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議條形基礎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建筑設計時間:瀏覽:

  摘要: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就條形基礎施工各環節質量控制進行一些總結。

  關鍵詞:地基;條形基礎;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ba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every link of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some summary.

  Keywords: foundation; Bar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工程概況

  該工程基礎為條形磚基礎,樓層基礎的埋深為-3.5米。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故基礎采用機械大開挖。

  基礎大開挖—打龍門樁—基礎放線—30cm素砼墊層—條形磚基礎—地圈梁—基礎柱及陽臺挑梁—回填土。并挖“先運后進”澆筑順序,由于設有變形縫,故基礎施工可分段施工形成流水作業。

  一、土方開挖及邊護

  根據本工程特點,工程土方采用了二臺反鏟挖掘機從兩端同時開挖,采用機械大開挖,機械開挖至墊層標高以上100mm后,采用人工挖至設計標高。由于施工場地不足等問題,經有關單位同意,土方開挖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挖9~18軸(即伸縮縫處),等地圈澆筑完畢后在進行第二次開挖。

  二、基礎墊層施工

  (一) 澆搗C15砼墊層時,按每個臺段留置試塊3組,做試塊時請監理公司人員旁邊監督,送試驗室養護。

  (二)在墊層澆筑前要對土方進行修整,應用竹簽對基槽的標高進行標識。先用竹簽訂在基槽的中,然后用水準尺對其進行測定標高。在素砼澆筑過程中,將以這些竹簽的頂為基準,進行總體標高測定。在砼具體施工時,測量員應對全程進行控制施工。澆筑時采用泵送砼,由遠而近,并不得在同一處連續布料,應在2米范圍類水平移動布料,且垂直于澆筑,振搗泵送砼時,振動棒插入間距一般為400mm左右,振搗時間一般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對其進行二次復振。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采用平板振動器時,其移動間距應保證平板能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砼振搗完畢后,表面要用鐵筒滾壓及磨板磨平。

  (三)磚基礎施工

  1.基礎采用MU10機制粘土磚,磚的強度等級必須進行復試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提前1—2天澆水潤濕。其含水率宜為10%—15%.

  2.抄平設置皮數桿。放出墻身軸線。并將砌筑部位清洗清理干凈。表面平整度超過1.5cm的要用細石砼抹平。

  3.磚墻的砌筑形式為梅花丁式,砌筑方法為鋪漿法。其鋪漿長度不得超過750mm。砂漿標號為M10水泥砂漿。砂漿攪拌時應按配比單進行重量比配制。攪拌時間不宜小于120秒。隨拌隨用每次在3—4小時用完。

  4.砌筑時應在墻的轉角處及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處設置皮數桿。皮數桿應垂直放于預先做好的固定水平標高砂漿快上。砌筑時墻體最上一皮磚和最底一批磚,均砌丁磚層。

  5.磚墻的十字交接處。應隔皮縱橫墻砌通。交接處內角的豎縫應上下錯開1/4磚長,磚墻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起,對不能同時砌起的應留成斜搓長度不應小于斜搓高度的2/3。

  6.磚墻水平灰縫和豎向灰縫寬度宜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豎縫宜采用擠漿法或加獎法不得出現透明縫、死縫、假縫。嚴禁用水沖漿灌縫。

  7. 墻體與構造柱的交接處應留置馬牙槎及拉結筋。馬牙槎從每層柱角開始留置。先退后進。拉結筋為2¢6.5鋼筋。間距沿墻高不得超過500mm。埋入長度從墻的留槎出算起。長度不小于1000mm。伸入構造柱的長度為200mm。末端應做90度彎鉤。

  8.墻體砌筑完畢后應把墻體上的浮灰和雜物清理干凈,包括構造柱內的落地灰及浮灰。

  (四)鋼筋制作與安裝

  1.學習、熟悉施工圖紙和指定的圖集,明了構造柱、圈梁、節點處的鋼筋構造及各部做法,確定合理分段與搭接位置和安裝次序,本工程梁、柱鋼筋錨固長度為40D,搭接長度為48D,鋼筋保護層梁、柱為30MM。

  2.鋼筋應出廠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不同型號、鋼號、規格均要進行復試合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方可使用。

  3.I級鋼(直徑6至12MM盤圓鋼)經冷拉后長度伸長(2%至一般小冷拉,鋼筋不得有裂紋、起皮生銹、表面無損傷、無污染,發現有顆粒現狀不得使用。按施工圖計算準確下料單,根據鋼材定尺長度統籌下料,加強中間尺寸復查做到物盡其用。

  4.所下的各種不同型號、規格不同尺寸數量按施工平面布置圖要求,按綁扎次序,分別是堆放掛上標識牌,綁扎前要清掃模板內雜物和砌墻的落地砂漿灰,模板上彈好水平標高線。

  5.綁扎基礎構造柱鋼筋時,箍筋的接頭應交錯分布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平直部分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可間隔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構造柱與梁的交接處上下各500mm加密區,箍筋用φ6@100。牛腿梁應放在構造柱的縱向鋼筋內側。

  6.綁扎地圈梁,在模扳支好后綁扎,按箍筋間距在模板一側劃好線放箍筋后穿入受力鋼筋。綁扎時箍筋應受力鋼筋垂直,并沿受力鋼筋方向相互錯開。各受力鋼筋之間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并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Ⅱ級鋼筋的彎曲直徑不宜小于4d,箍筋彎鉤的彎曲直徑不小于2.5d,彎后的平直長度不小于10d,并做135。彎勾。在鋼筋綁扎好后應墊水泥墊塊,數量為8塊/M2。

  7.在鋼筋加工時不得亂鋸亂放,使用前須將鋼筋上的油污、泥土和浮銹清理干凈。綁扎結束后應保持鋼筋清潔。

  (五)模板施工

  1.構造柱模板安裝

  構造柱模板由側模、柱箍、支撐組成安裝前應先將構造柱內及鋼筋上的雜物和落地灰清理干凈,先安裝側模再安裝柱箍將其固定,為了保證柱模的穩定,柱模之間要用水平撐、剪刀撐等互相拉結固定。

  2. 圈梁模板的安裝

  圈梁模板支模采用扁擔支摸法系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磚處,每隔1m左右六一丁磚孔洞,穿50mm×100mm方木做扁擔,高應根據墻體50線確定,并在側板上釘托木,豎立兩側模板,用夾條及斜撐支牢,側板上口設撐木固定,側板上口的水平標高應根據墻體50線確定,復核梁的軸線位置。

  3.模板的拆除

  ⑴ 承重模板在砼強度能夠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能拆模。

  ⑵ 梁小于8m的砼強度要達到75%以上,懸挑部位應達到100%方可拆模。

  ⑶ 拆除的模板要及時清運,同時清理模板上的雜物,涂刷隔離劑,分類堆放整齊。

  (六)地圈梁、基礎柱及陽臺挑梁砼

  1.澆筑前應先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保證水電及原材料的供應,掌握天氣變化情況

  2.檢查模板的標高、位置及截面尺寸,支撐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鋼筋的規格數量安裝位置是否與設計符合。

  3.清理模板內的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并加以澆水潤濕,但不得有積水。

  4.砼的強度等級為C20,構造柱梁板采用機械攪拌

  5.澆筑構造柱時,砼的拌制應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控制,并控制水灰比及坍落度。攪拌時間不小于120S。澆筑前構造柱底部應先填50~100mm厚與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振搗時,要注意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并應避免碰撞鋼筋與模板。澆筑時應以最少的轉載次數和最短的時間從攪拌地點運至澆筑地點,使用振搗器時,要輕拔快插搗有序,不漏振,插入的深度不小于50mm,每一振搗的延續時間應使砼的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在沉落。在澆筑是要經常觀察模板,防止脹模。

  6.地圈梁振搗砼時,振動棒插入間距一般為400mm左右,振搗的時間應使砼的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在沉落。對于鋼筋密集部位,應先制定好措施,確保順利布料和振搗密實。在澆筑的同時應經常觀察鋼筋和模板,如有變形和移位,應立即采取措施處理。砼振搗完畢后,表面要用磨板磨平。

  7.澆筑結束后應進行砼養護,即覆蓋及澆水。在強度未達到1.2N/mm2以前不得在上面踩踏及安裝砌筑。

  (七)土方回填

  1.因工程現況,基礎回填分為二次回填(第一次回填至地圈梁處,第二次室內回填至-0.500米處,室外回填至-0.600米處),并且因施工場地有限等問題,經建設及監理等單位同意,分兩個施工段進行施工,先施工9~18軸,在進行1~8軸的施工。回填時采用自然土分層夯實。

  2.本工程土方采用人工回填,鋪平、機械打夯,打夯遍數為3~4遍,每批回松土20cm,其夯實厚度在15cm左右。填土時,應保證邊緣部位的壓實質量,填表土后將填方邊緣寬度填寬0.5m。

  3.回填前,將坑內樹根、木料等雜物垃圾清理干凈,將洞、坑積水抽干,清凈淤泥砂,將挑擔洞用細石砼堵實,并保證墻體及砼強度達到一定的要求,在土方回填時不致于損傷方可回填。

  4、基坑(槽)回填時應在兩側或周圍同時進行,基礎墻兩側標高不可差太多,以免把墻體擠歪,不得隨意填滿一處,再回填下處。

  結束語

  條形基礎施工是一項環環緊扣的工程,每個環節都關系著施工的質量。在做到上述各項工作的同時,各個施工環節必須嚴格施工,確保條形基礎工程施工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县| 怀仁县| 乌苏市| 芜湖县| 扎囊县| 册亨县| 托克托县| 乌海市| 平安县| 育儿| 惠州市| 武隆县| 南宁市| 平定县| 文山县| 博乐市| 榕江县| 手游| 金溪县| 西安市| 巴青县| 抚顺市| 太康县| 宜川县| 安多县| 尼勒克县| 德惠市| 韩城市| 罗甸县| 屏山县| 黑山县| 鲁甸县| 灯塔市| 昭苏县| 崇阳县| 渝中区| 安多县| 拉萨市| 长武县| 轮台县| 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