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紹了義烏市城市指路系統,并通過回溯解析出城市指路系統設計的關聯因素,對廣大中小城市建設城市指路系統有啟發意義。
關鍵詞:指路系統;遠距離大方向信息;駕駛員的信息需求;
浙江省義烏市是世界聞名的商貿城市和國內著名的會展城市。今年,在市場持續繁榮,展會影響力逐漸擴大,前來義烏采購、參展、旅游等的外來駕駛員越來越多,而城區路網日益延伸復雜,駕駛員對指路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義烏市實施了城市指路系統改造,以改變城區指路標志樣式紛雜、信息混亂的現狀,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城市形象。筆者參與了該項目的規劃設計、平面圖紙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建設、竣工驗收等所有環。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不斷加深對城市指路系統的理解,也因此能夠更深刻地認識義烏城市指路系統。筆者愿結合自身理解,將它介紹給大家。
一、義烏概況
義烏市位于浙江中部,屬浙江省金華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全國著名的商貿、會展城市。國際商貿城是全國5A級購物旅游區,位于城區北部,是城區內最大的交通生成地。
義烏城區以環城路為界,通過放射性道路與外圍城鎮連接。城區外圍南北有G60、G1512兩條高速公路。城區內S103、S310兩條省道,其中S103在城區內的路段已經被改造成西城路和機場路的組成部分,城外兩段通過環城路相連接。S310在城區東北側,除仍然承載省內過境交通外,它事實上在承擔城市主干路功能。
城區規劃快速路網由環城路、南北向機場路和東西向老浙贛鐵路改造成新S103組成,呈 “田”字形,由于種種原因,快速路網至今尚未建設。主干路和次干路構成了義烏城區路網的基本形態,機場路和西城路是兩條貫穿城區的主要交通性主干路。支路是路網基本形態的補充。
二、義烏城市指路系統簡介
指路系統是道路上所有指路標志的集合,而指路信息是指路系統設計的核心。義烏城市指路系統的改造范圍為所有城區道路上的指路標志。環城路雖然是公路,但它是出入城必經道路,承擔著引導分流過境交通,合理轉換內外交通的重要功能,與城區路網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所以也被列入改造范圍。
義烏將城市指路系統分為主干路指路系統、次干路指路系統、支路指路系統和重要地點指路系統,前三者統稱為路名指路系統。不同指路系統的信息選擇原則和方法不同。
1.主干路指路系統:指路標志設置在主干路上,直行方向指示一條遠距離大方向信息(也稱遠節點信息)和一條相鄰道路信息,左右方向各指示一條相鄰道路信息,如圖2。
遠節點信息一般從G60、G1512、S103、S310、環城路、機場路等高等級道路中選擇,在一定范圍內保持不變。為更清楚地表達遠節點信息,筆者結合圖1,以環城路和貫穿城區的機場路和西城路為例,列出了它們的遠節點信息。
路名 |
方向 |
遠節點信息
(按先后順序排列) |
路名 |
方向 |
遠節點信息
(按先后順序排列) |
機場路 |
由南往北 |
西城路、G60 |
西城路 |
由西往東 |
機場路、環城北路 |
由北往南 |
西城路、G1512 |
由東往西 |
機場路、環城西路 |
環城路 |
順時針 |
S103 金華、G60 杭州S310 杭州、陽光大道、稠廿公路 |
環城路 |
逆時針 |
陽光大道、環城北路S310 杭州、G60 杭州S103金華、G1512 S310 |
表1 遠節點信息示例
說明:1、陽光大道和稠廿公路都是環城路的組成部分,只是目前尚未按照規劃改造實施,所以暫時仍未改名。
由于國際商貿城在城區路網中的標志性導向作用,凡是經過國際商貿城的道路,都將“國際商貿城”作為遠節點信息之一。
2.次干路指路系統:指路標志設置在次干路上,直行、左右轉彎方向各指示一條相鄰道路信息,如圖3。
3.支路指路系統:指路標志設置在有支路的路口,僅指示當前相交道路信息,如圖4。
在上述三個指路系統中,被交道路和相鄰道路統稱為近節點信息,按下表原則選取。
被交道路
所處道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
支路 |
主干路 |
相鄰主干路/相鄰次干路 |
相鄰主干路/相鄰次干路 |
支路 |
次干路 |
相鄰主干路/相鄰次干路 |
相鄰主干路/相鄰次干路 |
支路 |
支路 |
當前相交主干路 |
當前相交次干路 |
支路 |
表2 近節點信息選取表
4.重要地點指路系統:義烏城區內有國際商貿城、國際博覽中心兩個在路網中有標志性導向作用的重要地點,還有行政服務中心、繡湖廣場、機場、火車客(貨)站、篁園服裝市場和副食品市場為代表的眾多大小市場等重要地點,這些都是重要的外來交通吸引點。為更好地服務客商、游客,義烏市單獨設置了重要地點指路系統,將眾多地點根據重要程度分級,根據級別在地點周邊相應范圍內的主干路路口設置指路標志,指示地點的方向、距離信息,如圖5a)。對于國際商貿城和國際博覽中心這兩個標志性地點,在主要的入城口附近設置指路標志,向駕駛員直觀地提供行駛路線,同時在路線上需要轉彎的路口相應設置類似圖5a)的指路標志。入城口附近的指路標志以G60后宅出口為例,如圖5b)。
三、義烏指路系統特點
義烏市城市指路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路名指路系統是根據道路等級分別設置的,其標志的信息量和尺寸大小不同,駕駛員從外觀上就能直接看出道路等級及重要程度。
2.支路信息單獨設置,不做預告。
3.指路信息反映路網的系統性。主干路指路系統中設置遠距離大方向信息,反映骨架道路的長距離、快捷交通功能。次干路和支路指路系統僅指示相鄰道路信息,反映次干路和支路服務區塊的集散功能。
4.以國家高速公路、省道、環城路等標志性高等級道路為遠距離大方向信息,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標志性指引作用。
四、關聯因素
具有以上特點的義烏城市指路系統是基于哪些關聯因素考慮設計的?筆者回溯分析,總結出四個因素:
1.服務對象
只有明確了指路標志的服務對象,才能在指路信息數量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通過分析服務對象的信息需求,合理地選擇指路信息。
指路標志的服務對象是不太熟悉路網的駕駛員,而不是對路網一無所知的駕駛員。如果一個駕駛者要去往某個目的地,一般情況下,他會提前進行準備,并且對路線有一定的了解。在G60(滬昆高速)義烏后宅出口的調查分析結果也顯示,85%以上的駕駛員在要去往一個不熟悉的目的地時,會事先通過查閱地圖、使用GPS導航或者朋友提供信息,確定其大概位置并大致了解方向后才會上路,再在路上將獲取的信息與指路標志上的信息進行印證判斷。另外,要求指路標志將所有駕駛者需要的信息均包含在內,使任何一個駕駛者僅僅依靠指路標志就能夠順利到達一個陌生地是沒有必要的,受版面所限,這也很難達到,如果一味強求只能適得其反。
2.駕駛員的習慣
駕駛員在閱讀陌生城市的地圖時,總是要尋找入城口,再尋找目的地,然后在這兩個點之間確定路線??焖俾放c主干路共同構成城市內通達各個區域的骨架道路網(很多中小城市缺少快速路,次干路當主干路使用,主次干路構成城市的骨架道路網),是城市與外部聯系的必經通道,而駕駛員也會習慣性地先選擇地圖上線條較寬或顏色特別的骨架道路,再在目的地附近尋找連接道路。選定路線后,駕駛員就會一直在骨架道路上行駛,輕易不敢偏離,直到與連接道路的路口。返回時,駕駛員習慣按原路線返回。
3.駕駛員的信息需求
駕駛員對指路信息的需求是隨所在道路而改變的。在骨架道路上行駛時,他們首先關注是否已經到達目的地,或在目的地附近,對應到指路信息上就是他們當前所處位置和附近信息。如果距離依舊很遠,他們關注遠距離的大方向指路信息,從而判斷路線是否正確。當他們行駛進入次干路或支路時,已經很接近目的地了,他們主要關注當前所處位置和附近信息。由于支路較窄,車速較慢,駕駛員在支路上容易通過門牌號碼獲取道路信息,而且支路通常呈網狀分布,信號控制等交通管理措施較少,一旦走錯路,駕駛員繞行成本低,所以在當前所處位置和附近信息之間更關注前者。
駕駛員的習慣和信息需求對指路系統的設計有決定影響,主要體現在三點上:一是務必保證骨架道路之間的信息銜接,尤其是主干路指路標志上必須要有相鄰骨架道路信息。同時它也給按道路等級設置指路系統提供了支撐;二是次干路和支路信息可以不做預告,支路的指路標志上可以僅提供當前相交道路信息;三是主干路指路標志上必須設置遠距離大方向信息。
4.指路系統實現目標
遠距離大方向信息要根據指路系統的實現目標進行選擇。指路系統的實現目標是要讓駕駛員“進得來,出得去”。
“進得來”是要讓駕駛員從入城口順利地進入到城區內四通八達的骨架道路網中,能夠到達城區內任何區塊。因此,從入城口往城區的路線的指路標志上要提前指示 “城區”或“XX快速路”及其他標志性骨架道路等城區內道路信息。
“出得去”是要讓駕駛員順利地從出發地到達出城口。相對而言,這個目標的實現比前者要容易些,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駕駛員只要按原路線返回即可,從區間道路進入骨架道路網,再從骨架道路網到達出城口。但對于那些不是從原地出發的駕駛員,仍然要在骨架道路上提供出城口信息。出城口主要是高速公路入口、省道入口和環城路上的路口,因此出城口信息用這些高速公路、省道和環城路代替。
結束語
義烏城市指路系統強化了城區一般路網與骨架路網之間的聯系,強化了城市路網與國省道網之間的聯系,將義烏的城市交通整體融入到全省交通乃至全國交通中去,與義烏市作為浙中地區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和“浙中城市群”的構想是相符的。指路標志安裝后,確實給駕駛員提供了良好的指引。總的來說,義烏城市指路系統的設計是比較合理的。
筆者認為,指路信息需求是駕駛員的基本需求之一,今后越來越多的城市都將要建設自己的城市指路系統。中小城市在城市規模和路網結構上有共性,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解析,對中小城市建設城市指路系統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2】GB 5768—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
【3】DB 33/T 818—2010,《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