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本文論述了毛石砌體的質量問題、通病,防止產生質量問題的施工方法、措施,并簡述了施工中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關鍵詞: 毛石砌筑、砂漿飽滿度、錯搓搭接、防止通縫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masonry freestone, common failing, prevent to produce quality problem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measures, and introduces th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problems.
Keywords: freestone BaoManDu, wrong in building, mortar lap, prevent the rub seam
中圖分類號:O2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住宅樓基礎、毛石擋墻、披坡及排水涵洞施工時,經常采用毛石砌筑。片石基礎質量的優劣嚴重形響結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在多年的砌筑施工中,存在著操作人員技術素質不穩定,施工中檢查不嚴,不能按規范要求進行。主要問題有:滿槽堆砌灌漿、內外不搭接,上下左右不疊排,砂漿強度低,有砂包、拉結石不標準且數量少等情況,致使基礎開裂、下沉和返工現象時有發生。
一、主要通病
(一)石材未桃選,質量差:毛石中夾雜有一些風化剝層和裂縫,表面有污痕、形狀細長扁薄和光錐,有水銹等。
(二)組砌方法不正確:如砌側立石、夾心墻、砌橋石、楔形石,無拉結石,灰縫過寬或過牢,四處不搭砌、干墊石及擺放不穩等。
(三)砌筑砂漿不飽滿,灰縫不均勻,存在孔洞、干縫、干墊石下空隙大,外側干縫等現象。
(四)砌筑時軸線外移,斷面尺寸偏差過大,分層砌筑高低相差過多,用小塊石和砂漿找平,形成軟弱低強度層。
上述幾類質量問題,嚴重影響砌體的整體性和強度,其原因除技術素質低、不熟悉操作規程和技術方法外,主要是沒有按操作規程進行細砌。
二、施工方法和措施。
(一)認真選擇毛石 石塊的大小應以外形尺寸和重量來區分。外形尺寸大于450×300×200,重量在50kg以上者為大毛石,作砌筑基礎骨架用,其用量應占砌體總量的65%~75%,才能保證基礎砌體牢固;外形大于350×200×150,重量在25kg以上者為中毛石,是基礎骨架的主要輔助配合用石;外形在200×150×100及其以下重量小于15kg為小毛石,主要起填充作用。在砌筑中,應根據已砌在基礎上表面石塊形狀,配合選擇不同大小的石塊,使該部位構造合理、穩固。
(二)毛石為不規則多石體,一般應挑選有兩個大致平行面的石塊,厚度必須大于200mm,其數量不少于40%,并要有一定量的拉結石,砌筑時應根據結構部位的實際形狀進行試配,根據面石、角石、腹石或拉結石等不同的需要認真選擇,拉結石長度一般大于400,外側石必須有一個較平整的面,角石三個面必須大致方正。
(三)對進場石材質量進行簽定。對操作人員在現場進行技術交底和質量要求,并以實物作示范,不能用風化剝層石塊,水銹石、表面污痕石,有裂縫塊石。對外形細長、扁薄和尖錐狀石塊不能作為拉結石。
三、砌筑砂漿和飽滿度的要求
(一)毛石基礎的砌筑砂漿多采用水泥砂漿,砂漿應使用經篩選合格的中粗砂,含雜質和泥量小于5%,由于操作的需要,砂漿必須具有較好和易性。因石材表石吸水率很小,自重大。要保持一定的灰縫,必須控制好砂漿的稠度,在氣溫超過30℃時,必須在拌合后2~3h內用完。嚴禁使用過夜砂漿。砂漿稠度以30~40mm為宜,并應根據氣溫進行調整。砂漿在高溫下必須覆蓋,停放時間不超過2小時,如有初凝現象,要增加水泥重量拌合后再使用。
(二)由于毛石形狀不規則,現行施工規范對毛石砌體的砂漿飽滿度只有定性要求。根據毛石砌體內部密實的需要,可將砂漿飽滿度定為75%,其計算式為:
飽滿度 = 毛石表面接觸面積/相鄰毛石間縫隙面積 ×100%
規范和驗收標準要求砂漿飽滿度密實,灰縫厚度20~30mm,在操作過程中虛鋪砂漿逐步壓實,由于石底面不平,砂漿厚度和密實不均勻,必須采取鋪砌法,加強施工過程中監督檢查促使之達到要求。
四、毛石砌筑方法和質量控制
毛石基礎砌筑形式一般有矩形、梯形和臺階形3種,由于基礎埋地較深,采用較多的是臺階形。臺階400~500mm高,兩側各收退100—150寬,按照高度及收退至基礎上部寬度。
(一)砌筑前必須驗基槽,地基土質和開挖寬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保證基礎片石兩側各有300mm寬的施工和檢查距離,也便于勾縫。砌筑時,根據龍門板上的中心線量出石基兩側的寬度,拉雙線進行,防止軸線位移和寬度偏差。對臺階式基礎,第一步先按兩條水平線的寬度砌下部第一個臺,砌完后大致找平經檢查合格,再把線收退到第二個臺寬度位置通線砌第二臺,直至頂部標高。
(二)砌筑基底第一皮(層)毛石時,要認真滿鋪底灰,以保證石塊下部能全部粘滿砂漿。鋪漿厚度宜為30mm,石塊擺砌平穩壓實后灰縫不大于20mm,攤鋪寬度要超出石基20mm,以保證毛石外側密實,水泥砂漿稠度以20~30mm為宜,用手握團松開不散為宜。第一皮料石應采用坐漿丁砌,上級階梯的料石至少壓砌下級階梯料石1/3。以大塊毛石為主,用量占80%以上。應盡量選擇外形必較方正,較厚的石塊,以上層收臺能壓上搓80mm為宜;砌筑石塊大面朝下臥砌,外皮和第一層高度大致相同時,填好內部空隙、腹石,并在較大縫處填塞小塊石,避免形成砂包 。
(三)在施工規范和驗評標準條文中把毛石砌體分為基礎和墻兩種類型。要求毛石墻每0.7m2墻石至少設置一塊拉結石,但對石基沒有明確規定,現場實際是:基礎底部較寬,而且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荷載較小又深置其中,按照要求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砂漿飽滿,不出現通縫和干墊石就可以不設拉結石。在底部寬度大于1m時,要選擇長度為砌體寬度2/3的毛石作為拉結石是較為困難的,既使選上,也會因重量過大而難以砌筑。 對于上部寬度400~600mm,高度大于1m時,為確保基礎砌體的整體性,每層毛石應隔1.5m左右丁砌一塊拉結石,上下兩皮拉結石的位置應錯開,立面形成梅花形。拉結石寬度:如果基礎寬度等于或小于400mm,應與基礎寬度相同;如果基礎寬度大于400mm,可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長度不小于基礎寬度的2/3。上部要壓住內外皮毛石灰縫60mm以上,當墻厚為400mm時要滿砌,而上下皮錯開。防止砌成夾心墻以及翻槎石、斧刀石、刀石和橋式等錯誤形式,影響墻體穩定性,并要嚴格掌握大小塊石搭配使用,立縫要小,用小塊石堵塞空隙,禁止石塊面碰頭,即平石上四塊石頭形式一個十字縫。
(四)砌筑過程半應有層與層,塊與塊之間的搭配。如只注意側面完整則會形成側立石的錯誤,由于與內部腹石不可能搭接壓槎,整體性極差。合理的配合應是內外搭砌,內外不搭砌壓槎長度應在80mm以上。搭接壓槎長度大于150mm以上者為拉結石。內外搭砌 是把上下層之間面石和腹石壓上槎,使塊與塊之間互相壓緊依靠,砌筑中容易出現的通縫有兩種:一是外表面出現大于500mm的通縫,這容易發現,另一種是砌體內部腹石的通縫為暗通縫,施工和檢查中不能只重視明通縫,后者對結構整體影響更大.
(五)第二皮毛石砌筑時,要根據砌筑處的位置現狀選石試擺,如果試擺合適就可在操作面上鋪漿。攤鋪時,把砂漿鏟在基礎的中部,鋪漿面積為試擺石塊底石的4/5以上。先把砂漿攤鋪40~50mm厚,再將石塊放上去,利用自重和移動的重量將砂漿壓擠開,壓緊后砂漿厚不小于20mm以保證粘結的需要。水平方向石塊之間的豎縫應先塞漿再填小塊石,需用小錘敲擊使縫內密實,然后在外側立縫用砌筑原漿隨手勾實,以免重新勾縫而增加工序。
(六)毛石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毛石砌筑的交接處和施工間歇超過2小時以上時應留槎,但必須留置踏步槎,槎口大小每級或每皮應不小于250mm,便于接槎時搭接,并防止已砌基礎碰撞松動。在夏季氣候干燥炎熱時,在開始砌筑前,基礎基石必須清掃并灑水濕潤,砌筑后的基礎應及時覆蓋并養護,時間不小于30分鐘,在基礎中有上下水、暖氣管溝通過時,要在砌筑時預留,禁止砌筑后再鑿石打洞,造成基礎松動塌陷。當基礎較長,設計有沉降縫時,應從縫處分段砌筑,縫邊選擇較平石面,防止砂漿碎石掉入縫內。基礎砌完后應自檢,對低于外側立面的灰縫,需補勾縫,使之略高于石面。有外側防腐防滲要求的基礎,在勾縫并養護達到強度后,先將表面清除干燥后,再進行防腐處理,如刷瀝清或涂料,涂刷厚度要均勻一致,不露石面,尤其是縫處更應刷到位,貼瀝清油氈塑料薄膜的要粘結牢固,壓槎搭接緊密,不翹邊空鼓.待整個基礎施工完畢后及時組織檢查驗收和監督認證。當確認合格后,及時回填,填土應干凈且無100mm以上的硬塊,并具有一定含水率,以保證夯實需要,夯實時,要防止碰砸防腐層或石塊,以保證基礎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