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況
本隧洞工程為一條總長230m的導流洞,洞身斷面型式為圓拱直墻式,凈寬12m,凈高12.4~12.6m,直墻高10.2~10.6m,底板坡降5.86%。洞身全斷面采用鋼筋混凝土襯砌,厚度0.5~1.Om,襯砌工程量3300 m
3。由于隧洞的斷面大、流量大、流速快,因此,本工程施工的重點是控制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及混凝土表面的光潔度,以盡量減小隧洞的過流糙率。為滿足工期和質量要求,混凝土襯砌澆筑采用兩組鋼模, 開辟兩個工作面,流水作業,連續澆筑,以提高工作效率。每塊混凝土襯砌段的長度定為10m和15m兩種,兩組鋼模的澆筑順序采用跳倉澆筑法。
2鋼模臺車的結構
依隧洞結構尺寸定制鋼模臺車,其主要組成部分有:模板部分、模架部分、車架部分及行走部分。
鋼模臺車的模板面板分直墻部分與弧形段部分。直墻采用普通型號鋼模,通過螺栓與鋼模臺車模架連接。頂拱模板則采用特制鋼模,根據頂拱的半徑將頂拱部分半圓分成4塊弧形模板。
鋼模臺車的支撐桁架中,與行走部分連接的矩形框架為固定桁架,與模板連接的模架則可以通過螺栓或液壓千斤頂來調節,是活動的部分。
鋼模臺車行走輪為無動力有軌輪,安裝在固定桁架的底部。當鋼模臺車移動時,可通過汽車的外力牽引將臺車沿著鋪設的軌道拉動,并通過施工人員的撬動來糾偏。
3鋼模臺車的操作程序
3.1鋼模的移動就位
襯砌臺車利用液壓油缸和螺旋千斤來調整模板到位及收模。鋼模臺車就位前要準確的計算出臺車拱頂中點,將其引至該斷面的巖面上,打點標注,由測量人員指揮臺車的操作技師參照標注點升降移動油缸,進行臺車定位,最后測量檢查臺車控制點是否在計算的坐標點上。臺車液壓系統采用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進行換向,實現油缸的伸縮。先調節頂模,將頂模調整到設計高程后,再調整側模,然后,安裝頂模與側模之間的連接構件、螺栓和U型卡及鋼模的頂部支撐。模板調整到位后,采用木支撐輔助加固,防止模板變形。
3.2鋼模的拆除
①待澆筑的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后,退出鋼模的外部支撐,拆除第一節鋼模的所有內部和外部連接構件、螺栓和U型卡。
②將臺車移到第一節鋼模上,各液壓千斤頂就位。先用側模千斤頂脫模并收縮側模就位后,再用頂模千斤頂收縮頂模,使頂、側模收縮于臺車上。
③退出臺車,重復上述各工序,直至整套鋼模全部拆卸完畢為止。并在相鄰兩節鋼模就位后,安裝節與節之間的的連接螺栓和U型卡。
4鋼模臺車的襯砌施工
隧洞混凝土襯砌的施工程序為:底板混凝土澆筑→邊墻頂拱測量放樣→邊墻頂拱鋼筋綁扎→鋪設臺車軌道→鋼模臺車就位→臺車模架調整固定→測量復核→封頭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拆除臺車模架→移動鋼模臺車至下一工作面。
4.1混凝土入倉
用鋼模臺車澆筑側、頂拱混凝土時,混凝土先用自卸汽車運至洞內,供給混凝土輸送泵,再由輸送泵送入澆筑倉面,倉面配有“人”字形溜槽,操作溜槽擋板可控制混凝土進人左側或右側倉面。
合理布置混凝土入倉窗口,既能滿足澆筑混凝土要求,還能利用窗口通風排氣,減少混凝土表面氣泡的數量,保證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同時,也可及時散去混凝土振搗時產生的一部分水化熱,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本工程邊墻澆筑中,在兩邊墻外側5m和10m高位置處按品字型設有50cm×50cm的窗口,再懸掛溜槽配合入倉。混凝土出料落差控制在2m以內,防止混凝土離析。澆筑邊墻混凝土之前,必須在已澆筑底板混凝土表面上鋪一層2~3cm厚砂漿以利于上下兩層混凝土的充分接觸,邊墻兩側對稱澆筑。
隧洞頂拱入倉窗口布置在圓拱頂部正中,水平布置有5個窗口,邊墻澆筑完成后,從靠近混凝土泵的第一個頂拱窗口入倉澆筑,澆到一定高度后,轉到第五個窗口入倉,當兩頭澆到一定的高度后再分別用第三、二、四的順序逐個窗口入倉直到澆滿為止,這樣基本都能澆滿拱頂混凝土。此外在頂拱中間位置開一小孔,澆筑混凝土時利用埋管可以直觀地觀察洞頂混凝土的澆筑高度。埋管時注意讓管口上端離巖面5cm左右,當管中流出水泥漿時證明混凝土已接近澆滿,根據施工經驗此時再澆5~6m
3混凝土即可滿足洞頂混凝土的密實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