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城鎮化建設也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其對房屋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房屋的安全、穩定是建筑的基礎,與人們的身命財產息息相關,尤其是在自然災害來臨時,房屋的抵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人們的安全,因此,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本文在探究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現狀,并總結出一些相應的設計要求創新策略。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引言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跨越地區較大,每個區域的地質特征有所差異,一些地區處于地震多發地帶,這對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地震來臨時,人們沒有及時的逃出房屋或跑到空曠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房屋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就決定著人們的安全。目前,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尤其是城市地區,樓層越高,對房屋建筑結構的強度和延展性要求越高。因此,有關人員應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設計房屋建筑結構,從而使房屋更好的抵御地震災害。
1.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的意義
現階段,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居住房屋要有足夠的穩定性之外,還要有合理的布局且要美觀實用,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房屋建筑設計者應不斷的創新房屋結構設計,在確保房屋足夠安全的基礎上,盡量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房屋建筑需求。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與人們的身命財產安全及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國的地震監測技術處于發展期,在某些方面還有待提高,為保障人們的安全,使人們有效避免地震帶來的災害,房屋建筑結構設計者應充分考慮建筑結構的抗壓性、延展性和抗彎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確保房屋的安全、穩固,為人們提供可靠的居住場所,從而避免我國經濟損失,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
2.我國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現狀
2.1框架房屋設計方面
目前,在我國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主要在這幾方面存在問題:橫向剛性結構的分布設計方面、分析主體地震方面、填充墻設計方面。首先,在剛性分布結構上,一些房屋建筑設計者為改變剛性結構在平面的分布情況,會使地震內力的分布狀態發生改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房屋的結構,使得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出現薄弱層,這降低了房屋抵抗外界干擾的性能,很容易造成房屋坍塌。
其次,從分析主體地震這一方面來講,現階段,我國的地震分析工作還有待加強,有關工作人員對地震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震的預警工作,導致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撤離建筑物。在實際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設計者比較注重填充墻的側向剛度,忽略了垂直填充墻的抗震性,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震動周期,但房屋的穩定性較差。
除此之外,在填充墻設計方面,一些設計者沒有規范合理的設計房屋的填充墻,這不僅影響建筑主體的結構,也降低了房屋的抗震性,從而給人們帶來安全隱患問題。另外,在房屋建筑過程中,如果填充墻出現裂縫、坍塌的現象,則會給整個房屋建筑帶來安全隱患問題。所以,有關工作人員在設計房屋填充墻之前,應考慮全方面因素的影響,做好位移角度的限制工作,有效避免非結構的構件出現裂縫,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房屋建筑材料的質量會對房屋填充墻性能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有關工作人員應充分考慮填充墻的剛性,合理的設計房屋結構。
2.2砌體房屋設計方面
在房屋建筑結構的砌體房屋設計中,主要涉及到:城市住宅磚房建筑、砌體房屋頂層和底部結構、砌體住宅結構、多層砌體建筑這幾方面。首先,在城市住宅磚房建筑方面,一些現代化建筑物的高度越來越高,層數越來越多,一些人為取得更大的盈利,在房屋建筑中會出現建筑物超高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房屋建筑結構的合理性。
其次,在砌體房屋頂層和底部結構方面,人們對房屋的空間要求越來越高,一些人在公共建筑中,采用“混合型”的建筑設計,簡化了房屋的框架結構,使得房屋建筑缺乏穩固性。
除此之外,在砌體住宅結構方面,大空間、大客廳、大門洞以及大開間設計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砌體住宅結構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設計者為讓使用空間變大,忽略了墻體厚度,造成砌體住宅結構設計的不合理,從而使得房屋的抗震性達不到預期效果。
另外,在多層砌體建筑方面,由于一些房屋結構設計者不具備足夠的設計經驗,為追求房屋建筑的美觀性,設計者忽略了多層砌體的圈梁設計,導致其與構造柱之間缺乏連接,這種多層砌體建筑的不合理性,造成安全通道和樓梯設計不合理,從而者給人們的逃生行動帶來一定的困難。
3.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求創新策略
3.1合理的選擇房屋建筑場地
合理的選擇房屋建筑場地,是避免地震影響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所以,房屋建筑結構設計者應做好建筑地址的實際考察工作。首先,有關工作人員應認真考察場地土質情況,避免軟土對房屋建筑的影響,確保房屋地基的穩定性,減少坍塌事故。其次,在選址時,應盡量避免在河流、山地旁邊選址建筑,從而有效避免洪水和山體滑坡的影響。
3.2做好房屋結構的基礎設計
房屋結構的基礎,是確保房屋穩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有關人員在設計房屋結構的基礎時,必須從房屋結構的整體性以及房屋結構的抗震性等方面來綜合考慮。房屋建筑的相同結構單元基礎盡量在相同性質的地質上,相同結構單元應采用同一種基礎形式。當地基為軟弱黏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嚴重不均勻土層時,有關人員應加強地基的基礎整體性和剛性,避免房屋結構因地震引起的動態和永久的不均勻變形。
3.3選擇合適的建筑結構體系
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側向作用力成為結構所要抵御的主要作用力,因此,確保房屋結構在側向作用下的剛度,成為房屋結構設計的重點。不同的使用材料,所適用的結構高度不同;不同的結構構成,適用的房屋結構高度也不同;另外,不同的荷載狀態,房屋結構高度也不同。結構的整體變形以剪切變形為主要特征,同時較低樓房的層數較少,重量較小,對結構材料的強度要求不高,在低矮建筑中,磚石砌體結構是常見的房屋建筑結構形式之一。
高層建筑結構則不同,其層數多,總重大,每個豎向構件所負擔的重力荷載很大,結構的整體變形以彎曲變形為主。為有效減少豎構件的截面,這就要求結構材料具有較高的抗壓、抗彎和抗剪強度。層數較多的高層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層數更多的特高層建筑房則以采用鋼結構、混凝土鋼組合結構為主要房屋建筑結構。
4.結束語
由此可見,做好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工作,是確保房屋安全穩定的基礎,因此有關人員應合理的選擇房屋建筑場地,做好房屋結構的基礎設計,并選擇合適的建筑結構體系,不斷優化框架房屋設計和砌體房屋設計,在提高房屋的抗震性的基礎上,盡量滿足人們對房屋的多元化需求,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從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偉.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9).
[2]謝添龍.論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應用[J].農家科技,2019,000(002):232.
[3]馮國將.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求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No.252(06):75.
推薦閱讀:建筑工程材料論文怎樣發表評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