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該文對湖北省某市其中一所小學為例,采用實驗法、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通過體育游戲活動對低年段小學生體質指數BMI影響進行分析。與干預前相比,該校低年段小學生經過8周的體育游戲活動教學實驗游戲干預后,學生50 m跑和肺活量得到顯著提升,而且超重肥胖小學生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以及轉換功能都低于正常體重的小學生。由此可見,體育游戲活動可以改善小學低年段學生體質指數,對小學生茁壯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體育游戲 小學低段 學生 體質指數BMI 研究
隨著我國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推進,體育教師應打破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訓練方法,在增加體育教學活動趣味性的同時,還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使其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到各項體育教學活動當中,以便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質達到健康水平標準。該文以湖北省某市其中的一所小學為例,實施游戲化體育教學方法,依照低段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學生設計充滿趣味性的體育游戲活動,以此提高小學低段學生體質健康,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隨機抽樣方法,對湖北省某市XX小學低年段8個班級中的28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男生148名,平均年齡6~7周歲,平均身高為(121.07±5.17)cm,平均體重為(22.10±3.64)kg;女生135名,平均年齡6~7周歲,平均身高為(123.07±5.28)cm,平均體重為(21.86±3.31)kg。其中低體重47名,占總人數的16.61%;正常體重161名,占總人數的56.89%;超重肥胖75名,占總人數的26.50%。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查找法
在中國知網中以“學生體質健康”為關鍵詞,查閱相關文獻資料31篇,并對其中14篇文獻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了解當前小學生體質BMI健康狀況,以及現階段學術研究成果,為此次研究提供大量理論知識基礎。
1.2.2 實驗法
(1)設計。依照湖北省某市XX小學體育教學實際情況,將本次實驗研究干預前學生體質BMI指標與研究干預后學生體質BMI指標數值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干預前與研究干預后實驗方法的可行性。
(2)實驗指標與時間。身體素質、身體形態以及身體技能等都屬于小學生體質范疇,無論哪種類別干預后出現良性效應,均表示對小學生體質健康其有促進作用。此次調查研究實驗分別選擇100m跑以及100m×2往返跑這兩個體育項目,作為學生肺活量實驗數據指標,并以本學期8周為實驗時間。
(3)實驗過程。在實施實驗干預前,此次實驗的學生需要在參與實驗前,分別進行100m跑以及100×2往返跑這兩項體育運動,并對每個學生各項體育運動數據進行準確記錄。然后依照實驗方案對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體育游戲教學實驗干預。283名學生經過8周的體育游戲實驗干預以后,再次對所有學生分別進行100m跑以及100×2往返跑這兩項體育運動,并對其各項體育運動數據進行準確記錄。隨后將實驗前監測數據與實驗后監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查看體育游戲教學方法對小學低年級體質指數BIM的影響。
(4)教學要求。體育游戲教學方法主要指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以游戲形式完成各項體育運動訓練。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參與形式各樣的游戲活動。為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時,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依照體育游戲“競爭性、規則性、挑戰性、娛樂性”等特征,圍繞體育教學項目設計游戲活動,同時留意觀察學生對該項游戲活動的參與反饋。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研究結果
2.1.1 體育游戲活動對提高學生肺活量差異檢驗
通過表1對比檢驗結果得出,283名學生經過8周的體育游戲教學實驗以后,所有學生100 m、100 m×2往返跑成績以及肺活量均有顯著提升,并且實驗前檢驗數值與實驗后檢驗數值對比差異顯著。為此,筆者認為體育游戲活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具有顯著提升學生體質指數的作用。
2.1.2 體育教學游戲對實驗指標效應量分析結果
效應量通常主要指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應效果,其評價標準:小規模為0.1~0.2;中等規模為0.2~0.5;>0.5以上的為大規模。根據上述表格結果得知,體育游戲教學活動對學生100×2往返跑效應量最大,而對100m跑與肺活量為中等規模效應量。由此可見,體育游戲活動對提高低年級小學生100m跑與肺活量有著極為重要的實踐價值。表2為體育教學游戲對實驗指標效應量分析結果。
2.1.3 實驗后學生體質指數BMI功能對比
通過表3研究結果表明,超肥胖體重的學生,其抑制功能、刷新功能與轉換功能均低于低體重組與正常體重組。
2.2 小學低段學生體質指數BMI研究結果
BMI是對人體成分與體質指標的綜合反應,同時BMI也是國際衡量人體健康與否的標準。最近幾年隨著肥胖兒童越來越多,BMI與小學低學段學生執行功能越發受到各界學者的關注,其中身體超重肥胖的小學生已經成為體質指數BMI研究熱點。經此次研究結果分析得知,小學生超重肥胖以后,自身執行功能會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兒童通過過度飲食,使得自身體重不斷增加,導致超重肥胖兒童中樞神經沖動能力受損。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實時體育教學游戲活動,可以激發肥胖學生參與積極性,改善肥胖學生參與執行能力,為促進超重肥胖小學生各項執行功能良好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此次實驗中所選擇的100 m跑、100 m×200 m往返跑,這兩項體育游戲教學活動屬于具有挑戰性與競爭性的游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采用體育游戲比賽等形式,激發低年級小學生體育競賽意識,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練習氛圍,讓學生通過一定距離的奔跑游戲活動,使其在反復參與游戲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奔跑能力。
3 討論
依照新課標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應將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為教學基礎,改變傳統應試教學的單一性,借助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身體各項機能得到充分鍛煉。在導課階段,教師應選擇游戲項目簡單,用時時間較短,活動量較小的體育游戲活動[1]。因為低年段小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未知事物又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在授課時應充分利用該年段學生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其在教師的口令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為后續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有序鋪墊。另外,低學段小學生身體柔韌性較好,教師帶領學生在做各項關節活動時,可以適當增加活動幅度范圍。其主要原因是低段學生關節軟骨較厚,韌帶韌性較大,使得此階段學生在做關節運動時,其運動幅度往往大于成年人運動幅度。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帶領學生進行柔韌性練習,使其在增加學生身體柔韌性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自身協調能力[2]。
對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倘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一味地讓學生進行機械性跑、跳訓練,就會將體育課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學心理。而體育游戲教學法則是依照學生身心特點,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游戲優化結合,促使學生在游戲鍛煉過程中更好的掌握各項體育運動要領。在教學中,體育游戲就是為體育教學所服務,倘若教師設計的游戲內容與教學內容毫無聯系,那么該項體育游戲活動變得毫無意義,只會成為一場毫無目的性的自由活動課[3]。為此,體育小學教師應在游戲設計環節明確此次教學目的,圍繞此次教學的重難點適當增加游戲難度。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許多教師與家長過于注重學生學習分數,未能對學生身體素質予以重視,甚至有許多主科教師擅自占用體育課堂,從而出現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在我國體育教學實施改革以后,體育在中考中所占成績比例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應注重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將游戲教學方法貫穿到整個體育教學課堂,并采用小組形式,讓小組成員帶動身體肥胖的學生進行體育運動,使其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培養互幫互助的團結意識[4]。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時,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依照每個學生實際體育技能情況進行分層教學,以便所有學生都能在體育游戲活動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育鍛煉[5]。另外,由于大多數體育游戲活動都具有競技性,學生在參加競爭過程中容易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教師應在備課前依照本課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科學合理的游戲活動,并將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好相對預防工作,盡量減少危險性較大的游戲活動。在上課之前,教師還應對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進行了解,避免學生在參加體育游戲活動時,因自身身體不適而引發教學安全事故。在使用體育器材時,教師還應對體育場地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尤其帶領學生參加投資類體育游戲活動時,應確保體育游戲場地較為寬廣,同時維持好體育課堂紀律,避免學生在參加過程中,因相互擁擠而引發安全事故[6]。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方法,圍繞體育游戲競爭性、挑戰性、原則性等特點,將游戲活動內容與體育教學內容優化結合。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自身身體體質,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使其在形式多樣的游戲教學活動中,掌握體育教學項目要領,改善自身執行能力,幫助肥胖兒童恢復健康,為提高整體學生體育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耀東,毛振明.我國關于體育課程增強青少年體質理論的回顧與實踐改革路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3):262-266.
[2] 陳忠軍,胡定來,宋鵬威.南寧市壯族中小學生體質量指數與血壓指標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20, 41(4):610-613.
[3] 岳文娟.邯鄲市城鄉初中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4] 沙汝明.蘇州市中小學生體質量指數與視力相關分析[J].中國校醫,2019,33(9):654-656,662.
[5] 蘇浩. 促進小學高年級學生體質發展干預方案的設計及其效果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
[6] 熊怡妮.基于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優化設計[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3):128-129,131.
推薦閱讀:體育游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原則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