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對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中的若干要點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建筑設計時間:瀏覽: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住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提高和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條件,全國各地開發了大量的住宅工程項目,但由于各種因素和原因,許多房屋建成后,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影響了房屋的正常使用及安全。其中多層框架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問題就是一個尤為突出的問題,就這一問題作簡要分析。
1 獨立基礎設計荷載取值問題
多層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獨立基礎,當地基主要受力層范圍內不存在軟弱粘性土層時。不超過8層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載相當的多層框架廠房。可不必進行地基和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另一種情況是。在設計獨立基礎時,作用在基礎頂面上的外荷載(柱腳內力設計值)只取軸力設計值和彎矩設計值,無剪力設計值。或者甚至只取軸力設計值。
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基礎設計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響基礎本身和上部結構的安全。
2 框架計算簡圖不合理問題分析
無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其獨立基礎埋置較深,在一0.05m左右設有基礎拉梁時,應將基礎拉梁按層1輸入,以某學生宿舍樓為例。
該項目為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丙類建筑,建筑場地為Ⅱ類l層高3.3m,基礎埋深4.Om,基礎高度0.8m,室內外高差0.45m,根據《抗震規范》第6.1.2條,在7度地震區該工程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二級。設計者按3層框架房屋計算,首層層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一O.05m處的基礎拉梁頂面;基礎拉梁的斷面和配筋按構造設計:基礎按中心受壓計算。
顯然,選取這樣的計算簡圖是不妥當的。因為,第一,按構造設計的拉梁無法平衡柱腳彎矩;第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第7.3.11條規定,框架結構底層柱的高度應取基礎頂面至首層樓蓋頂面的高度。工程設計經驗表明,這樣的框架結構宜按4層進行整體分析計算,即將基礎拉梁層按層一輸入,拉粱上如作用有荷載,應將荷載一并輸入。
3 基礎拉粱設計問題分析
多層框架房屋基礎埋深值大時,為了減小底層柱的計算長度和底層的位移。可在±0.000以下適當,位置設置基礎拉梁。但不宜按構造要求設置。宜按框架梁進行設計,并按規范規定設置箍筋加密區。但就抗震而言,應采用短柱基礎方案。
一般說來,當獨立基礎埋置不深,或者埋置雖深但采用了短柱基礎時。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載差別較大,或根據抗震要求,可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構造基礎拉梁。基礎拉梁截面寬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20~l∕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構造基礎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圍的下限,縱向受力鋼筋可取所連接柱子的最大軸力設計值的l0% 作為拉力或壓力來計算,當為構造配筋,除滿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Ⅱ14,配筋不得小于 I 8~200。當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墻或樓梯柱等傳來的荷載時,拉梁截面應適當加大,算出的配筋應和上述構造配筋疊加。
4 結構計算中幾個重要參數的選取問題
《抗震規范》第3.6.4條指出,所有的計算機計算結果,都應經分析判斷確認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設計。通常情況下,計算機的計算結果主要是結構的自振周期,樓層地震剪力系數,樓層彈性層間位移(包括最大位移與平均位移比)和彈塑性變形驗算時樓層的彈塑性層間位移。樓層的側向剛度比,振型參與質量系數,墻和柱的軸壓比及墻、柱、梁和板的配筋,底層墻和柱底部截面的內力設計值。框架一抗震墻結構中抗震墻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與總地震傾覆力矩的比值。
為了分析判斷計算機計算結果是否合理,進行結構設計計算時,除了有合理的結構方案、正確的結構計算簡圖外,正確填寫抗震設防烈度和場地類別,合理選取電算程序總信息中的其他各項參數也是十分重要的。
4.1 結構的抗震等級
在工程設計中,多數房屋建筑按其抗震設防分類屬于丙類建筑,如民用住宅、辦公樓及一般工業建筑等。其抗震等級可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的高度,按《抗震規范》表6.1.2確定,而對于電訊、交通、能源、消防和醫療等類建筑以及大型體育場館、大型零售商場等公共建筑,首先,應當根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確定其中哪些建筑屬于乙類建筑。對于乙、丙類建筑,其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計算。對于乙類建筑,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抗震措施應符合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所謂抗震措施,在這里主要體現為按本地區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由《抗震規范》表6.1.2確定其抗震等級,當7度地區的乙類建筑的高度超過表6.1.2規定的范圍時,還應采取比一級抗震等級更有效的抗震措施。如:某7度地震區城市的一個大型零售商場和一個三級醫院的門診樓本屬乙類建筑,但設計人員錯當成丙類建筑來設計,使建設物的抗震能力大為降低,不得不對設計計算作重大修改。
4.2 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
對于多層建筑.當不考慮扭轉耦聯計算時,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至少應取3;當振型數多于三時,宜取3的倍數,但不應多于層數;當房屋層數≤2時,振型數可取層數,對于不規則的高層建筑結構,當考慮扭轉耦聯時,振型數應≥9:結構層數較多或結構剛度突變較大時,振型數應多取,如結構有轉換層,頂部有小塔樓、屬多塔結構等,振型數應≥12或更多。但不能多于房屋層數的3倍,只有當定義彈性樓板,采用總剛分析,且必要時,振型數才可以取得更多。
《抗震規范》中指出,合適的振型個數一般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數。SATWE等電算程序已有這種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輸出這種參與質量的比值。有人員不大重示電算程序使用手冊的應用,選取振型數時比較隨意,這是應當改進的,此外,由耦聯計算的地震剪力通常小于非耦聯計算得來的數值。僅當結構存在明顯扭轉時才采用耦聯計算,但在必要時應補充非耦聯計算。
4.3 結構周期折減系數
框架結構及框架一抗震墻等結構中。由于填充墻的存在,使結構的實際剛度大于計算剛度。計算周期大于實際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結構顯得不安全,所以對結構的計算周期進行折減是必要的;但若折減系數取得過大也是不妥當的。對于框架結構來說,采用砌體填充墻時,周期折減系數可取0.6~0.7;砌體填充墻較少或采用輕質砌塊時,可取0.7~0.8;完全采用輕質墻體板材時,可取0.9.只有無墻的純框架,計算周期才可以不折減。
5 結束語
結構設計員,在進行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時,不僅要掌握設計規范,還應根據自己的工程中積累的經驗,結合設計計算結果選擇出合理的結構體系,正確的處理結構設計中問題,從而提高結構的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林瑋,李巨文,多層砌體房屋抗震加固方法述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
2.張敬書.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昆山市| 稻城县| 成安县| 鹤峰县| 金阳县| 余姚市| 新昌县| 工布江达县| 四川省| 莆田市| 眉山市| 奎屯市| 泗洪县| 陇川县| 壶关县| 宝坻区| 中牟县| 宽甸| 准格尔旗| 微山县| 凌源市| 廉江市| 海原县| 招远市| 河西区| 抚顺市| 新和县| 宜城市| 永嘉县| 石阡县| 鹤庆县| 大田县| 新化县| 阳东县| 临城县| 旌德县| 兰溪市| 同德县| 布尔津县|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