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主要是針對現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及設計中常出現的,同時又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用來杜絕相關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房屋結構設計,注意事項,問題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設計過程中人們往往忽略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而導致一些常見問題的出現,下面將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及常見的問題兩方面來分析,使得房屋建筑能夠滿足當代建筑的需求。
一、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1、大樣詳圖
在建筑詳圖正確無誤的基礎上,大樣詳圖可以直接繪制在建筑詳圖上,也可在以前的詳圖基礎上局部改進繪制。在這階段需要注意: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盡可能的讓施工方便、結構受力合理。在外形尺寸和標高上必須要和建筑專業協調一致。
對于砌體結構,可以不用在軟件中建模,直接設計就可以,可是在設計中需要注意局部受壓、受壓問題。若在時間允許情況下,還是輸入建模比較好。用軟件來進行荷載導算需要注意:當建筑地處抗震設防烈度是7度或以上時,必須要輸入軟件建模計算。
2、基礎
基礎要注意:混凝土標號的選擇應該符合結構耐久性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可采用C25。基礎的配筋應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圖審查中心重點審查部位)。條基交接部位的鋼筋設置應有詳圖或選用標準圖。條基交叉處的基底面積不可以重復利用,應該注意調整基礎寬度。基礎圖中的構造柱,在定位不明確時應該給予準確定位。
3、屋頂、屋面結構圖
當建筑為坡屋面時,結構處理方式有折板式、梁板式兩種。折板式適用于建筑平面規整,板跨度比較小,屋脊線和屋面坡度轉折簡單的坡屋面。梁板式適用于相反條件。兩種形式的板都為偏心受拉構件。板配筋時應該全部或者有部分的板負筋拉通來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構造需要通常不宜少于120厚。除此之外,梁板折角處鋼筋的布置應當有大樣示意圖。坡屋面板的平面畫法,一般用剖面示意圖加大樣詳圖的表示方法,便于施工人員準確的理解圖紙。正確繪圖、設計的關鍵是設計人員做到真正的心知肚明,結構設計者必須有一定的空間概念,正確理解建筑圖紙以及意圖。設計的圖紙才能讓施工人員明白。屋面的起坡會使閣樓層部分墻體超高,需要結合門、窗頂設置圈梁來降低墻的計算高度。
4、樓梯
樓梯、梯板要注意撓度的控制,梯梁要注意:梁下凈高要滿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要盡量讓上下樓層的位置統一。局部的不合適處可用折板樓梯。折板樓梯鋼筋在內折角處要斷開,分別錨固防止局部應力集中。注意梁下的凈空要求和梯板寬度的問題。首段梯板的基礎應注意基礎沉降問題,在必要時應設梯梁。
二、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的問題
1、地基基礎方面
1.1 對于軟弱地基要用換土墊層處理時,沒進行換層設計,根據以前的經驗處置。要對軟弱地基的危害有深刻認識,若只憑經驗武斷用砂墊層來加強承載力,而不對墊層厚度、寬度進行精確計算,將帶來極大安全隱患,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
1.2 多層建筑無地質詳勘報告,只依據建設單位的口頭說明,或只以附近建筑物為參照,在其基礎設計的資料上進行施工圖設計。地基與基礎設計一定要嚴格的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做到安全、合理的適用,依據地質勘察的資料,對上部結構、基礎類型等多方面因素要綜合考慮,不可僅憑地耐力來完成,或把耐力容許值降低一些,這都是不科學的,同時也是極不安全的。
2、樓板設計問題
板是建筑工程中主要承重構件,板可以將屋面、樓面的荷載傳送到周圍的墻或者梁上,所以,樓板設計出現問題將影響到梁、柱、墻等構件的安全。對整個設計要有周全考慮,否則易出現質量問題,甚至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以下問題是在樓板設計中經常發生的。
2.1 設計人員為了計算方便,或對板的受力狀態認識不夠,設計時簡單的將雙向板用單向板進行計算,出現計算假定和實際受力狀態不符合,引起一個方向配筋過大,另一方向只按構造配筋,導致配筋嚴重不足,造成板出現裂縫。
2.2 雙向板的有效高度取值偏大。雙向板在兩個方向都產生彎矩,因此雙向板跨中正彎矩鋼筋是縱橫疊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鋼筋應該放在下面,長跨方向的跨中鋼筋置于短跨鋼筋的上面,計算時應該用兩個方向各自的有效高度。有的設計為了省事或對板受力認識的不足,配筋計算而取兩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進行,以致長跨有效高度偏大,降低配筋,導致結構構件存在質量隱患,嚴重的時候出現開明縫的現象。
3、連續梁按單梁進行設計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陽臺邊梁的設計中。建筑結構設計者認為邊梁上荷重較小,對此不夠重視,加上為方便作圖受力分析,把本來應設計為連續的梁按單跨簡支梁進行設計,以致梁在支座處上部負筋配置量不夠。從而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區出現豎向裂縫,再發展到引起梁上部欄板出現豎向裂縫。該邊梁長度較長時,問題就會趨向嚴重化。加上該梁大多直接暴露在室外,受環境溫度變化影響,因為梁的伸縮受到挑梁或梁端柱的約束,梁內產生收縮應力,原已產生的梁上裂縫處是該收縮應力的作用點,將引起梁的支座附近沿整個梁截面四周裂縫貫通,以致梁承載力降低,對使用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4、懸挑粱截面高度選用過小
設計者一般比較重視對梁的強度和抗傾覆進行驗算,而對梁撓度的驗算卻有意無意的輕視了。如果梁高選用過小,會引起梁截面的受壓區應力過大,致使受壓區產生非線性的徐變。梁撓度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大,從而引起挑梁的變形,使梁板出現裂縫,挑梁變形越厲害,裂縫的寬度隨之加寬,房屋的正常使用也就會受到影響。據筆者現場觀察,挑梁的變形發展到后期,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區會有一定寬度的豎向裂縫出現。在支座附近剪彎作用影響下,豎向裂縫將會向下發展成斜裂縫,梁就基本上算毀壞了。當為托墻挑梁時,梁過大的撓度引起梁上墻體在梁支座附近出現一些裂縫,裂縫在梁支座處沿斜向延伸,越靠上面的梁縫就越寬。挑梁的截面過小也不利于結構的抗震,豎向地震作用對懸挑結構破壞程度更大。梁高小時,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比較大,梁的延性會減小,在豎向地震作用下容易發生脆性破壞,失去承載力。
5、承重柱截面高度設計過小
在六度抗震設防區,一些結構設計人員存在誤區,認為六度設防就是不設防,為了受力分析方便,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設計的很小,使梁柱的線剛度比加大。把梁簡化為鉸支梁,柱按軸心受壓來計算。這種方法降低了結構受力分析的難度,但也給房屋結構帶來了安全隱患。并沒有考慮到梁柱間的剛結作用,即忽略了柱對梁的約束彎矩,再因為柱截面的配筋較小,在結構受力時,因為柱頂抗彎強度的不足,將導致柱子在梁底附近將會出現一條甚至多條水平裂縫,形成塑性餃。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柱子就帶餃工作。這將對房屋的耐久性產生不利的影響,勢必會引起用戶的恐懼心理。這樣的結構抗震性較差,一旦遭遇地震,倒塌的可能性會很大,這顯然不符合現在抗震規范中“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
【結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全面、復雜的工作,作為一個結構設計人員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現在,由于時代的需求應該加強對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認識與研究,不斷地提高自身結構設計水平,結合實際敢于創新,使自己的房屋建筑設計更好的滿足當代的需求,更好的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莫雪輝 《深度探討如何提高建筑結構設計水平》[J] 科技資訊 2008(28).
[2] 紀榮洋 王文可 潘可明《建筑結構設計經驗探討》[J] 低溫建筑技術 2008.
[3] 程偉權 張文光 淺談建筑全框架結構及框剪結構設計布置 [J] 今日科苑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