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引言:在武漢局管內,武廣高鐵從武漢站至赤壁北站,線路里程149Km( K1225+140m—K1374+048m),房建設備共約83萬hm2,其中主要包括武漢站、咸寧北站、赤壁北站三個大的客運站。按照《鐵路房屋、建筑物大維修規則》(部令146號)設備管理業務分界的基本規定,受武漢鐵路局委托,由武漢房建生活段對武廣高鐵(武漢局管段)房建設備進行專業管理、維修。通過近兩年以來的探索性工作,現以武漢站為例將筆者的體會及房建設備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進行小結,以供大家探討。
1 武漢站房基本情況簡介
新建的鐵路客站武漢站,采用橋建合一的新型結構形式,上部為鋼結構,下部為橋梁結構。上部鋼結構包括屋面支撐結構、夾層結構和屋面結構,其中主站房屋面支撐結構為拱形鋼結構和網殼結構,最大跨度達116米,建筑總高度59.3m,總建筑面積33.24萬m2。結合站場的高架布置形式,設計采用“上進下出”的構思,將站房分為高架層(候車層)、站臺層、地面層(出站、換乘層)三個主要層面。城市地鐵2號、4號線橫貫車站中部地下空間。建成后的武漢站設20條始發終到線,服務設施齊全、功能先進,是目前我國鐵路站房領域施工難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一項工程。
2 建筑設備管理的經驗
2.1 在大型車站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進行介入管理
2009年9月30日,在武漢站施工過程中,我段按照路局的要求及時組織成立“武漢站質量監察組”,提前介入在建工程,把工程質量的管理由以往設備接管時的竣工驗收把關提前到施工過程控制,及時檢查、發現設備施工質量問題和設備接管的一些管理問題。介入檢查中采用了“日報、周總結分析報”等形式與相關單位及時進行信息溝通,積極參與到工程建設施工中。這一做法不僅讓設備管理人員熟悉了設備情況,而且對技術狀態、存在問題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礎。
2.2 工程質量驗收時嚴格把關
這幾年鐵路新線建設速度很快,大量的新建房建設備需要接收管理。通過嚴格的工程驗收,在準入口嚴格把關,不但可以保證工程質量,而且可以分清相關責任,為設備安全正常使用提供保障。比如武漢站工程在現行建設工程管理的驗收規范基礎上,結合武漢鐵路局的管理要求和武廣高鐵設備管理的特點,增加了對口驗收和開通前復驗這兩個環節。提前由各設備管理單位進行專業對口驗收,提出專業管理的相關意見,并向路局驗收委員會進行書面意見反饋后,路局驗收委員會方予以組織各專業路局正式靜態驗收工作(以下簡稱“局驗”)。對局驗時仍存在的問題庫由各相關設備管理單位進行復驗檢查,再次將有關情況書面報驗收委員會形成復驗問題庫。復驗問題庫內存在的問題待全面消除了影響開通的問題后,路局驗收委員會再次組織進行開通前的驗收檢查和問題庫確認。通過四次的全面質量檢查、復查把關,及時消除影響列車開通運行的安全隱患。
2.3開通運營后,及時建立巡檢制度,保證及時掌握房建設備技術狀態
武廣高鐵設備開通以來,各級自上而下高度關注整章建制及設備管理工作,在房建設備巡檢制度方面主要有以下內容:
2.3.1嚴格臺帳管理:建立武廣高鐵房建設備臺帳,將房建設備日常巡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巡檢臺帳嚴格按照實名制進行登記。
2.3.2周期性檢查:對類似武漢站這樣的大跨度站房(含候車室、風雨棚、高站臺),由常規的每季度巡檢一遍(含春秋檢、節日前檢查)縮短巡檢的時間為每月全面巡檢一遍(含春秋檢、節日前檢查)。
2.3.3重點部位檢查:對武漢站這樣的站房納入重點房建設備進行重點檢查;對站房的重點部位和檢查發現病害的地方進行重點巡檢復查,對已產生的病害進行“八大類”病害分析,定期進行觀測、整理觀測結果并記錄資料數據,如曾發生的吸音板侵限事件和站臺面伸縮縫設置問題、站臺面超高侵限問題等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2.3.4固定巡回檢查:根據巡檢“八個到”基本要求,按周期和規定線路,經常地、周期性對武漢站房建設備進行檢查、勘察并修復零小破損。常規房建設備要求每年平均巡檢(含春檢)不少于 2 遍,武漢站的實際巡查遍數基本達到正常要求的6.5倍遍數。
2.3.5重視雨中巡檢和雨后檢查工作:房建設備由于其特殊性,類似屋面漏雨等使用問題在日常檢查中不容易被發現,所以我段高度重視設備的雨中巡檢和雨后屋面(含雨棚)漏雨重點檢查工作,要求“遇雨季每周巡檢一次,遇大風、大暴雨等惡劣天氣隨時巡查,并做好記錄”。
2.3.6高度重視站臺、風雨棚的巡檢(含高站臺限界測量)。嚴格執行路局“對正線、站線站臺、風雨棚限界每季度測量一次,高站臺每月測量一次”的規定。武漢站共有20個基本站臺,站臺平均長度約525米,普客場站臺長度約560米左右,每個站臺的測點由常規間隔20米一測加密為間隔5米一測,開通運營的前6個月甚至達到每米一個測點。由于武漢站站臺全部為旅客高站臺,其限界測量工作全部需要按照既有線施工管理辦法進行。施測工作全部是在夜間“天窗點”內進行,每次需要至少5人1組(1人扶限界尺、1人讀數、1人記錄、1人值守、1人協調配合),站臺數量多,限界錄入數據量大,加上夜間的交通等問題,單位成本投入較大。
2.3.7進行專人駐站管理。武漢站由于其規模較大,同時擁有多種新型設備、工藝、材料,加上其特殊的地位,我段除正常的巡檢管理以外,還安排了專人駐站管理,全天候不間斷巡查,同時對于各設備管理單位之間的協調工作開展十分有力。其駐站管理的做法得到了路局領導的高度認可,并要求在武昌站、漢口站等各大型站房均推行這種管理模式。
2.4 重視人員培訓工作,提高上崗人員業務素質,保證巡檢工作質量
武廣高鐵房建設備大部分是大跨度、網架、鋼結構等結構類型;玻璃(石材)幕墻裝飾、虹吸屋面排水、旅客高站臺等新型房建設備,與傳統的房建設備管理有較大差別,對管理、巡檢人員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在段領導的組織下,我段在職工中選拔身體條件好、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水平優良的人員組成武漢站高鐵房建設備管理隊伍,并對參與武廣高鐵的人員全員進行了專業及安全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才允許上崗作業,為落實安全生產提供了基本的人員保障。
2.5 抓施工安全,保行車安全
認真落實營業線施工管理制度,貫徹“鐵道部《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鐵辦[2008]190號)”及“《武漢鐵路局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武鐵總[2008]331號)”文件規定,嚴格執行“行車不施工,施工不行車”的原則,設備巡視檢查和維修作業一律利用“天窗”時間進行,施工中先提報施工方案、安全防護措施,與相關單位簽定《安全協議》,施工過程中實行“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護,做到“行車與施工在時間、空間兩隔離”。施工完后,徹底清理現場,在“工完、料盡、場地清”的標準下,撤出現場,報告給行車人員,開通線路。
2.6 建立應急響應預案,絕對保證行車安全
為進一步增強應對武廣客運專線突發事件的能力,實現應急處置的規范、科學、迅速,適應時速350公里高速條件下應急救援需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影響,我們及時制定了《武廣客運專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響應預案》。一年來,按照預案辦法,我們及時處理了武漢站吸音板脫落侵限、赤壁北站部分站臺墻粉墁層脫落、咸寧北站雨棚彩鋼板被風吹落事件和吊頂脫落等問題,有效地避免了造成行車事故的不良影響。
2.7 重視高鐵設備硬件的投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上述在人員培訓、限界測量、巡檢、施工等方面的生產成本投入外,我段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撥出專門的經費用于高鐵設備的硬件購置,在傳統巡檢工具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工具(如:手提電腦、高倍率變焦相機、全站儀、激光經緯儀等)進行新型房建設備的專業管理,大到屋面鋼網架結構的監測,小至沉降觀測點的控制……
3 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重點工作
3.1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3.1.1人員素質不高:武廣高鐵房建設備大多屬于新型房建設備,有針對性地全面引進專業管理人才目前存在一定的困難。雖然我們結合管理工作實際對全員進行了培訓,但我段管理、技術及巡檢人員還處于學習消化階段,業務技能水平相對偏低,對設備的正常工作狀態標準、維修工藝標準等還未熟悉掌握,距離保證設備使用安全、確保行車安全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需要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來提高全員的素質,適應、滿足新型設備管理的要求。
3.1.2設備管理分界不明:由于設備新、大等突出特點,現在管理的設備尤其是高鐵新型房建設備,按146號部令,存在部分與路外、兄弟單位的設備管理分界不明等問題。如:武漢站用地鐵路與地方的管理分界、吸音板等新設備的管理分界、智能照明系統的管理分界、地下通道的設備管理分界、天橋建筑的設備管理分界、門窗與使用單位的設備管理分界不明等等。
3.1.3部分設備病害處置不徹底:武漢站開通已近兩年,雖未發生站臺侵限造成的行車事故,但站臺超高侵限的情況仍客觀存在。作為房建設備管理單位,在新《技規》未明確修改之前,我段仍堅持按照《技規》限界管理規定判斷武漢站高站臺普遍存在超高侵限情況,且影響行車安全,需進行處置。另外吸音板侵限的情況仍要重點防范,站臺伸縮縫設置不當造成的面磚起拱、變形、破損等情況亦未徹底得到根除。
3.2 今后的重點工作:
3.2.1提高人員素質:一方面加大對在崗現員培訓的力度,分類對人員業務知識進行繼續教育,重點對鋼網(桁)架、大型整體屋面板、玻璃(石材)幕墻、整體型鋼(鋁、鋁塑、石膏板)頂棚、虹吸排水、智能照明控制線路等新材料、新工藝進行專業培訓。同時將高端、專業人才的引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3.2.2設備管理分界問題:建議由路局組織相關單位共同查勘,明確設備名稱、數量、具體地點,按照有利于設備維護和專業管理的原則,明確設備管理(委托代管)范圍及分界點,并以文件形式專文下發。
3.2.3 設備病害處置問題:明確維修、設備管理單位對保修期內與非保修期內設備的管理(委托代管)職責。在保修期內,建議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設計、監理、施工和設備管理(委托代管)單位,以協調會的形式,確定聯動程序,明確保修期內的房建設備保修范圍,以文件形式明確各方義務及責任,對存在的病害逐條進行處理消除。
3.2.4繼續探索適應保證設備安全使用的巡檢、設備管理辦法。
4.有關高鐵新型房建設備管理、維修的建議
4.1方案及選材上要將確保使用安全放在第一位。比如:屋面、頂棚采用金屬壓型材料時,需要綜合考慮使用的環境:位于山區的中間站在高速行車及惡劣天氣條件下,屋面、頂棚等部位會增加負壓,因此對高處所有材料一定要保證設計方案考慮充分,施工質量得到嚴格監控,錨固牢固,確保瓦、扣板等不被風吹落;在人員密集區及通行走道上方,室內外裝飾裝修時不建議采用掛或貼石材面層,其他區域采用掛或貼石材時設計要明示材料品質、規格及防墜落措施,施工時從選材到工藝嚴格按程序組織,確保不發生高空物體墜落事故。
4.2設計時要綜合考慮維修、保養方便。在大面積屋面上、頂棚內要設置檢修攀爬通道設施,困難時要增加升降作業設備,便于日常檢修、維修作業及更換燈泡等易損件。
4.3對于站房供電系統,建議將照明系統與其他系統分開設置,以便一旦出現問題時能更及時找出原因,縮小影響面,同時也讓各設備管理單位明確責任便于管理。
4.4建議設計階段考慮增設智能設備及升降設備、應急備料
4.4.1對于大中型車站在屋面、風雨棚(上)、吊頂(內)建設時可綜合考慮設置智能探頭及傳感設備,平時可動態掌握設備的情況,惡劣氣候情況下可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便于及時組織搶修處理,同時也減少檢修人員勞動強度,保證作業人員安全。
4.4.2對于空間高度高、跨度大的站房、風雨棚屋面及頂棚,建議增設檢修爬梯和通道。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站房、站臺上配備含作業平臺的升降設備,以便能安全的將巡檢、維修人員送達目標位置。
4.4.3針對即時影像傳輸及深度檢查需求,同時也為應急搶險做好準備,在各大型站房需配備相應的設備、工具及材料。
4.5落實專項檢測費用。按相關規定,對于網架、幕墻等結構應定期進行專項檢測,應落實專項費用,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并在檢測的同時培訓維修、管理單位相關人員。
4.6其他。在相關車站,特別是大型車站建設時,應綜合考慮建成后劃撥相應房間作為房屋維修、管理單位駐站人員值守點,維修、管理單位也應抽調駐站專班進駐值守巡查,隨時上報巡檢信息,及時處理零小病害。
結束語:以上是武廣客專開通運營以來站房等房建設備管理工作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參考文獻
[1]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S]。
[2] 鐵運[1999]146號部令,2000年版,鐵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維修規則
[3] 鐵道部令第29號,2006年版,鐵路技術管理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