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地理新課標強調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很多著名教育學家都主張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將生活經驗與所探究的知識相聯(lián)系,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以及促進三維目標整合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學地理教學存在的不足,敘述了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原則,并對中學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中學地理教學提供一份參考。
關鍵詞:中學地理;生活化情境;問題情境
引言:將生活引入課堂有助于調動學生探索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缺乏學習興趣即使學生很認真的聽講,也難以很好的掌握知識與應用知識,更無法積極主動的探索,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強調要以生活為中心開展教育活動,中學地理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背景,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獲取鮮活的知識。
一、中學地理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教學資源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資源缺乏,教學方法落后,并未建設現代化教育體系,一些優(yōu)秀的地理教學資源并未充分應用于教學中。(二)教學設施配置比較差,硬件設施薄弱、儀器短缺,學校教育投入不足難以配全所需教學儀器,缺乏教學掛圖地理模型、地理標本、地理圖書室等,教師在備課時也只能依賴于教材,并無標本模型展示,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板書進行講解學生被動記錄,長此以往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自然低下。(三)教學缺乏完善管理,教師頻繁更換,教師對教學用具并未妥善管理,致使教學用具損壞嚴重,有些地球儀被層層剝落,或者教師只是將教學儀器作為裝飾品并未充分進行利用。(四)地理教學不被重視,課時安排相對較少,受到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很多學校都將數學、語文、英語學習作為重點封其為主科,由于地理學科所占分值較低被封為副科,教學不受重視,而且不但學生與家長存在這種觀念,地理教師也會存在這種觀念,種種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的學習時間分配出現嚴重失調現象,學生并不愿意花費較多時間學習地理,中學地理知識面比較廣,學生通常學習新知卻忘記舊知,基礎越來越薄弱,久而久之喪失學習興趣。而且學校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在排課時通常地理課時較少,有些地理教師要帶多個班級,學生與教師溝通不順暢,教與學嚴重脫節(jié),這些都影響著中學地理教學發(fā)展。(五)師資力量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專職教師少,中學地理教學不受重視地理教師改行現象嚴重,有些學校都是聘用兼職地理教師,但兼職教師通常業(yè)務水平不高。2.教師教學方法落后,多是采取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并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未體現出地理學科的特色,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效果低下。而且教師對教材的鉆研不足,只是了解淺顯內容,并未涉及到深刻理解,也沒有理清教材的內部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3.教研氣氛不濃,很少開展教研活動,或者教研活動缺乏組織、監(jiān)督機制,教研活動缺乏深度廣度,教師缺乏教研精神,教研活動層次較低、質量低下等等都影響著教育水平的提高[1]。
二、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地理作為研究生活環(huán)境與空間的一個學科,其教學不能夠脫離生活,人們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中每一個因素都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要突出地理實踐性。例如:在學習“亞洲”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不同亞洲地區(qū)人們的生活差異,如貝都因人、雅庫特人、孟加拉人等在衣食住行方面存在的差別,通過這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便于學生分析與理解自然環(huán)境對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使學生意識到地理知識存在生活中。
(二)趣味性原則,中學生好奇心強烈,注意力不集中,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一個目標是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生動的語言描述、有趣的生活現象都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時要以問題為基礎引發(fā)學生思考,或者利用精美圖像使學生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圖像世界,加深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視野,也可以利用諺語時事材料作為教學導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教學更加趣味化,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生活性原則,中學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自然,樹立正確的地理價世界觀念,因此,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要以生活體驗為基礎,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夠學有所獲,地理教材是靜態(tài)的但地理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的,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生活中見到過的自然現象和聽到的熱點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學以致用。
(四)適合性原則,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教學目標服務,因此,情境設計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案例設計要為特定的教學對象所服務,一方面要結合具體的課程資源進行創(chuàng)設,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年齡段、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創(chuàng)設[2]。
三、中學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一)創(chuàng)設綜合性生活化情境
通過創(chuàng)設綜合性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引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利用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分析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提升表達能力,增強團隊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學習“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相關內容時,教學目標是讓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長江水文特征,通過對長江的地理條件分析、總結其開發(fā)的有利條件以及制約條件,提出治理措施,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生活情景:假如同學們是一名水利工作人員,重要工作是考察長江的地理環(huán)境,包括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huán)境調查以及土地退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等人文地理條件調查,讓學生從有利因素與制約因素方面分別闡述長江的利用情況,有些學生會回答到有利條件是具有豐富的水能和礦產資源,但其洪澇頻發(fā)也是重要的制約條件。
然后教師再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如果建設水電站的話,在哪個河段建設最有利于水能資源的開發(fā),讓學生在長江流域水系圖上進行標示,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對長江流域條件有更好的認識。或者創(chuàng)設分角色體驗生活情境,選擇幾位同學分別扮演企業(yè)家、居民開展小組討論,對于企業(yè)家思考為什么要投資工業(yè),結合長江的條件可以發(fā)展哪些工業(yè),對于居民思考生活環(huán)境破壞對其產生了哪些影響,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真正的參與到探究過程中[3]。
推薦閱讀:《地理科學進展》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月刊),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CSCD)、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并為萬方網和中國科技期刊網上網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