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課堂,是學生每天生活的場所,也是教師價值體現的場所。實現美術課堂的靈動,則是我們都在追求的理想。理想的美術課堂,不僅應該有美術味,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品味到教師調出的美術課堂的多種滋味。
擔任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松,課堂活躍,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可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必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使得美術課堂有它獨特的“美術”味道,而不是變成“語文課”或其他的“勞技課”。
一、 在教學內容的挖掘與整合中尋找美術味
“理想的課堂應對知識進行整合,挖掘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美術教材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基本素材庫,但往往沒有詳細的文字引導,只有很多“花花綠綠”的畫,學生不容易理解教材中所蘊藏的豐富美術知識和審美情愫。比如《邊吃邊看的藝術》雖然是蘇少版中的一堂設計課,教材上豐富多彩的飲食用具,帶給學生的是色彩的豐富、造型的新奇、裝飾的漂亮等審美體驗,如果沒有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挖掘和整合,他們的課堂收獲僅僅如此。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審美體驗,梳理出一條有關飲食用具“話題”的樹形目錄,再從美觀性入手,在材質、造型、裝飾等方面進行挖掘整合,讓學生發現其中的美術味。
二、 營造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美術學習的基本動力。以趣味教學為輔助手段,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一次公開課中,我教學蘇少版第七冊“情感的記錄”時是這樣利用課前三分鐘與學生互動,從而激發學生興趣的:預備鈴一響,我就問學生:“孩子們,請大聲告訴我,你們喜歡吃蘋果嗎?”孩子們興奮地回答“喜歡!”我接著逐一說出三個要求:①“請喜歡吃蘋果的同學舉起你的右手。”②“請很喜吃蘋果的同學舉起你的左手。”③“請非常喜歡吃蘋果的同學舉高你的雙手揮舞起來!。”立刻全班的學生都快樂地舞動著他們的雙手向我示意,并且十分開心。這時我又說:“很好,能和這么多喜歡吃蘋果的同學們一起上美術課真開心。我們先來玩個小游戲。游戲的題目叫《我說、你猜》。”通過這個小游戲引出了本課課題——“情感的記錄”。隨著光影的變化,讓學生猜一猜蘋果在光的照射下都發生了哪些變化。不僅灌輸了素描的基礎知識,也把這種枯燥的知識以游戲的方式開展開來。這樣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游戲引入課堂,創設出有趣、快樂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三、 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
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創作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分子參與實踐和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
四、 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
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思考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贊賞,然后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課中,大部分學生剛開始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我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加鼓勵,然后對不同的作品分別給予分析與有選擇性地建議,而避免具體教他們怎么做,教師用意見或建議的方式更善于發掘學生的潛力,這樣使學生總能保持著自信的學習態度。
五、 傾聽心聲,教學相長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來暢所欲言。學生可以談自己對相互之間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討論如何改進等等具體想法。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六、 從技能提升到文化學習
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第1課《中國古代花鳥畫》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基礎知識、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了解文化,了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由于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梁。
初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美術課才有它獨特的“美術”味道。
推薦閱讀:《當代美術家》(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由四川美術學院主辦,是一本具有前沿性、權威性、學術性的綜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