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城市及其郊區范圍內,為方便公眾出行,用客運工具進行的旅客運輸。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對城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影響極大,也是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文章發表在《湖南大學學報》上,是社科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城市公共交通;存在問題;對策
世界各國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的發展進程,受本國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影響,差異較大,而且由于城市所在的地理環境和政治經濟地位不同,城市公共交通結構也各具特色。
1 城市公共交通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城市交通的現狀
目前,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公共汽車、電車占主體,承擔了城市80%以上的客運量。從一些城市的發展情況來看,有些城市的軌道交通籌建速度在明顯加快,但是由于投資巨大,總的來說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緩慢,城市要形成以大眾運量軌道交通為主的綜合運輸體系,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就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大城市的交通客運量還是以地面常規公共交通為主要運輸方式。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經濟一直持續高速增長,而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設和發展一直滯后于社會經濟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為此,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確了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但由于財政體制、經營機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現狀不盡如人意。具體情況如下:
(1)城市交通設施與城市交通需求嚴重失衡。雖然我國一直在致力于城市交通設施的建設,但其建設速度遠遠滯后于機動車輛和交通流量的增長。隨著機動車的快速增長,交通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我國機動車交通已成為城市主要的大氣污染源和噪聲污染源。
(3)混行交通狀況加劇交通擁擠。我國城市的道路交通擁擠程度大大高于同等機動車擁有水平的國外城市。大量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混行,不僅造成了道路交通復雜化,增加了管理難度,而且降低了原本薄弱的交通設施的使用效率,影響了車輛和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益,增大了使用者的負擔。
1.2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也隨之增加,進而出行人口數量也急劇上升。“乘車難”及交通設施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造成這些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不完善。盡管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優勢,制約了公交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擔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盡管實施了一系列公交優化的政策,而公交的運輸量也處于上升趨勢,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沒有成為城市客運交通主體,而且公交的比例還呈下降的趨勢。
(2)公交服務水平低。主要表現為:速度慢,乘車換乘不方便,路線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城市道路面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遠遠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長速度。
(3)公交服務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準的服務質量常成為乘客投訴與媒體曝光的對象,直接影響其承擔的客運比例。公共交通低水準的服務質量常常表現為乘坐公交車耗時太長、舒適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務人員服務質量差。
2 解決城市公共交通問題的途徑
城市公共交通對居民的生活有著很大影響,公共交通必須以方便居民出行為目的,并兼顧公交企業效益。因此,針對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出現的主要問題,采取以下措施:
2.1 公共交通線路的優化
城市公共交通最終的服務對象是城市出行居民,即公交乘客。要想建立合理的公交線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公交乘客的心理、出行行為進行調查研究,以進一步確定公交最優線路模型的優化目標和約束條件。參考國內外的大量數據,并結合我國城市的特點,在對城市公共交通線網進行優化時,必須考慮以下一些因素:(1)為更多乘客提供服務;(2)使全體乘客總出行時間最短,減少換乘次數;(3)使路線的效率最大;(4)保證良好的可達性,尤其是要減少公交乘客的步行距離;(5)擴展公交服務范圍,減少公交盲區。
2.2 采用先進的公交智能調度技術
隨著城市居民出行量的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越來越不能滿足出行需求。要想使公共交通能夠發揮最大的優勢,從根本上解決交通出行問題,單單依靠公交線路的優化和增加道路設施遠遠不夠,為此必須同時引進先進的城市公交管理技術,如可以引入先進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法。
3 我國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輕軌是中運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客運能力為每小時1萬~3萬人次,介于地鐵和公共汽車之間,為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中量客運技術填補了空白。輕軌包括地面、地下和高架三種。運行速度30~40km/h,最大坡度為6%。輕軌的造價1~1.5億元/km,約為地鐵的1/3~1/4。
交通運輸期刊論文投稿:《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系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教育部首批16家“名欄”建設刊物之一,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教育部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二等獎,湖南省最具影響力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核心期刊。該刊為雙月刊,單月28日出版,大16開,10印張160頁,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郵發代號國內42-181/國外BM5885,國內統一定價72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