔著中俄陸路運輸貨物總量的65%和中蒙間貨運總量的95%,其中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分別是我國對俄和對蒙最大口岸。

  2006年至2014年自治區口岸建設資金投入約27.56億元。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全區口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特別是現代化通關手段的運用,口岸通過能力明顯提高,在全國邊境陸路口岸中處于領先地位。為發揮口岸基礎設施補助資金在加強和改善口岸及陸港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

  隨著我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與俄蒙經貿不斷深入,口岸進出境客貨運量逐年提高。“十一五”時期口岸進出境貨運量累計18725萬噸,進出境客運量累計1860萬人次。“十二五”前4年,全區口岸進出境貨運量累計26786.6萬噸,進出境客運量1870.8萬人次,進出境交通工具528.5萬列輛架次,已超過“十一五”時期總和。2014年全區口岸進出境貨運量為7085.7萬噸,同比增長4.2%。其中:對俄口岸進出境貨運量為3038.7萬噸,同比增長0.2%。對蒙口岸進出境貨運量為4047萬噸,同比增長22.9%。進出境客運量為467.6萬人次,同比增長2.9%。進境交通工具為67.8萬列輛架次,同比增長6.6%。2015年1-3月全區口岸進出境貨運量為1280.82萬噸,同比下降1.0%。全區口岸進出境客運量為81.14萬人次,同比下降13.8%。進出境交通工具為25.25萬列輛架次,同比下降0.6%。

論述內蒙古自治區口岸經濟管理新應用模式

  口岸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繁榮邊疆、穩定邊疆,發展與俄蒙睦鄰友好關系做出了突出貢獻,為貫徹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經略周邊”和堅持正確義利觀精神,推進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區形成了年進出境貨運量在1000萬噸以上的滿洲里、二連浩特、甘其毛都和策克四大口岸,其中滿洲里口岸貨運量2013年突破3000萬噸。二連浩特年進出境客運量保持在200萬人次以上。在全國邊境陸路口岸中,進出境貨運量滿洲里在歷史上一直排第一位,甘其毛都、二連浩特和策克分列第2、4、5位。其他口岸的進出境貨運量雖然數量小,但逐年均大幅度增長。發揮與俄蒙的經濟互補優勢,通過口岸主要進口我國亟需的煤炭、鐵礦石、銅礦砂、木材等資源性產品,出口俄蒙市場短缺的建材、機電、輕工、日用品和果菜等商品。

  二、內蒙古口岸發展思路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為指導,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擴大向北開放和加強對俄蒙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轉變口岸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構建覆蓋全區、輻射周邊省區、聯通俄蒙歐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完善口岸發展規劃,明確口岸定位、完善口岸功能,形成布局合理的口岸群,提升口岸發展水平;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和查驗配套設施建設,通關能力顯著提升;創新口岸通關模式,簡化通關手續,順暢通關協作,提升通關效率,通關環境明顯改善;建成覆蓋全區所有口岸的、統一的電子口岸平臺和口岸監控指揮系統,口岸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創新口岸管理模式,創建和諧口岸,口岸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備,口岸管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推進已經制定出臺的向北開放各項工作任務扎實有效落實,推動改革任務事項后續工作落實。重點工作有以下幾項:

  (一)完善口岸經濟產業布局

  1.推進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依托沿邊陸運口岸,建設邊境經貿合作高端平臺。西部以策克、烏力吉、甘其毛都、滿都拉口岸為重點,打造對蒙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加工和儲備基地;中部以二連浩特、珠恩嘎達布其口岸為重點,打造集商貿流通、綜合加工、國際物流、人文交往為一體的對蒙經濟合作主示范區;東部以阿爾山、額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為重點,打造對蒙跨境旅游和生態產業合作區;東北以滿洲里、黑山頭、室韋口岸為重點,打造集商貿流通、綜合加工、國際物流、跨境旅游、人文交往為一體的對俄經濟合作主示范區。充分發揮沿邊經濟帶的比較優勢,有效借助沿黃沿線經濟帶等區域經濟較發達、要素集聚程度較高等優勢,加強沿邊與腹地在多方面、多領域的密切合作,推動全區資本、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向沿邊延伸,加快形成優勢互補、有效銜接、互為支撐、良性互動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2.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依托空運口岸,大力發展航空物流,開展保稅倉儲、物流中轉、國際采購、展覽展示等臨空現代服務業。引進有運營資格的企業或大型快件公司,開通快件、郵件業務,扶持跨境國際快遞業務。引進大型電商公司,依托航空高效的運輸方式,促進我區電子商務發展。引進航空公司和大型物流企業,發展國際航班貨運業務,輻射全區和周邊省區的空運貨運國際貨運代理服務。依托內陸港,發展貨物集散、中轉、分撥、配送、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保稅物流,打造聯通境內外的國際物流重要節點、多式聯運現代物流中心和進出口商品集散地。發揮我區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樞紐作用,加強口岸區域物流合作,推動我區陸運口岸、空運口岸、內陸港之間以及與沿海和內地省區口岸之間的聯動發展,構建設施先進、網絡完善、支撐有力、運行高效的貨運集疏體系,形成國際物流、航空物流、保稅物流、特色產品物流、城市商貿物流等各類物流業態門類齊全、一體聯動發展的多式聯運格局。

  3.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推進重點口岸、區域中心城市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同國家有關部委對接加快滿洲里、鄂爾多斯、集寧綜合保稅區審批進程,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輻射功能,培育區域外產業配套能力,帶動有條件的企業進入加工貿易產業鏈,促進區域內外生產加工、物流和服務業深度融合,形成高端入區、周邊配套、輻射帶動、集聚發展格局。推進邊境陸運口岸中俄、中蒙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拓展口岸綜合貿易,發展進出口加工產業,促進邊境貿易向加工、投資、貿易一體化轉型。對接俄羅斯、蒙古國在與我毗鄰地區建設工業園區和自由經濟區,積極探索建立中俄、中蒙自由貿易園區,整合提升對外經濟、科技、金融、貿易、加工、物流等功能。

  4.大力發展口岸現代服務業。推進口岸物流業發展,加快升級改造和新建一批大型物流園區,發展國際物流,構建集倉儲、運輸、加工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體系。推進商貿流通業發展,開展連鎖經營、倉儲式超市、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業態,建設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購物中心,形成一批現代化大中型專業市場。依托內蒙古電子口岸平臺,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推進口岸金融業發展,爭取國內外金融機構在口岸城市(鎮)設立分支機構。推進口岸旅游業發展,加大沿線和周邊地區旅游資源整合和開發力度,開發特色旅游產品,與俄蒙合作開展跨境旅游。推進口岸中介服務業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科技、會計、法律、咨詢、評估、設計等中介服務,提升中介服務水平。

  (二)提升口岸發展水平

  明確口岸發展定位。依托沿邊陸運口岸,加強與俄蒙互聯互通,深化與俄蒙互利務實合作,規劃建設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沿邊經濟帶。依托空運口岸,發展保稅倉儲、物流中轉、國際采購、展覽展示等臨空現代服務業,發展電子信息產品、通信設備、微電子等高新技術領域的高端制造業。依托內陸港貨物集散、中轉、分撥、配送、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保稅等物流功能,發展“陸海聯運”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

  完善口岸功能布局。改變現有口岸功能比較單一的現狀,大力發展口岸進出口貿易、進出口加工、國際物流、保稅倉儲、跨境旅游、人文交往、現代服務業等綜合功能,實現口岸功能完善。改變現有口岸布局不合理的現狀,綜合考慮口岸通道建設(客貨分離)、查驗配套設施(便于查驗)、城鎮建設(現代服務業)、各類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等因素,科學合理布局口岸各功能區,實現口岸有序發展。加強我區陸運口岸、空運口岸和內陸港之間的緊密聯系和有效銜接,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

  (三)加強口岸保障能力建設

  1.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口岸基礎設施和查驗配套設施建設要遵循“超前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口岸發展需要逐步建設和完善。進一步加大口岸建設投入力度,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和查驗配套設施,全面提升口岸通關能力和水平。實行政府引導、企業運作、財政適當補貼的口岸建設多元投入機制,按照“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和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口岸各類產業園區、物流園區和口岸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口岸基礎設施對口岸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積極探索與沿海和內地省區鐵路、海運和港口等經營企業深度合作,支持以多種形式參與我區口岸設施、物流設施、內陸港建設,推動港口功能前移,實現互利雙贏。

  2.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按照“政府主導,聯合共建,實體化動作”原則,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內蒙古電子口岸建設,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加快內蒙古口岸監控指揮中心建設,強化陽光執法,有效應對和處置口岸突發事件。構建內蒙古電子口岸信息平臺,設立電子口岸通關物流信息中心、通關業務服務中心、通關輔助監管中心,研發跨境電子商務、電子物流、電子金融等應用項目,把電子口岸信息平臺建設成為集口岸通關執法管理、信息服務與相關物流商務服務為一體的大通關、大物流、大外貿統一協同的信息平臺,為進出口企業創造公平、公正、統一的經營環境。

  3.創新口岸通關監管模式。進一步創新口岸通關模式,簡化通關手續,提高通關效率。以集中審單為基礎,以通關聯動信息化系統為支撐,進一步實現在關區內多點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方式。深化區域通關作業改革,對我區符合條件企業的貨物實行“屬地申報、屬地放行”或“屬地申報、口岸放行”的通關模式。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逐步實現所有關區現場通關作業無紙化業務領域的全覆蓋。加快推進關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改革,推廣到我區所有通關現場,實現區內各口岸、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企業、生產制造園區、物流基地之間通關流程全覆蓋和互聯互通。加快推動查驗部門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積極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加強區域通關合作,實現與沿海和內地主要口岸的互聯互通,打造網絡化協同監管模式和服務體系。深化同俄羅斯、蒙古國口岸查驗部門的合作,完善雙邊查驗部門定期會晤機制,加強聯合執法合作。

  4.加強口岸集疏運體系建設。與發改、交通部門配合優化路網結構,超前制定口岸現場和外圍道路交通建設規劃。按照客、貨分離的原則,加快客運和貨運通道建設,加強與俄蒙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口岸“疏內通外”客貨運通道設施,增強口岸集疏運能力。加強邊境口岸與區內外通道建設,實現各邊境口岸所在城鎮與區內外區域中心城市和產業聚集區公路、鐵路連接。

  5.優化口岸經濟發展環境。督促各部門統一和公開口岸收費項目和標準,口岸管理部門、查驗部門、運營主體單位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減免、調整的收費項目。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要嚴格按照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標準執行,市場調節價的經營服務性項目,要明碼標價,公布收費項目、標準和優惠政策,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自治區口岸及價格管理部門要按照收費管理權限,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的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禁止超范圍、超標準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华亭县| 华亭县| 辛集市| 三门峡市| 甘南县| 会宁县| 洛南县| 大新县| 格尔木市| 蚌埠市| 营山县| 平谷区| 玛多县| 邹城市| 万源市| 海口市| 台州市| 新野县| 贵南县| 海原县| 南华县| 和硕县| 岢岚县| 剑川县| 营山县| 普兰县| 新建县| 简阳市| 万宁市| 睢宁县| 荥经县| 五常市| 墨江| 航空| 甘孜| 德钦县| 布拖县| 伊金霍洛旗| 巍山|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