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接受繼續教育是教師的法定義務和責任,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有賴于教師素質的提高,各級政府部門,教師工作單位要對農村教師個人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給予尊重和保障。同時,接受繼續教育,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是教師在當今社會中生存的保障和發展的條件,農村干部教師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各樣的專業進修學習,并負擔部分培訓費用,在“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落實后,農村教師的工資已經能夠按時是額發放,要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讓教師逐步樹立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與職業競爭力提升“充電”的思想意識。
教非所學,學非所教,專業不對口,致使教師專業化水平偏低。目前,農村中小學校教師學科結構不含理現象比較突出,大部分學校美術、音樂、體育、英語和計算機專業教師極少,有的學校基本沒有這方面的專業教師,只能由一些其他專業的教師兼任。即使在一些鄉(鎮)中學,教師不配套的現象也十分普遍,數學、外語、物理、地理、音樂、美術等教師不足,體育教師教數學,語文教師物理,一個專業畢業的教師教兩個不相關學科的現象并少見。在一些學校,雖然課程是按上級規定開設的,但教師不能保證,課表形同虛設。在大部分的農村中小學里,由于專業教師的缺乏,教非所學,學非所教的現象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這種狀況不僅不符合素質教育和基礎改革的要求,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就我縣而言,近幾年,農村教師積極接受各種層次的學歷教育,學歷達標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農村教師在學歷進修中,選擇文科專業的居多,甚至數學學科的專業教師也選擇了中文專業,主要是因為文科專業獲得學歷證書化理科專業容易一些。這種學歷進修中“重層次,輕專業”的傾向,使得農村教師學非所教的問題更加突出。農村小學教師多數為中師專業,但提高學歷層次中心文科專業居多;初中教師語文學科專科畢業者較多,英語專科畢業者相對較少,初中教師進修提高學歷的也是文科專業居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所教學科與所學專業不一致。
教學點多面廣,管理的難度和成本較大。由于歷史的原因,農村中小學分布面廣,且教學點多。盡管局調整后有所改觀,但現實情況不能令人樂觀。每個鄉鎮有一至兩所初級中學不等,小學則分布于各村,有的地方還設有教學點,因此,對教師的管理難度可想而知了,管理的成本也很大。這也是制約我縣教育發展的一個因素。
農村教師身兼教師與農民的雙重角色,教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沖突,給學校管理帶來難度。由于農村中小學校教師,尤其是轄區的民辦教師,大部分生活在農村,他們身兼教師與農民的雙重角色。教師的角色使得他們要去完成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而農民的角色也使得他們必須面對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及一年四季的農活。因此,在這一對矛盾中,教育教學和家庭農活往往不能統一,這必然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負面的影響,進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加強農村教師培訓的組織和管理,首先,要建立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核成績登記制度,制定獎懲辦法。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繼續教育的成績,按照有關規定折算成學分予的登記,作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之一。其次,要建立實行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地審批制度,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基地審批制度,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舉辦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班,應按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來源批準的,教育行政部門不予錄認真繼續教育成績。第三,建立符合繼續教育特點的監測評估制度,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特別要明確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縣(市)、鄉(鎮)政府和學校的責任,使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進入良性運行狀態。要求農村中小學制訂本校教師繼續教育的計劃和實施方案,按規定派送教師參加培訓,并保證教師的學習時間,提供必要的學習經費和其他相關條件,組織實施各類繼續教育的在校在崗培訓,檢查教師參加的學習情況等。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充分調動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拓寬渠道,加大投入,建立合理的機制,有效解決繼續教育經費來源的問題。經費緊張的問題是制約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持續加大經費投入,還需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建立農村教師繼續教育的經費分攤機制明確政府,學校和教師個人承擔的費用項目和比例,運用制度化的手段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所需的經費投入。此外,對于社會各界,各方面支持教師繼續教育專業發展的投資源應予的積極支持和鼓勵。
由于農村經費的緊張,很難給教師提供適時合理的進修機會。因此,教育教學管理難度大。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財政“,農村教育教學經費特別緊張,農村教師無法享受合理的進修機會,知識得不到更新,教育理念不清楚,不了解,陽舊的教育教學觀念,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農村中小學校很難、基本上不能進行。這一切嚴重影響著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非常大的困難。
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農村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年齡結構偏大,學科結構平衡,學歷結構分布“頭重腳輕”,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質量。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優化重要的是通過深化中小學人事判度改革實現。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應拓緊落實人事部、教育部《關于綠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優化中小學教職工結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核心,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加快農村中小學教師管理體制的調整和完善,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
加強教師培訓的組織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建立完善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加強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組織和管理,使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快速走上制度化的軌道,為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保駕護航。充分調動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成為優化教師隊伍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