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從組織社會學視角出發,將專業群視作一種社會組織,基于組織結構、環境與發展論,發現專業群具有生產功能、整合功能、載體功能以及治理功能。在組織結構上,專業群建設應兼顧靜態性和動態性兩種特征;在組織環境上,專業群擁有區域產業結構、高職院校功能定位等外部環境及師資隊伍、實習實訓資源等內部環境,其建設應主動適應內外部環境變革;在組織發展上,專業群建設同組織結構、環境變化息息相關,遵循“變遷力—分析需求—動態調整—評價機制”循環上升的發展規律。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群;組織社會學
專業群建設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眾多研究已從不同視角對專業群的組群邏輯、建設路徑等進行了理性探討,但總體上專業群為何而建、如何建設仍然缺乏理論層面的審思,而組織社會學為此提供了新的分析視角。
一、文獻回顧
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專業群真正發展起來是從優質校建設開始的,其標志是教育部文件《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 —2018年)》的印發。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正式部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明確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專業群,面向區域或行業重點產業,依托優勢特色專業,健全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制,促進專業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可見,專業群建設進入新階段,國家將其置于與高職院校建設同等地位。[1]
以何種邏輯建群是專業群建設的首要問題。在實踐領域,高職院校專業群組建邏輯大致有三種。一是產業鏈邏輯,即把同一產業鏈上的相關專業組織到一起。專業群的布局和調整以服務產業為目標,通過對某產業鏈應用型人才需求狀況的結構化分析,構建與該產業發展要求相一致的專業群體系,形成鏈條式專業群。[2]二是崗位邏輯,即把有崗位關聯的專業組織到一起。專業群主要針對某個職業崗位(群)進行構建,能較好地滿足企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并按照崗位群變化動態調整專業群結構。[3]三是知識邏輯,即把有知識關系的專業組織到一起。將專業視為知識傳遞和生產的載體,專業關系的核心是知識關系,高職學校專業群的構建基于對知識關系的分析。組建專業群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技能型人才培養,因此,我們應更多地從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角度梳理知識邏輯。產業鏈、崗位等只是尋求專業群編組邏輯的線索,而非編組邏輯本身。[4]93
對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學者們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有學者基于系統論視角深入分析專業群和外部產業、專業群和專業、專業和專業之間的邏輯關系,建立基于產業集群模式的高職院校專業群組建邏輯。[5]也有學者從結構功能主義視角出發,將高職院校專業群視作一個教學生態系統,深入剖析了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實然困境并提出解決策略。[6]還有學者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結合具體實踐案例,對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內容和策略進行了深入探析。[7]
從現有研究看,對于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研究大多遵循從部分到整體的路徑(“專業—專業群”),從整體到部分的研究路徑較為缺乏。此外,關于專業群建設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對為何組群、如何建群等缺乏理論層面的探討。現代社會是組織的社會,組織無處不在。鑒于此,本研究從組織社會學視角出發,將專業群視作一種社會組織,遵循從整體到部分的路徑(“專業群—專業”),探討其為何組群以及如何建群。
二、結構、環境與組織發展:一個分析框架
美國社會學教授戴維·波普諾認為,組織是精心設計的達成某種特定目標的社會群體。組織社會學就是社會學中研究社會組織的目標、結構、功能、環境等因素的一個分支學科。專業群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其結構、環境都會影響組織發展。
(一)組織結構論:高職院校專業群的專業組合方式
組織結構是一個組織系統內各構成部分或各個部分間所確定的關系的形式,[8]105有靜態和動態兩種表現形式。靜態性是指能夠用組織圖表現各個部分的位置關系,但不能顯示組織的運作過程。動態性是指組織能夠靈活處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專業群由幾個專業按照某種邏輯和方式組合而成,其組織結構就是群內各個專業的聯結方式。目前專業群的組織結構主要體現出靜態性特征,上級部門按照建群時的組合方式發展專業群。然而按照組織結構的動態性特征,專業群應是不斷演進和變化的,在發展過程中須及時調整,靈活處理群內各專業的關系。
(二)組織環境論: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內外部環境
任何一個組織都有它存在和發展的特定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其中,外部環境主要包括一般環境和工作環境。組織的一般環境是指社會的客觀環境,如組織所處社會的文化、技術、教育、政治等因素。工作環境主要指與組織目標達成直接有關的環境。專業群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技術升級轉型等一般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同時,專業群建設作為雙高計劃的重要內容和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所在高職院校的功能定位以及對接的區域產業結構、職業結構等工作環境因素也影響著專業群的建設與發展(見圖1)。兩種環境沒有清楚的界限,隨著組織的不斷發展,二者也會不斷變化、相互滲透。組織的內部環境一般分為戰略層、管理協調層和技術層。戰略層是組織的核心,直接與外部環境發生關系,通過下行溝通的方式將從外部環境獲取的信息傳遞給管理協調層;管理協調層通過平行溝通將信息在各部門之間傳遞,協調組織各部門的工作,再通過下行溝通將信息傳達給技術層;技術層在管理協調層帶領之下按照信息從事生產活動。按照這一分類和運作方式,專業群建設的戰略層是領導決策層,決定專業群的發展方向,負責專業群建設的頂層設計、管理及決策工作;管理協調層依據戰略層制定的目標協調各專業,使各專業能夠協同發展;技術層指的是決定專業群建設的直接因素,包含師資隊伍、學生群體、實習實訓資源、合作企業等,在管理協調層的統籌協調下,技術層各因素得到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