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與建議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學時間:瀏覽:

  這篇初中教育論文發表了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與建議,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但是化學實驗術語卻成為了初中教師的難題,論文介紹了初中化學實驗術語及其分類,結合實際教學探討了初中化學實驗術語的教學現狀,根據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建議,希望為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提供參考。

初中教育論文

  關鍵詞:初中教育論文,化學實驗,術語

  語言是思維的直接體現[1],初中生常常因為化學專業術語障礙極大地影響了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生頭腦中存在過多的前科學概念,無法主動、準確地運用化學專業術語[2],而化學實驗術語是化學專業術語中較重要的部分[3]。目前我們對化學專業術語的關注僅限于“化學用語”[4],幾乎沒有學者關注到化學實驗術語。因此,有必要對化學實驗術語教學進行探索研究,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筆者查看初中化學教科書后,歸納總結出初中階段涉及到的化學實驗術語,并對“化學實驗術語”進行分類,結合實際教學窺探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現狀,對存在的問題剖析原因,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教學建議。

  一、初中化學實驗術語及其分類

  化學專業術語是化學學科所特有的,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描述化學實驗的專門詞語。化學實驗術語是指在化學實驗中用到的化學專門詞語[5]。進行化學實驗時,每一步操作、每一個儀器的名稱、每一個實驗現象都需要用專門的化學術語表達,如“燒杯”“稱量”等等。每一個化學實驗術語都有特定的意義或指稱,如“高溫”和“加熱”,溫度達到800℃以上指“高溫”,實驗室一般要用酒精噴燈提供高溫條件;而溫度在800℃以下為“加熱”,酒精燈就可達到這個溫度。目前,對化學專業術語還沒有嚴格的分類,在查閱文獻和廣東教育出版社初中教科書后,根據初中化學教學內容,大致從“化學實驗”“物質的構成與分類”“物質的性質與變化”三個板塊進行了分類[6]。其中,化學實驗術語又分為儀器名稱、藥品名稱、裝置名稱、操作名稱、現象名稱(見表1);物質的構成與分類術語包括符號術語、微觀結構術語、類別術語和物質的名稱;物質的性質與變化術語包括符號術語、物質的性質術語、物質的變化術語[。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對化學術語作了要求:“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初步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7]基于以上要求,學生對化學實驗術語的掌握主要包括:知道藥品名稱;看到相應的儀器、操作、裝置或實驗現象能夠指出名稱,或能說明名稱對應的儀器、現象、裝置或操作;對于相近的、易混淆的名稱能夠區分清楚。

  二、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現狀

  根據化學實驗術語的分類,學生對化學實驗術語的掌握由易到難分別是儀器名稱、裝置名稱、操作名稱、現象名稱、藥品名稱。學生對儀器名稱和裝置名稱的表達情況良好,而且將儀器名稱和裝置名稱與直觀儀器、裝置結合起來教學學生更易掌握;對于操作名稱和現象名稱的表達情況一般,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名稱,如“光”和“火焰”、“煙”和“霧”、“逸出”和“溢出”等等;對拗口的藥品名稱掌握起來比較困難。這也恰恰說明,初中階段是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但僅僅限于經驗型的思維。研究發現,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學生自創化學實驗術語學生有自創化學實驗術語的毛病,他們會把“膠頭滴管”表達為“膠點滴管”或“膠頭點管”,“發生裝置”表達為“制造裝置”,把“收集裝置”表達為“集取裝置”,“量筒”表達為“量管”等等。初中階段的學生創造力很強,對教師上課講解的規范術語,他們“聽懂了”,頭腦中有印象,但是之后如果沒有強化,就不能正確地表達,他們可能會根據儀器或裝置的外觀、用途創造性地為它們命名,這就出現了學生創造化學實驗術語的現象。2.學生書面表達錯別字現象嚴重化學實驗術語用書面語言表達時,學生錯別字現象嚴重,尤其是同音字雜亂使用。比如:“長頸漏斗”寫成“長勁漏斗”“長徑漏斗”,“試管夾”寫成“試管鋏”,“酒精燈”寫成“灑靜燈”,“量筒”寫成“量銅”“量桶”,等等。

  錯別字應該是由語文老師來糾正,但在化學課堂上出現了錯別字,化學教師就有義務及時指出并更正。在課堂上,教師拿出一個量筒告訴同學們這就是“量筒”,它用來量取液體的體積,如果沒有給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或學生沒有提前預習課本,在頭腦中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它是桶狀的,所以是“量桶”,這就出現了書面表達時錯別字的現象。3.學生實驗術語表達口頭化學生實驗術語表達過于口頭化,把“試管夾”表達為“夾子”“鑷子”,“移開導管”表達為“拿出導管”“拔出導管”“取出導管”,“熄滅酒精燈”表達為“滅掉酒精燈”,“伸入集氣瓶內”表達為“放在瓶內”,“帶火星的木條”表達為“點火星的木條”等等。學生在口頭化表達的同時,頭腦中反應的儀器或操作是正確的,但是無法用更準確、書面化的語言表達出來,表現為專業性不強,而且化學專業術語要求單名單義性,如果用口頭化的語言表達就很難做到這一點。4.易混淆的化學實驗術語學生區分不清初中化學容易混淆的化學實驗術語主要有:“加入”、“通入”和“滴入”,“光”和“火焰”,“煙”和“霧”,“逸出”和“溢出”,“分解”和“分離”,“點燃”和“燃燒”,“高溫”和“加熱”。加入、通入、滴入都是指藥品放入反應容器,不同的是放入藥品的狀態,“加入”通常指固體或液體藥品放入反應容器中的操作,如把粗鹽加入水中;“通入”一般用于氣體,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則是指用膠頭滴管加入液體藥品,如試管中滴入硫酸銅溶液。光和火焰是化學反應中的現象,“光”通常是固體(低熔點固體除外)點燃后產生的現象,如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會發出耀眼的白光;“火焰”一般是氣體、液體或低熔點固體點燃后產生的現象,如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煙和霧是不同狀態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煙”是大量固體小顆粒聚集形成的,如紅磷燃燒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就形成了大量白煙;“霧”則是大量液體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極易揮發,打開瓶蓋后在空氣中形成白霧。“溢出”通常指液體太多,容器中放不下而溢出,如排水法收集氧氣時,要先將集氣瓶中接滿水,待水滿溢出后用毛玻璃片側推蓋住集氣瓶;“逸出”則指氣體太多,如敞口錐形瓶中稀鹽酸和鋅粒反應,產生的氫氣就從瓶口逸出。“分解”指一種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后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是化學變化,如雙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氣;“分離”是指將混合物中的各種物質分開,是物理變化,如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氧氣。“點燃”是物質燃燒前需要的條件,在化學方程式中作為反應條件標注;“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不可作為反應條件。加熱和高溫都是一種反應條件,“加熱”通常是800℃以下,用酒精燈就可達到,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在加熱條件進行;“高溫”則在800℃以上,一般酒精噴燈才能達到這個溫度,如木炭還原氧化銅時需在高溫條件進行。學生只有認識到這些容易混淆的化學實驗術語之間本質的區別,才能區分清楚。5.教師的術語素養需要提高(1)教師術語意識薄弱大部分教師化學術語意識很薄弱,僅僅限制于一些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教師基本不對其他化學術語作任何研究。

  在教學時教師能使用規范的化學專業術語,但往往不會有意提醒學生注意學習這些專業術語,學生也大多不會留心教師用了什么樣的詞語,認為只要聽懂教師的表達就可以了,這樣就導致不會使用化學專業術語。化學語言是化學思維的直接體現,如果沒有化學專業術語,日常語言很難準確、清楚地表達化學思維。(2)教師自身術語不規范觀摩了很多教師的公開課,平時也隨機聽課,發現一些教師自身的術語表達不規范。如:用長頸漏斗和錐形瓶進行雙氧水分解的實驗時,教師解釋長頸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口跑了”,準確的表達應是“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口逸出”,“跑了”是過于口頭化的表達;教授金屬的性質實驗時,教師把“排在氫前的金屬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成“排在氫前的金屬能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硫酸有濃有稀,金屬與濃硫酸反應并不產生氫氣,這些都給學生作出了不好的示范。因此,教師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用規范的化學術語表達,給學生作出良好榜樣。

  三、初中化學實驗術語教學建議

  化學實驗術語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是新知識,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同的就是學生學習的心態和教師的教學。1.滲透實驗術語意識,分散教學教師應從第一節化學課開始就穿插一些化學實驗術語,把化學實驗術語意識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采用“哪里出現,哪里教學”的分散教學,學生通過每一個實驗不斷學習新術語,鞏固已學術語,日積月累掌握越來越多的實驗術語,對于易混淆的實驗術語隨時指導學生認識其不同用途或本質區別。

  2.培養學生“讀”實驗的習慣實驗前,指導學生在未學過或不理解的實驗術語上作出標記和注解,以便其在實驗時體會這個實驗術語的真正意義。

  3.利用重讀和復述等語言學策略學習實驗術語重讀會強化焦點信息的知覺認識,而化學實驗術語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學生不熟悉的、新學的實驗術語,教師應適當采用重讀策略,加深學生的知覺認識。復述策略是教師利用學案或者特意設計一些問題,學生回答時必須用到化學實驗術語,這樣既幫助學生鞏固了化學實驗術語,加深對實驗術語的理解,又鍛煉了術語表達能力。

  4.利用電教設備,提高演示實驗的直觀性初中時期是學生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形象思維,學生思維仍以直觀為主,理解抽象知識必須在直觀的基礎上,只有看到實實在在的實驗現象,學生才能準確理解每一個專業術語的含義。首先,可以在幻燈機或投影儀上進行演示實驗,通過投影可以確保每一個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實驗藥品的顏色、狀態和真實的實驗現象。其次,可以從網上下載實驗錄像,利用錄像引導學生觀察一些不易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或者利用錄像指導學生觀察有危險性的實驗,將直觀的現象和抽象的實驗術語結合起來,在直觀的基礎上理解抽象術語。

  5.教師應提升術語修養每一個化學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之余多研究化學專業術語,特別是化學實驗術語,體會每一個術語的含義,提升自身的術語修養,爭取做到課堂上每一個術語都是準確表達,形成科學、嚴謹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林娜.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生專業術語表達能力培養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朱雪蓮.初中化學用語學習現狀調查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

  [3]彭輝.中學化學語言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4]王海燕.化學用語學習中的“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5]朱愛民,張建英.初中學生化學用語常見錯誤分析[J].教學與管理,1992(2).

  [6]化學教材編委會.化學九年級[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高瑞苑 徐愛菊 張海容 單位:忻州師范學院生化分析技術研究所 內蒙古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推薦閱讀:《天水師范學院學報》系教育類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主要刊發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領域的學術前沿、探析社會熱點、具有學術創見與理論深度的學術論文。刊物以注重學術品味,做西部文章,辦隴上名刊為追求。歡迎國內作者惠賜佳作,以共同繁榮我國科技文化事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满洲里市| 息烽县| 财经| 广平县| 宁河县| 巴林右旗| 石泉县| 廉江市| 衡阳县| 屯留县| 石城县| 潞城市| 岗巴县| 武夷山市| 澎湖县| 中山市| 庆城县| 清远市| 紫阳县| 新河县| 商都县| 崇仁县| 遂溪县| 章丘市| 古蔺县| 平阳县| 沈阳市| 临泉县| 郧西县| 昆山市| 胶南市| 宜阳县| 阳西县| 嘉鱼县| 遂川县| 顺平县| 盐源县| 定边县| 滕州市|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