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香港經濟之所以能夠在國際競爭中迅速發展,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香港的高等學校面向世界,重視培養國際開拓型人才,為香港經濟界培養出大批具有國際經濟頭腦和國際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他們熟悉國際市場,具有應變能力,能審時度勢地發展生產,能夠利用國際經濟發展所提供的有利條件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改善經營管理發展香港經濟。正因為香港高等教育作為,才使香港中文大學獲得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和幫助,獲得發展空間。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理念
香港中文大學實踐告訴我們有規劃地發展研究生教育對推動現代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他們的現代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固然與提高生產者素質有直接關系,但最關鍵的是得益于高層次人才的骨干作用。研究生教育雖然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人數不多,但在人才層次上卻能達到牽頭創拓經濟大廈的功能,對引進新技術開發創新產品,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發展研究生教育,建立系統的學位制度,就能全方位地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從而也能滿足人的多樣化的發展需要。
研究生教育投資量大,不可盲目發展,必須進行科學的人才預測,有規劃地實施。香港嚴格把好每一學位課程的設置和每一學位數額增長的審批關慎重撥款,使研究生教育發展恰到好處,有力地支持了香港經濟起飛和轉型。有計劃地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本地需要的各種高級人才,并憑借人才培養優勢相應地發展某些拳頭產品。香港正是利用地理優勢,建立起經濟發展與研究生教育的互動機制,獲得重大發展。
適應社會發展,積極為經濟發展服務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教育得以擺脫傳統模式,獲得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其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快慢、水平高低,都與高等教育發展有關,其中與研究生教育能否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有直接的關系。戰后,香港的生存接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考驗,作為轉口港的優勢功能喪失,迫切尋求新的發展,急需各種新的人才,迫使香港高等教育實行轉軌。香港中文大學課程由此推行改革,不僅開設了一批實用性課程,而且積極推行校外課程計劃,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對推動香港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發展,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香港中文大學學位類型比較復雜,種類多,表現為如下特點。一是分設學術性與職業性或者基礎性與應用性兩大類學位,哲學類學位強調基礎性學術研究,注重系統的專業學習,強調科研能力訓練,注重對高精深科學領域的拓展。除了完成所要求的課程外,還要撰寫較高水平的學位論文,進行嚴格的學位考試,只有符合要求才可獲得學位。二是按學科設置相關類型的學位。香港中文大學的六十多個學部就是以學科劃分學位而相應設置的機構。三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設置學位。香港中文大學開設的學位課程成倍增長,而且大多數面對經濟發展需要開設,如: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社會工作者學位、護理學學位、工程學位。
畢業生就業是衡量大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標志,它反映了三個指標:一是大學教育目標能否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二是教育質量水平是否受到社會的認可;三是大學辦學宗旨是否明確,能否培養出推動社會發展的人才。這些都可從就業的數量和方向上反映出來。香港中文大學實行繳費上學,學費高昂,相當教育成本的水平。研究生可以申請獎助學金或低息或無息貸款,但只有成績較好者才能得到相應資助。香港的研究生就業率幾乎為100%,就業方向主要為工商界,其次為教育港府部門。畢業生就業狀況是高學位教育發展是否得當的一個重要的晴雨表,香港中文大學很重視這方面的調查研究,每年度都有該年度的調查報告,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對癥分析,調整招生規模。這些措施為大學的學位發展質量較高提供了保障。
香港是自由港,一直奉行開放性教育,努力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并把其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指標。具體做法:一是努力采借國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作法、標準和經驗,突出能力培養,力圖博采眾長,推陳出新;二是堅持國際標準,在實際情況允許下,努力聘請國際著名教授專家來講學、指導研究生,或任以要職,以推動該大學研究生教育跟上國際水平;三是聘請校外和海外著名學者擔任學位考試委員,以保障學位能達到國際公認的學術水平;四是同海外著名大學合作開展科研和合作培養研究生,對提高教育質量有重要作用;五是接受國際學術機構的學術評估和監督,有利于提高大學的學術水平和學位質量。
高層次人才培養不能脫離本地生產實踐和社會需求,香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越能為本地經濟發展服務,發展就越快捷有效,不僅發展研究生教育有了充裕的資金,而且畢業生也能充分就業。內地可以參考香港對學位設置和學位評審的有益經驗,按需設置,按需發展,既注意整體統籌,又發揮各校和地方辦教的積極性來滿足實際需要。轉變以下觀念:一是認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只能遵循學術自身傳統,關閉于高樓深院之中辦學,這種發展觀的根本錯誤使研究生教育脫離生產實踐;二是片面追求研究生教育的數量增長,認為數量越多就越就越發達,就越能促進經濟發展;三是片面認同并套搬發達國家現行發展模式,認為這是最先進的模式,照搬這種模式就達到了現代化,就趕上了這些國家。這種觀點也同樣忽視了自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實際,片面地把現代化等同于某種高指標。香港在二戰后對高層次人才的有計劃控制培養,無疑是很有啟示的。推行研究生教育的本地實際化,把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發展作為辦教最高準則,是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
中大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之處,在于一貫地把培養質量放在首位,堅持較高的教育水平。從創辦研究生教育起,就成立院務會,成立有關學術評審委員會,加強對辦學質量的監督評估,制定嚴密的管理規章和學位授予條例,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訂完善。從香港中文大學經驗看,研究生教育對一所大學學術生命的巨大作用,但并不盲目發展,不尋求單純數量的增長。學校上下都應該深知質量的重要,所以能較合理地利用資源以支持香港的發展,其中意義極為深遠,其發展原則值得探討。
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應堅持國際學術標準,按國際慣例設學位培養研究生,注意國際經濟發展動向,努力培養國際化人才,積極在國際上公開招聘教師;并邀請國外有名望的學者參與評審學位課程和研究生課程,邀請世界著名學者為研究生學位論文考試的校外考試委員,提高研究生學術水準,接受國際機構進行的學術評估或有關學術監督,爭取國際認可。
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的教育,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應當建立多渠道、多類型的投資機制,這對保證能較快較好地培養較多的高水平人才是相當重要的。制定對研究生教育的投資政策,保證投資量,在目前情況下鼓勵大企業、社會名人、單位團體等設置獎學金、助學金或發展研究生基金,資助研究生開展科研,進行重要國際學術交流、出版學術著作,獎勵學業優秀的研究生及優秀導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