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汽車的普及對技工院校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技工院校汽修專業作為培養優秀汽修人才的搖籃,采取傳統汽修教學方式已難以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那么技工院校如何才能與時俱進提高汽修專業教學水平,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呢?本文以技工院校汽修專業教學為例,初步探究案例教學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汽修專業教學 技工院校 案例教學 運用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科學的教學方式、教學技術和現代教學理念走進課堂教學實踐中,促進了我國教師整體教學觀念的革新,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此大環境中,我國技工院校汽修專業教學也需要進行改進,作為教師要加大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及推廣運用,讓案例教學法與汽修專業教學有機融合。然而,在具體實踐中,我國汽修專業教學中的案例運用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一)教學內容更直觀形象
我國技工院校的汽修專業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教材內容多是文字、圖解知識,課堂缺少良好情境的創設,令學生感覺學習乏味且空洞枯燥,影響了教學效果。課堂引入案例教學法,能夠通過具體的汽車故障等真實案例,將與教材相符的常見汽修情境再現出來,便于學生進入汽修情境氛圍,用直觀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汽修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印象,增加學生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二)更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令越來越多教師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如何避免學生被動學習,凸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成為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技工院校汽修專業教學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構建生活化、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汽修知識、汽修技術應用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引導學生在這種積極心理的驅動下,全身心投入到汽修知識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思考分析、合作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鼓勵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搜集課外關于汽修的各種案例,豐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促進教學整體化
技工院校汽修課堂上的案例應用過程,實際上是整體推進、用點引面、點面有機結合的科學教學過程。這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促進了教學的整體化發展,擴大了課堂容量,開闊了學生學習汽修專業知識的視野。
二、案例教學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做好案例選擇,尊重學生意愿
汽修專業教師在開展案例教學前,應做好準備工作,重視案例的精心挑選工作。在此過程中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圍繞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目標搜集相關案例,整理出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思考探究的案例,保證案例內容與教材相互補充、相互輔助,輔助教學。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避免從個人主觀角度出發選擇案例,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前準備中,通過郵箱等通信渠道,為學生提供選擇案例的機會,整理出適合課堂教學的案例呈現在學生面前,由學生給出反饋意見,教師整合學生感興趣的案例。學生自主選擇的案例,自然而然在課堂上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令案例教學與學生真實學習需求相符。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搜集相關案例,發送到班級QQ、微信等交流群,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案例的搜集情況,同時也能夠減輕教師獨自搜集案例的備課壓力,增強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
(二)堅持理實一體化,促進全面發展
技工院校開設汽修專業的根本宗旨是為社會培養優秀、全面、應用型的汽修人才。不過,從現階段技工院校汽修專業教學現狀可以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著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難以同步發展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理實“分家”,課堂具有明顯的重理論、輕實踐情況。學生即便可以在月考、期末考等測試中獲取高分,也未必能將學習到的汽修專業理論知識真正用到實處,面對汽修故障問題往往無從下手,難以成為社會需求的汽修人才。對此,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時,要從加強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向入手,通過真實的汽修案例,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汽修技術操作能力,借助案例情境更深刻地分析思考理論知識,借助理論知識基礎更好地鍛煉汽修技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加深校企合作,夯實職業基礎
校企合作不僅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以及專業能力的有效渠道,也是打造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可靠途徑。新時期的技工院校在改革創新汽修專業教學模式時應加深校企合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增強案例教學的運用價值,豐富案例來源,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行為為驅動的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新體系。
首先,技工院校與企業在合作中,給汽修專業教師提供雙崗工作機會,使教師在企業頂崗期間能夠積累更多真實案例,這些案例發生的環境與社會發展趨勢相符,和汽修企業經營管理現狀相順應,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汽修市場情況,了解汽修企業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職責和要求,有助于將教師培養成“雙師型”優秀教師。
其次,學校與企業在合作過程中,引入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實習學生安排具有工匠精神的“師傅”,讓“師傅”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汽修案例傾囊相授,成為學生學校以外的“教師”,教會學生課本上沒有的汽修知識和汽修技術,便于學生今后在職場上靈活、嫻熟地應對各種汽車故障,同時使學生受“師傅”工匠精神的熏陶,追求汽修技術的精益求精,提升職業素養水平,全方位夯實學生的汽修專業基礎。
三、小結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具有諸多優勢,值得深入研究與普及應用。新時期的汽修專業教師應做好案例選擇,在課前準備中尊重學生意愿,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理實一體化原則,借助案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加深校企溝通,建設學校汽修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豐富學生獲取汽修案例的渠道和機會,全面夯實學生基礎,促進我國汽修專業教學效果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張錚,王宇萌.微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汽修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汽車博覽,2019(1).
推薦閱讀:高教學刊可以評副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