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管理,論文刊發
語文這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或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你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是為自己和他人的言論與文字。
中國大陸地區漢語區的語文特指漢語文,它是以現代漢語為表述的形式,選取文學庫里優秀、經典的作品,通過教師的指導,用來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境界,陶冶情操,激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一個傳承人類文明的基礎平臺的一門重要學科。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也學習民族語文。在中國臺灣省,漢語文被稱為“國文”。每個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語言(有的民族只有語言但沒有文字,也有幾個民族使用一種語文的情況)。
一、用掌聲打造語文課堂
我在班級中實施了“課前十分鐘精美奉送”活動,讓課前在對精美文的賞讀中度過。于是,我找出了一些書報、雜志開始精選美文警語,如一篇精美的散文,一段心靈的感悟,一個曲折的故事,一首美麗的小詩……我邊讀邊進行點評,對情感、語言構思、編寫三大要素逐一分析。有時靈感忽現,我也會即興給學生來上幾句,一來二去,學生漸漸有了興趣,讀寫筆記的語言慢慢豐富了,思維也有了提高。兩個星期后我宣布:由教師選讀改為學生選讀,并根據教師對文章的分析思路,對文章做簡要分析。按座次輪流來,每人都有份。登臺時掌聲歡迎,回位時掌聲歡送,是向朗讀學生表示贊賞,表示感謝。布置完后,學生都興高采烈,積極響應,課堂上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生命,有理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內心世界都潛伏著積極向上的要求,自我表達和自我表現的欲望。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一個鍛煉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上述活動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學生的語言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對作文不再害怕了,有的學生的性格開朗了,上課敢回答問題了。而且,掌聲使學生提高了編寫能力,使學生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新生。因為有掌聲,學生看到了成功,增強了自信。語文課是否改變一下教法呢?對這個問題,我思索了好久,決定施行第三步:先學后教。
二、先學后教
這就是讓學生先去讀,去做,去翻資料,對課文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理解,互相討論,做到以“自我”為中心,取人之長,解決問題存留疑問。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精講多練,將大量時間還給學生,將他們推向自主學習的軌道。教只是“點播”“引導”,點開學生的疑點,引導他們進入課文境界,領略學習的苦樂及解開疑點的幸福。教師的觀點只是學生的參照物,學生在與自己所學對比的同時,就會明白學習的思路、方法以及應如何去閱讀文章。課改后,學生興趣高了,課堂上新觀點屢屢閃現,令人欣喜。
課改后,上課的步驟就成為:
(1)先在前一天布置下節課的內容、重點內容。
(2)學生預習、討論。
(3)講與精講,強調一課一得。
(4)課堂小結。
三、小結
最后,我干脆將課堂小結也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總結,一節課講了什么、重點是什么、本節課思路是什么、分析問題的方法是什么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上述幾步的實施,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閱讀與編寫水平也提高了。看到學生每天都在進步,我不由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甫的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