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而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和發揮各種非智力因素,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非智力因素;作用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而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的是人的思維、記憶、語言、觀察力、想象力、操作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人的信念、情感、興趣、意志和性格等。就大多數學生而言,智力因素并不懸殊,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教學實踐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可以推動和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非智力因素是個人能力和遺傳的智商之外,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除了要有較好的智力之外,還要有對教育事業和學習活動的興趣、熱情和個人自尊、自愛、自信的人格潛質,以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機智、勢態、幽默等。非智力因素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一、教師的敬業精神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在教學上必然會顯示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并對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強烈的感染作用。正如有一位老師所述;“我一走上講臺,就把自己的私心雜念全忘了,思想深化了,因為自己在做一件神圣的工作”教師以自己真實的完整的人格面對學生,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他們幫助,并且指導他們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同時,老師也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意向等等,在這些方面及時給予指導性的關心和支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是發自內心的,是建立在崇高的敬業精神和熱愛學生的基礎上的。教師要體會到學生作為發展的個體有其獨特的個性、自由、創造和選擇,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看作無知、年幼不成熟的從而強迫學生服從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權威。否則,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由對老師的不滿轉化為對學習的荒廢,甚至產生強烈的報復心理或行為。
因此,教師在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修養的同時,還要設法推動和誘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展思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對不同經歷、不同行為、不同表現的學生一視同仁,要求教師將慈愛的“甘霖”灑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送到每個同學心坎上。尤其對后進生、調皮生、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更應表示理解和鼓勵。當一個學生有了對學習濃厚的興趣時,他就能積極地思考,大膽探索。濃厚的興趣所激發的求知欲能使人廢寢忘食,專心致志,并以苦為樂,達到較高的忘我的學習境界。
二、教學中老師勢態語言的應用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效應
教師上好一門課,不僅要全面深入的掌握本門課程的內容,而且還應當廣泛地吸收相關的知識,做到以博帶專,以專而博,甚至看來與本專業沒有直接關系的一些知識領域也可以從中吸取營養,充實講授內容。教師為了讓知識更容易更直接地為同學們所接受,把知識講得更生動具體,更為有血有肉,給學生以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睹其狀的感覺,沒有必要的勢態語言是做不到的。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對老師的尊敬和喜愛,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老師的姿勢和動作,模仿老師的書寫方法。常有這樣的現象,某老師書法漂亮,他的許多學生也書法漂亮,而且字體相似;某老師愛好運動,他的許多學生也愛好運動,這樣就能傳遞出和教師相一致的信息,自然會贏得老師的喜歡。師生雙方通過積極的模仿,相互感染,不僅使教學雙方心情更加愉快,而且使教學氣氛更加融洽,大大減少了教學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障礙和干擾。
三、幽默在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要在教學中取得上佳的效果,除了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精心安排教學程序、容量、節奏和層次之外,還必須打破“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廢除填鴨式,堅持啟發式、動手實踐式,學生一旦從被動的被“灌”地位解脫出來,進入主動的求學境界,其強烈的求知動機和情趣就會隨之勃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種恰切的方式,加以幫助和促進,這就是幽默。
幽默可以為教師創造出一種良好的心態環境,使教師在講臺上講授時產生教育機智和靈感思維,會突然想出絕妙的方案,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或突發事件,可以活躍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將學生引入求知的新境界。
綜上所述,非智力因素起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某些即使是智力平平甚至較差的學生,如果得到老師的正確引導,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發揮,其學習成績決不會落后而且有可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