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是物理事實的抽象。它不僅是物理基礎理論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規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其實是在不斷地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礎知識。當然就談不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概念教學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基礎,更是學好物理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運用好高中物理概念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關鍵詞:新課改 概念教學
Abstract: the physical concept reflects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and the process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the way of thinking, physical fact is the abstract. It is not only the physical basi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is also a physical laws and formula theoretical basis. Students' learning physical process, in fact, are constantl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hysical concept of the process. If the concept is not clear, is impossible to master basic knowledge of physics. Of course do apply knowledge to practical problems. So the concept is teaching students to learn physical foundation, is the key to learn physics. In actual teaching how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understand and effectively with the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oncept? And I think can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 curriculum teaching concept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利用舊知識建立新概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最活躍最積極的時候,就是在已會的知識基礎上啟發誘導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從心理學來分析,無恐懼心理,學生容易活躍;無畏難情緒,易于啟發思維;舊知識記憶好,容易受鼓舞;所以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教學效果好。如:要講授“瞬時速度”可從復習“平均速度”入手。在某點附近取一小段位移,可求出這段位移內的平均速度,當位移足夠小,或者說時間足夠短時,所得的平均速度就是該點的瞬時速度。
二.創設情景,利用實驗進行概念教學
比如在講聲源概念的教學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實驗,用音錘敲音叉的音股,學生確實聽到了音叉發出的聲音,但為了說明物體發聲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僅憑肉眼觀察,現象并不很明顯,那我們可以用一個輕質小球,靠近音叉,發現小球被彈開,這樣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很快地掌握了聲源的概念,再比如,對波的衍射,干涉概念的教學中,如能利用投影儀,把水波的衍射或干涉現象投影到銀幕上,學生對親眼目睹的現象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于是就能輕松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衍射和干涉的區別學生也很好地得到了理解。
三.通過類比的方法理解概念
類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給學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維方式,降低思維的難度。通過比較也可以讓學生找到類似概念的聯系與區別。加深對類似概念的理解。通過類比,建立新概念。這是認知結構同化作用的體現。講電場時,我們可以用已學過的重力場、引力場來進行類比教學;通過體會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溫度是大量分子平均動能的量度,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引導學生從這三種量度的類比中去理解量度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對一些相近類似的概念進行異中求同找聯系,同中求異抓類比,這樣就能掌握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達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四.巧設問題,靈活運用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后用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概念的理解將會更深刻,內容也會更豐富,且易于鞏固。比如在學習“額定功率”這個概念時,汽車額定功率P=FV表示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汽車速度成反比。即牽引力增大時,速度反而減小。教師舉例加以說明:重載汽車上坡時,為什么要換擋減速,答案是:因為汽車功率是一定的,上坡時需要比平地更大的牽引力,只有換擋減速才能滿足功率一定。由于學生對汽車上坡換擋有實際體驗,所以一說就懂,易于接受。從而使學生對額定功率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還有在學習慣性概念后,教師可做這樣一個實驗,拿一只筆套豎立在講臺邊緣的紙條上,然后問:誰能拿出筆套下面的紙條又不接觸或碰到筆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紙條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擊紙條,這樣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使興趣因誘導而生,更使學生在終身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了知識。當實驗完成后,學生又會驚訝,心想這是魔術嗎?同時渴望得到明確的答復,在這樣的渴求中老師稍加分析會收到明顯效果,起到化冗長的講授為積極的探索的作用,老師講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對慣性概念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方法很多,我們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適用于該概念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實質,為靈活運用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