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才的基本素養。中學是信息素養培育的關鍵時期,然而我國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整體上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強,忽視了對信息思維與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文章構建了項目式教學模型,選取初二《信息技術》課程進行了實踐應用研究,通過作品和訪談兩個方面分析了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效果。研究發現,項目式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創新能力和責任意識,以期為豐富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供方法借鑒。
關鍵詞:中學生;信息技術;信息素養;項目式教學
一、引言
信息素養作為信息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是中小學生應對信息化環境下的生活、學習、工作要求必備的核心素養之一。[1]《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明確指出,到2022年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倡導信息時代的教師積極利用自身的知識與技能,鼓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創新型人才[3]。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出臺了“停課不停學”的教育政策[4],各學校教師紛紛行動起來,錄制網課,配合直播教學,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學習支持服務。“停課不停學”直接將傳統的課堂教育搬到了線上,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加深了各級教育部門對學生信息素養培育的重視程度。
學生信息素養不僅包含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信息意識與認知、信息倫理與道德,還包括主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學習,并創新性地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問題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化環境下的科學思維方式。[1]中學教育是信息素養培育的關鍵時期,學科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渠道。[5]為有效培育學生的信息素養,《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通過提供技術多樣、資源豐富的數字化環境,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6]
信息技術課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引入中小學創客教育、3D打印、可視化編程等豐富了信息素養培育渠道。雖然在手段與理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成果與成效,但是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現實問題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方式滯后
“課堂—教材—教師”三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仍然是教學中心,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未得到凸顯[7]。課堂缺乏學習氛圍和凝聚力,趨于放養形式,學生未能較好地融入課堂。大部分教材利用圖片與文字簡單反映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單調。教學中,部分教師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缺乏對知識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理,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浮于表面。
2.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實踐動手能力較弱
中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時注重自身的體驗感、參與性,喜歡一些有趣新奇的事物。[8]大多數學生容易受到游戲、視頻等信息的影響,從而脫離學習任務,在課堂上自主性不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監控能力較差。另外,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遇到問題習慣直接問教師,而不是主動探究解決,缺乏解決問題的“驅動力”。
項目式教學是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方式。[9]將其與《信息技術》課程深度融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10]因此,本研究基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踐,創新性地采用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以信息素養培育作為教學目標,開展了具體的研究與實踐,為提升中學生信息素養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方法借鑒。
二、研究綜述
1.學生信息素養研究
學生信息素養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素養評估、途徑與體系等方面。在學生信息素養評估方面,吳砥教授團隊系統地分析了當前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介紹了研究團隊開展的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踐,并探究學生信息素養的影響因素[11]。
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途徑方面,一是豐富課堂教學。例如,朱志琦[12]提出通過科技節、學科競賽、第二課堂、學科專家進校園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的實踐探索,立足課內,延伸課外,構建立體課堂,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二是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張學信[13]指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和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盧慶廣[14]提出在信息化設備故障檢修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字化學習工具的能力以及將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現象融合創新發展的綜合素養。三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例如,林厚從[15]在物理課程中將信息技術軟件與物理教學相融合進行教學探索與嘗試,提出思維層次的學科融合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
在信息素養體系方面,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以及相關學者的研究[6],目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及“社會責任”四個維度。雖然學者從理論層面研究了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方法,但是當前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結合的實證研究較為匱乏,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對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水平的實踐研究仍顯不足[16]。
2.項目式教學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建議一線教師積極建構一種以“學”為中心的教與學關系,倡導將知識建構、技能培養與思維發展融入到運用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能采用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17]它將多個學科知識嵌于項目設計中,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學習與應用各學科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意識。
推薦閱讀:作文新天地:高中版中學生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