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開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是高職院校應盡的社會責任,是高職院校自身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區域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強化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內涵建設,通過加強人才引進、健全科研社會服務機制、開展教師分類改革、強化平臺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形成了多領域技術服務、多課題科技研發、多形式短期培訓的社會服務體系,為區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撐和服務。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
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帶動職業教育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意見》部署了“一個加強”“四個打造”“五個提升”十項重點任務,并將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和提升服務發展水平作為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和水平成為衡量一流高職院校水平建設的重要指標。
本文將以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近年來科研和社會服務取得的一些成效為例,探索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提升路徑。
1 高職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意義
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的社會功能和角色,包括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技術以及直接為社會服務等。狹義的社會服務是指高校直接為社會所做的具體服務,如科技服務、教育培訓服務等。本文所探討的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屬于社會服務的狹義范疇,具體包括利用高職院校自身的人力資源、設備資源、技術資源等條件開展技術研發、提供科技創新服務、專業咨詢服務、技術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支援幫扶等。
1.1 開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是高職應盡的社會責任
社會服務、教學、科研被列為現代大學的三大職能。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既包含了社會服務功能,又包含了科研功能。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并列,支撐我國高等教育體系。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形式,其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功能越來越迫切。《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因此,做好技術技能創新服務不僅是高等職業院校的基本職能,也是高等職業院校必須盡到的社會職責。
1.2 開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是高職自身建設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要實現生存和發展的目標,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肯定不夠,還需要充足的外部資源支持,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正是連接學校和社會的橋梁。技術技能創新服務的作用效果直接決定了高職院校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也間接決定了高職院校獲得外部資源的能力。如何提升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是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是高職院校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秘密武器,也是高職院校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1.3 開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是區域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對應性強,貼近社會經濟發展,與各類職業、崗位實際聯系緊密,在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發展速度和發展模式的換檔期,高等職業院校能夠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大量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幫助中小企業攻克技術難題,彌補企業缺少先進技術力量的不足,支撐發展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產生與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區域經濟持續發展,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2 學院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舉措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于2017年由原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學院和原上海建峰職業技術學院土木系合并組建而成,學院主要定位培養城市建設管理人才。自合并組建以來,學校始終把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建設作為學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穩步推進社會服務建設工作。
2.1 加強人才引進
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提升關鍵靠人才和團隊。2018年起,學校通過出臺相關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期間,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共引進專業人才19人,其中引進教授2名、博士10名。通過引進一批科研能力強、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較好地發揮了“鯰魚效應”,為學院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注入了活力。學院師資隊伍力量不斷充實,職稱結構與“雙師型”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0年年底,學院專任教師中博士占比25%,高級職稱占比48%,雙師型教師占比84%。學院整體科研實力得到提高,為學院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工作提供了智力保障。
2.2 建立健全科研社會服務制度
建立健全科研和社會服務制度是推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2018年以來,學校陸續制定出臺了《上海城建職業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辦法(試行)》《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縱向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辦法(試行)》《上海城建職業學院橫向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辦法(試行)》《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簡表(試行)》《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科研活動禁止行為(試行)》等多項科研和技術服務規章制度。通過制度性文件明確規定了教職工從橫向科研項目中獲得的勞務費、專家咨詢費、間接費用中的績效,按照有關規定可不納入學校績效工資總量,極大地激勵了教師開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的積極性。同時,將科技研發、社會服務、成果轉化、著作論文等納入學校對二級學院的部門績效考核,學校完善科研獎勵辦法,明確科研成果獎勵的認定范圍,引導教師和科技人員關注科技成果的實用性。
2.3 開展專業教師分類改革
2019年學院率先在全校內嘗試實施教師分類改革,按照自主選擇的原則,專任教師結合個人特長,專任教師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和教學服務型三種類型。對于教學為主型降低科研指標,對于教學科研型在適當降低教學工作量的同時,提高科研考核指標,對于教學服務型則提高技術服務考核指標。通過專業教師分類改革,目前全院12名博士全部為教學科研服務型教師,23名副高以上職稱教師有70%為教學科研、服務型教師,較好地激發了專任教師開展科研和技術服務的積極性。
2.4 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平臺建設
學校通過搭建政、行、校、企多方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形成校企合作良性運行機制。近年來,學院與寶業集團開展深入校企合作,整合各方力量在上海青浦建設全國首個智能建造產教融合生產型實訓基地,引入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科研力量和培養體系,使基地成為企業的“生產基地”、科研單位的“試驗基地”、高校的“學習工廠”。與上海建工、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技術研發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更深層次的合作。通過承接重大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實體項目,組建一流的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團隊,不斷培養、鍛煉學院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隊伍整體素質。
推薦閱讀:教育研究發表論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