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現代經濟探討收錄怎么樣?
現代經濟探討收錄還是不錯的。有的人總是說收錄慢什么的那要看自己是否按照本雜志的要求來寫,是否在征稿時注意的事項都注意了等等。怎么樣發表這類的論文呢?
論文的要求有:
一、來稿要有新意,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學術價值。請提供打印稿;屬于基金項目的文章,請在文稿首頁左下角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二、稿件題目一般不超過17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題目能概括文章要旨,且須簡明、具體、確切。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不得使用非規范字,也應盡量避免使用外文(包括在內容提要、關鍵詞之中)。請將題目譯成英文,姓名用漢語拼音表示。
三、正文前要有“內容提要”、“關鍵詞”。內容提要:要求客觀反映文稿的主要內容,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字數一般在200字左右。關鍵詞:要求選用3-5個反映文稿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正文一般8000字左右。
四、參考文獻為尾注,注釋為腳注。請準確區分注釋和參考文獻:注釋是對文稿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用數字加圓圈(如①②)按先后次序標出;參考文獻是編寫時所參考的文獻目錄,在正文中用圓括號如(林毅夫等,1999)標注,并與文尾所列參考文獻相對應。論(編)著依次給出:著(編)者、書名、出版者、出版年份;期刊文章依次給出:作者、篇名、刊名、年份、期數。
現代經濟探討論文范例:經濟“新常態”與我國宏觀經濟調控轉變
一、“新常態”的內涵2014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隨后8月5日、6日和7日,《人民日報》連續三天頭版刊登“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系列評論,闡述了經濟“新常態”的內涵。《人民日報》對“新常態”的解釋是:當前中國經濟正經歷著巨變,處在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宏觀調控政策后遺癥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新常態”便是完成這些巨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經濟穩定狀態。學術界對“新常態”內涵的主流觀點包含兩個層面意思:一是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將長期存在,“低增長、低貿易和不平衡逆轉”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的常態;二是2012年“破八”后,國內宏觀經濟學界斷言潛在的GDP增長率已經大幅下落,“7.5%的增速和2%左右的通脹”是我國未來經濟的新常態(劉元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