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育部學生司關于學生社團的解讀是:“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盈利性群眾組織。文章發表在《職業教育研究》上,是高級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社團,教育引導,教育管理
學生社團是指學生為了實現會員的共同意愿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的需求、自愿組成的、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學生社團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
一、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高等院校學生社會團體(簡稱為學生社團),是高等院校大學生的群眾性組織。它是在校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鍛煉、展現才華的主要場所。高校學生社團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參加人數眾多。
以成都某大學為例,在校5911名本科學生中,就有近4060名學生參加了由學校團委審批的21個社團,占全校四個年級學生總數的68.9%。如果加上一些僅憑共同的愛好、興趣觀點自發聚集、聯絡、以聚會形式的團體活動,可以說學生社團活動在廣大學生中無處不有,無處不在。雖然學生社團一般是由本校在校學生組成,但是,其活動往往突破學校的界限,在活動中建立起此社團與彼社團的聯系,進而與社會其它行業建立起更廣泛的聯系,成為大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紐帶。
高校學生步入校園開始走向社會,再也不是以單元式的家庭生活為主,飲食起居都要廣泛地與同學、職工和其他行業打交道,都要獨立地處理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學生社團因而成為大學生心理、身理等多種需要的反映。表現在:
(一)它是大學生在情感依靠方面的需要。雖然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對群體一般需求的反應,而這種需求表現在大學生身上則是對社團的積極態度。大學生們進校后,離開了母校,離開了家鄉,從衣食住行一向由家長、老師們、親友操特,一下子進入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角色,思想上和生活能力方面有一個實質性的變化。曾經有人把這階段稱為“斷奶期”。為了尋求心理上的依靠和獲取信息、結交朋友,自然熱衷社團活動,尤其對那種情感依賴、排解鄉愁的活動尤感興趣。
(二)它也是大學生思想發展變化的需要。大學生從17歲左右入校到22歲左右離校的四年,要經歷一個思想不斷成熟的發展過程。由于受社會閱歷、思維能力、批判接受能力的限制,理想化與各種社會現實的統一和矛盾常常在思想上交織。他們追求理想、關心國家大事、疾惡社會丑惡現象,又無力制止腐敗和不良行為,常常陷入迷惑、仿惶之中,有的苦悶,有的情緒偏激。而學生社團正適應了大學生反映心聲、發表個人意見,交流思想、建立友情,探索問題、掌握理論武器、提高理論水平,排解煩惱,寄托情感、尋求幫助的需要。
二、遵循學生社團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加強引導,強化管理
高校學生社團是在改革開放后才迅速發展起來的。學生社團由初始階段比較單純的興趣、愛好的自發性、聚會性,經過教育、引導和管理,已經向著有目的、有方向、形式多樣方面發展,在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等方面走上了規范化。雖然大學生社團之外還有一些非組織形式且活動頻繁的聚會,如“同學聚會”、“同鄉聚會”等,還有些不符合校規、校紀或不健康的小團體活動在小范圍內進行,但是,大學生們的課外活動、業余文體活動主要還是由學生會管理的社團在組織、引導。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內容是其主流方面。
(一)從發展成員的組織過程來看,一般是在新生入校熟悉和適應大學生活后第二學期開始選擇社團組織并投入到其活動之中,在二年級至三年級期間,普遍對社團活動較為熱心,而到了大四年級,學生的思想觀點則轉入以畢業、擇業為中心的活動之中,有的對社團活動不熱衷,有的干脆不參加活動,有的參加社團活動也選擇與捕捉信息、選擇職業、開辟就業渠道有直接關系和影響的活動。所以大四年級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呈現熱情明顯下降、內容有選擇性、目的性強的特征。成員變化呈明顯的周期性。
(二)從活動時間階段來看,春季、秋季是學生活動的旺季。一是因為老生畢業、新生進校社團組織要調整充實;二是因為春、秋兩季沒有進入考試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小些,有更多的精力參加社團活動;三是因為國家的一些大型活動、紀念日比較集中在春、秋兩季,社會上舉行的各種大型活動選擇春、秋兩季的也為數較多。如“清明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十月國慶節”,以及具有地域性的“國際藝術節”、“電視節”、“熊貓節”等等,學校一般也在這兩個季節組織文藝匯演、體育運動會等大型活動。
第一,要防止學生社團活動中的鬧事苗頭。大學生活潑、熱情、思想活躍,關注社會熱點,人員密集、信息傳播快,感情充沛、易沖動。在一些“敏感”問題上和大型活動中因為激情進發和情緒興奮,容易出現分不清是非、不能自我控制的異常情況。有的被利用游行、張貼大家報,構成違法;有的一觸既發,釀成事端(如在有的高校中學生球迷因為輸球就發生鬧事的情況),造成危害。因此,對社團的鬧事苗頭應高度警惕和重點防范。
第二、要防止學生社團外的一些柞正式社團活動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除了社團組織、班集體等活動外,大學生課外活動較多的另一種形式是以“同鄉”、“同學”名義的聚會,有的還與在社會上辦企業的同鄉有直接聯系。對這種沒有組織形式但活動十分活躍和經常的小團體,在思想上要高度警惕,經常地、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育、引導,防止被社會上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
強化管理是使學生社團健康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學生社團成員多,分布廣,活動時間以業余為主,活動地點不固定,活動形式不拘一律,活動內容多樣而新穎,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正因為如此,更加顯得加強管理的重要。根據學生社團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通過制定、執行規章,讓每個社團成員明確社團的宗旨,了解社團成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使每個成員有了自我約束、規范行為的可循之章;同時,公告社團章程,將社團活動置于廣大師生的監督之下,也便于校團委和其他部門規范管理。
第二、在社團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法制教育,把學生社團作為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辦事、遵紀寧法自覺性的重要渠道。針對目前大學生中存在的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用法律武器維護正義、保護自己、懲治違法的能力較差的情況,結合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必須的法律意識、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在社團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專題研討等,結合課程開展“三五”普法活動,使廣大社團成員在喜聞樂見的方式中受到教育,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
省級職稱論文投稿推薦:《職業教育研究》月刊(國內連續出版物標準刊號:CN12-1358/G4國際連續出版物標準刊號:ISSN1672-5727)是由天津工程師范學院主辦的職業教育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型月刊。辦刊宗旨為開展職業教育學術理論與應用研究,推廣職業教育研究成果,堅持專業指導與信息服務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