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物流服務供應鏈網絡整合中,絕大多數企業只能作節點,作為節點的物流企業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核心資源,融入到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網絡中去,促進物流企業服務模塊化。一些具有較強協調能力和價值網絡中具有核心能力要素的企業,逐漸成為物流服務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在整個界面規則制定過程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
一、引言
近年來,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逐漸凸現。一方面,服務經濟發展迅速,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上升,這些現象不僅出現在發達國家,也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如2009年美國三大產業的比重為1∶22∶77;日本為2∶30∶68;巴西為5∶31∶64;印度為17∶28∶55等,中國由建國初期的51∶21∶28上升到2009年的11∶47∶42,取得了較大進步[1]。因此,以服務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正在發達國家逐漸形成,而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也占到經濟總量的40%以上并呈現出積極的發展趨勢[2]18。另一方面,產品服務化和服務外包的迅速發展使服務業呈現出規模化和網絡化經營模式。制造業的服務增強促進了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導致服務型制造模式的產生。制造業服務外包的不斷增多,推動了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交互作用的不斷增強,促進了服務業的規模化和網絡化發展。因此,服務供應鏈在服務經濟、產品服務化和服務外包的推動下應運而生。
物流業作為服務業中的一類重要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產業融合的增強、市場競爭的激烈以及專業分工的細化,促使現代物流業中不同物流組織形態的出現。隨著物流服務外包整體性和復雜性的提高,這些物流組織以客戶的物流需求為起點,經過互為供需關系的服務流程,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服務供需過程,這種多級供需關系構成物流服務供應鏈[3]2。并作為產品供應鏈的一條子供應鏈,為其提供集成化物流服務。
本文對有關物流服務供應鏈內涵的現有文獻進行了系統深入研究,一是從中梳理了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概念架構,提出了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理論基礎——企業物流網絡,并對其進行了初步探討,二是歸納總結了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研究范式——服務主導邏輯,并對其內容進行分析解釋,以期明確物流服務供應鏈研究的基本問題。在此基礎上,本文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未來研究主題進行了簡要探討。
二、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理論架構
(一)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概念
服務供應鏈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美國學者Ellram[4]在2004年發表的《理解和管理服務供應鏈》一文,標志著服務供應鏈開始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服務供應鏈和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概念目前在學術界仍然存在爭議,不少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界定和理解,主要概括為如下五種:
控制主導型定義: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將物流服務供應鏈定義為由眾多的包括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物流企業共同參與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家物流企業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對全過程進行控制,更不用說對過程中的物流服務提供充分的保證[5]1。
核心企業主導型定義:申成霖等[6]認為物流服務供應鏈是以集成物流服務企業為核心企業的新型供應鏈,它的作用是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閆秀霞等[7]將物流服務供應鏈模式定義為圍繞物流服務核心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鏈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控制來實現用戶價值與服務增值的過程。
價值主導型定義:陽明明[8]提出的服務供應鏈的內涵主要是從服務需求網絡和服務供給網絡相互融合的角度進行定義的,強調不同網絡之間的互動對價值的創造。
整合主導型定義:崔愛平等[9]從整合的角度提出物流服務供應鏈是從物流服務分包商到需求方的功能型網鏈結構模式。劉偉華[10]亦從對資源整合的角度對物流服務供應鏈進行了界定。
能力主導型定義:高志軍等[11]通過對物流能力的分類,指出由物流能力集成形成的物流服務集成商是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強調物流能力是物流服務供應鏈的一條主線,物流服務供應鏈本質上是一條物流能力增值鏈。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創造主要通過物流能力的集成來實現。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五種定義雖然存在導向上的差異,但在本質上具有一定的相同點。主要包括:(1)強調物流服務供應鏈本質上是對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研究以物流網絡為基本單元展開,物流網絡的互動與整合機制是重要的研究內容;(2)強調物流服務供應鏈具有一個主導型的企業來對整個鏈條進行控制,進而整合鏈條上的物流、服務流、資金流和信息流;(3)強調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創造。本文認為,在服務業逐漸呈現規模化、網絡化經營的背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是以企業物流網絡為基本分析單元的,從科學的視角研究物流服務供應鏈在運作過程中企業物流網絡的價值創造機理和一般規律。其目的是科學分析物流服務,促進物流服務網絡化,提高物流服務效率,實現物流服務價值增值,其核心是實現對物流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二)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研究基礎:企業物流網絡
確切來講,物流服務供應鏈是不同物流企業之間物流能力供需鏈接的網絡實體。物流服務作為“為他人利益的各種專有物流能力的應用”,物流企業的網絡化保證多種專有物流能力的提供。因此,企業物流網絡是研究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基礎和基本單元。
1.物流網絡的內涵。目前,國內對物流網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配合企業內部銷售渠道而建立的自用型物流網絡,如大型制造企業建立的分銷物流網絡;二是從物流線路和節點的角度研究物流網絡,這主要局限于運輸網絡;三是理論界對物流網絡概念上的研究與探索,如從組織層面和信息層面對物流網絡的界定[12]17。而國外對物流網絡的研究與國內有所不同,如美國集中于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物流網絡,日本強調物流系統的概念,歐洲專注于“綜合物流服務網絡”的概念。
物流網絡的概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從物流服務功能的角度看,主要包括運輸網絡、倉儲網絡、配送網絡等;從服務范圍看,有企業內部物流網絡、企業外部物流網絡和綜合物流網絡;從運作形態看,有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物流組織網絡和物流信息網絡[12]18。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研究而言,更強調鏈上物流企業的物流功能網絡和不同物流企業之間的運作網絡,強調物流功能和網絡運作對價值創造的作用。企業物流網絡是物流服務供應鏈研究的基礎和切入點,上述概念雖然存在差異,但是基本都從幾個相同的方面對物流網絡的內涵進行理解,一是注重物流網絡的結構,這三種概念分別從功能結構、范圍結構和運作結構的不同視角對其進行了描述;二是強調物流網絡的整體性特征。本文認為,企業物流網絡是由物流企業服務價值創造過程的各個不同環節所依賴的網絡(主要包括功能網絡和運作網絡)。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和動態性的特征。
2.企業物流網絡的運作。企業物流網絡的運作主要包含了企業物流網絡的價值創造、企業物流網絡的互動機制和企業物流網絡的整合機制等三方面內容,這三個方面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形成與價值創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企業物流網絡的價值創造。物流網絡是實現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的保障,它可以通過有效地利用其他實體的資源或者與其他物流網絡相互配合來共同創造價值。在物流服務供應鏈中,物流服務提供商與物流集成商之間由于物流服務的供需關系而形成網絡關系,其實是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物流網絡與集成商的物流網絡相互交織融合的結果。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創造與兩個企業物流網絡的相互配合和相容是分不開的。Vargo等[13]認為服務網絡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自身和其他實體的資源與能力促進網絡環境的改善,利用系統的自組織特性和自適應性的能力來測量服務價值。物流服務供應鏈創造價值的多少取決于不同企業物流網絡之間交換資源和能力的效率以及價值主張的匹配和交互程度,企業物流網絡之間的交互程度還取決于網絡的整合和互動。
第二,企業物流網絡的互動機制。互動機制是企業物流網絡運作的內生機理。復雜的物流服務都需要不同企業物流網絡之間的互動來完成,而定制化的過程要求增強互動的頻率以實現對資源的共同支配和信息共享。[12]62在物流服務供應鏈中,互動機制的存在影響不同企業的物流網絡以及整體的網絡對各個參加者施加影響的能力與對環境的反應能力,通過互動機制,帶動物流服務供應鏈中節點企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運作。物流網絡的互動具有兩重性的特征:合作性互動以信任為基礎,促進企業以及企業網絡之間共同利益的形成。競爭性互動為促進企業以及企業網絡之間交易頻率的增加,理性的競爭也可以增加彼此的收益。
第三,企業物流網絡的整合機制。物流服務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要求企業物流網絡通過資源的整合來實現不同子網絡之間的聯合與協作,需要整合機制來建立具有可靠性的信任與互惠的關系結構,促進子網絡之間的互動與耦合。整合機制是以資源移位和信息網絡的關聯方式將資源的使用范圍擴展至多個子組織,在范圍經濟的基礎上重組物流價值鏈[12]63。
3.企業物流網絡的結構。企業物流網絡作為物流服務價值創造的載體和基本單位,是從物流服務需求開始,以物流服務價值增值結束,不同的企業子實體構成統一的整體,共同決定物流服務價值的大小,不同類型的物流網絡之間的互動與整合影響價值創造的效率,物流服務管理貫穿物流網絡運行的始終,服務和信息的傳遞決定著服務質量的高低。同時,服務反饋和優化導致新的價值創造。不同企業的物流網絡之間持續的互動和整合是價值創造的保證。企業物流網絡的運作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企業的物流網絡運作結構圖
三、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研究范式:服務主導邏輯
研究范式是學術領域的公理性假設和邏輯前提,是開展學術研究和學術批評的邏輯基礎。在物流服務供應鏈中,分包商、集成商和客戶的共同參與促進了資源整合和能力應用,也促進了參與者的價值創造,它們都是資源的整合者和價值的創造者。因此,本文依據現有研究文獻歸納了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基本研究范式——服務主導邏輯,并對其主要內容進行了解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服務主導邏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創造機理和傳導規律。
(一)服務主導邏輯的主要內容
商品主導邏輯范式以新古典經濟學為基礎,經濟交換是新古典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而價值創造是經濟交換的中心目標和核心過程[14]。在商品主導邏輯中,價值是由企業創造并且通常通過商品和貨幣的交換在市場進行分配,價值創造是企業的一系列專屬行為。商品的價值在生產的過程中嵌入到商品中,最終以市場價格的形式得以體現,服務僅僅是商品的附屬物。商品主導邏輯下的價值創造如圖2所示。
資料來源:
商品主導邏輯下的價值創造
與商品主導邏輯不同,服務主導邏輯認為所有的經濟交換以服務為基礎,產品是知識資源傳遞和應用的工具,服務主導邏輯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為基礎[15]。服務主導邏輯的基本假設如表1所示。在服務主導邏輯下,價值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在資源整合和能力應用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創造的[16]8。所有參與者(包括企業、顧客、供應商、雇員和股票持有者以及其他網絡伙伴)都是資源的整合者,它們共同組成服務系統,價值在顧客、供應商和雇員等組成的網絡交互中共同創造。在服務網絡中,對價值的理解從基于企業的單位產出轉向整合資源的過程。服務主導邏輯的價值共創如表1所示。
(二)服務主導邏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創造機理
服務主導邏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是由物流服務分包商、集成商和顧客群體共同合作創造的。物流服務集成商通過整合企業資源和分包商資源,在顧客需求的驅動下,通過提供集成化物流服務,以產品為載體,實現網絡群體價值的創造。服務主導邏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創造如圖3所示。
圖3 服務主導邏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創造
1.LSSC價值創造的動力。在物流服務供應鏈中,物流服務集成商作為核心企業,分包商作為服務的提供商,顧客作為服務的需求方,各方構成一個充滿活力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有兩種力在起作用:一種力是吸引力,另一種力是逃逸力[19]。當吸引力處于主導地位時,這個系統會不斷吸引新的企業進入,從而使物流服務供應鏈不斷壯大,價值創造能力越強。當逃逸力占據主導地位時,原有系統的企業會逐漸散去,從而使物流服務供應鏈解體,價值創造能力喪失。因此,物流服務供應鏈是一個企業間的中間性組織,是一個企業引力集合的創造價值的系統。這些企業實體之間共同“合作創造”價值,通過“成員合作”方式進行角色與關系的重塑,然后經由新的角色,以新的協同關系再創價值。
2.LSSC核心企業能夠創造出獨特的能力要素。物流服務供應鏈與戰略聯盟、價值網絡、虛擬組織等中間性組織形式不同,主要區別在于LSSC存在一個核心企業,能夠產生一種吸引力,使LSSC中其他模塊企業既能夠圍繞核心企業運作又能自組織運作。在LSSC中,核心企業有能力控制其中價值流路徑的信息和資源、能夠起到分包商與顧客之間的橋梁作用。成員企業都是一個個具有自組織運作特性的能力要素模塊,這些能力要素互補、互嵌的模塊相互合作,共同降低物流服務、運作和市場認知等方面的風險,并通過核心企業對能力要素模塊的整合創造出獨特的能力要素,獲取“李嘉圖租金”,各個模塊化組織在自組織地運作的同時,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到LSSC中,促進LSSC中成員獲取壟斷租金和通過各種能力要素重新組合的熊彼特租金。
3.LSSC中價值創造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顧客。物流服務供應鏈嵌入于包括顧客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網絡之中,與顧客保持一致是其最突出的特點。物流服務供應鏈價值創造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顧客,構建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目的在于強調物流服務分包商、集成商和顧客等共同創造價值。物流服務價值的創造是由顧客需求驅動的。物流服務企業必須及時捕捉顧客的真實需求,并將這種需求通過物流信息網絡傳遞給其他網絡伙伴。信息流和物流的路徑與顧客群體的服務需求是緊密相連的。因此,LSSC上各群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共存、交互作用的增值關系。
(三)服務主導邏輯下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傳導規律
服務主導邏輯下,物流企業及其網絡組織實現服務模塊化,物流服務供應鏈集聚各成員企業的優勢資源,將各種能力要素協同在一個無形的網絡平臺上,通過不同服務模塊之間的協作、創新和競爭,能夠產生新的競爭優勢,增強成員企業的競爭能力。所謂的價值傳導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的。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傳導是指網絡中各價值模塊,在共同的界面規則下,通過相互協同作用,實現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傳遞和價值增值,進而提升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在物流服務供應鏈構建的過程中,各個企業的服務模塊之間通過相互協同作用,在界面規則的主導下,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背對背”競爭,通過服務創新、管理創新來提升各價值模塊的核心競爭力和自生能力。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構建過程,也就是物流服務的模塊化過程和價值網絡的重構過程。
在物流服務供應鏈中,物流集成商在其中發揮著領導作用,體現出很強的網絡組織控制力。因分包商需要來自集成商在服務導向、服務創新等方面的指導和監督,因此,在集成商和分包商互動的過程中,體現出分包商對集成商的依賴關系。但隨著分包商能力的不斷提升,在雙方交易關系中的地位會越來越突出,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貢獻也將越來越大。分包商為了贏得集成商的信任,獲得更多的物流外包,必須不斷提高競爭力,包括改善服務模塊的質量,降低成本等。各服務模塊競爭的提升反過來使得集成商通過物流資源整合促進自身競爭力提升,從而雙方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促進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協同演化。
物流集成商比其他網絡成員企業有更多的外界資源優化和協作經驗,具備不是所有成員企業都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因而,物流集成商能夠協調網絡成員企業能力要素的配置,鼓勵成員企業共享關鍵資源,推動服務能力的提升。物流集成商從提升整個網絡組織的價值網絡競爭能力出發,引入市場機制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既要考慮合作伙伴的能力要素可以促進企業價值網絡競爭優勢的提升,也要考慮合作伙伴的能力要素與集成商所具備的能力要素之間有多大的互補性,能否有效的使用對方的戰略資源。不同企業把各自的核心能力要素連接起來,借助于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價值網絡,促進自身資源整合和價值轉移,實現能力要素的強強聯合。
四、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未來研究主題
自2003年田宇[20]提出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概念以來,許多學者針對物流服務供應鏈基礎理論問題展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至今尚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然而,服務主導邏輯研究范式的提出為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和語義基礎,成為物流服務供應鏈研究的基礎和切入點。本文認為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未來研究主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實證研究
目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研究雖然在理論上取得了一定進展,如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內涵[3]4、結構模型[3]4、基本特征[3]4-5、演化機制[3]4、管理方法[3]5、協調機制[5]54-88、風險管理[21-22]和任務[23]及訂單分配[10]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在具體應用或實踐方面仍然缺乏,尤其是在具體實踐領域的典型案例研究。通過檢索發現,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具體案例的研究寥寥無幾。因此,對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典型案例的研究可以作為未來研究主題。另外,將行為科學與物流服務供應鏈結合起來,將企業內部、外部的具體行為進行度量,并分析這些具體行為對物流服務供應鏈形成、成長與績效的作用機理。基于行為科學的物流服務供應鏈的實證研究目前仍然比較缺乏,可以作為未來研究的主題。
(二)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知識管理與服務創新研究
物流服務供應鏈中的知識配置和物流網絡作用過程中的知識管理影響價值創造[2]20。雖然物流網絡的運作過程中促進了價值創造,但物流網絡的互動與整合的根本目的是對知識的創造和整合,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能力和資源交換歸根結底也是知識在不同企業物流網絡之間的轉移和共享,這也是服務創新的源泉。因此,在服務主導邏輯下,通過知識管理實現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服務創新,必然要考慮知識管理與服務創新的交互關系。
(三)物流服務供應鏈與產品供應鏈之間的交互作用
從物流服務供應鏈的演化過程看,物流服務供應鏈是產品供應鏈的一條子供應鏈[3]4,是為產品供應鏈提供物流服務的供應鏈。物流服務供應鏈的發展與產品供應鏈的發展程度是密切相關的。從服務和制造的關系方面,以物流服務供應鏈嵌入產品制造網絡的視角,分析二者之間的互動機制、協調機制和整合機制,以及物流服務供應鏈內部企業之間的信任機制、激勵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研究二者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