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均圍繞著人們的“衣食住行”人類生存的四大要素,居住建筑在社會生活這種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們對居住建筑的研究已不僅局限于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人們所需的生存空間和回歸場所。因此殘疾人和老年人是社會特殊并且困難的群體, 這個群體更需要社會的理解和支持,要求充分參與社會生活, 能夠獲得與正常人一樣平等的權利,所以現代建筑應以人為本,從對人關心服務的觀念出發,為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提供良好的生存和活動場所。無障礙建筑設計確保了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人群行動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回歸社會主流, 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這不僅體現了社會對他們的關懷,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城市的社會文明程度的水平,同時對建筑師也提出了更高的無障礙設計要求。
關鍵詞:社會意義、無障礙設計、空間設計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re around people's "the basic necessities" human survival of the four elements,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ocial life is such an important position. People's living building research has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building itself, more important is the people living space and to return to the place. So the disabled and the elderly is special social and difficult group, the group needs to be more 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support for full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life, can get with normal person equal rights and so modern buildings shall be people-oriented, from care for people of the service conception, for all people, especially the elderly, the disabled, children, and provide good survival and activity places. Barrier-free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ensure that the disabled and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s, such as freedom of action, make its can equal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life and their return to the mainstream of the society, enjoy the social material culture results. This reflects not only the social caring, also from a side, reflect a country, urban social civilization degree of level, at the same time for architect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barrier-fre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social significance, barrier-free design, space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公民社會理念是在西方社會中孕生并發育起來的,它長期為西方學術界所重視,在馬、恩著作中也經常被使用。公民社會社會理念于近一、二十年間的復興與拓深,幾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稱之為全球性的公民社會思潮。無障礙在當今社會倍受重視,我國是以道德與法相結合的國家,從古至今道德是我國從未變的基本。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斷在強調民生,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是健全的人還是殘疾人都需要擁有完美舒適的生活環境。無障礙設計不僅讓社會擁有愛的氣息更讓我國殘障人士得到應有的關愛,這一設計同時也推動著國民經濟并與社會體系密切相連。我國為規范建設無障礙設施,國家建設部下發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其中有24條為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條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開始執行。可見無障礙是我國在建筑設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1.公共建筑實施無障礙設計理念
科研建筑必須實施無障礙建設;在建筑的庭院人行通道和停車車位、入口、入口平臺及門、水平與垂直交通、接待室、會計室、報告廳、審判廳、公共廁所、服務臺、公共電話、飲水器等部位必須建設無障礙設施。服務建筑必須實施無障礙建設;在建筑的入口及門、水平與垂直交通、營業區、飲食廳、游樂用房、顧客休息與服務用房、公共廁所、公共浴室、客房與公共部分、總服務臺、業務臺、取款機、查詢臺、結算通道、公用電話、飲水器、停車車位等部位必須建設無障礙設施。紀念建筑必須實施無障礙建設;在建筑的庭院、人行通路、停車車位、入口、入口平臺及門、水平與垂直交通、接待室、休息室、信息及查詢服務、出納、目錄廳、閱覽室、展覽廳、報告廳、陳列室、視聽室、公共廁所、售票處、總服務臺、公共電話、飲水器等部位必須建設無障礙設施。體育建筑必須實施無障礙建設;在建筑的家院、人行通路、停車車位、入口、入口平臺及門、水平與垂直地交通、前廳、休息廳、觀眾席、主席臺、貴賓休息室、舞臺、后臺、排練房、化妝室、訓練場地、比賽場地、廁所、浴室、售票處、公用電話、飲水器等部位必須建設無障礙設施。醫療建筑必須實施無障礙建設;在建筑的站前廣場、人行通道、庭院停車車位、入口及門、水平與垂直交通、售票行李托運、提取寄存及商業服務區、登機橋、天橋、地道、站臺、引橋、及旅客到達區、門診用房、急診用房、住院病房、療養用房、放射、檢驗及功能檢查用房、理療用房、公共廁所、服務臺、掛號、取藥、公共電話、飲水器及查詢臺等部位必須建設無障礙設施。園林建筑必須實施無障礙建設;在建筑的庭院人行通路和停車車位、入口、入口平臺及門、水平與垂直交通、教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操場、游泳館、觀展區、表演區、服務臺、公用電話、飲水器等部位必須建設無障礙設施。
2.對信息交流無障礙的分析
信息交流無障礙主要是要求: 公共傳媒應使聽力語言和視力殘疾人能夠無障礙的獲得信息, 進行交流, 如影視作品, 電視節目的字幕和解說, 電視手語, 盲人有聲讀物等。
消除心理上的障礙、媒體方面的障礙、社會制度的障礙以及物理環境方面的障礙、任何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參與社會活動, 無論是身體有殘疾的人還是沒有殘疾的人, 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能安心的生活;創建一個針對全人群的, 不在區分殘疾人和健康者的使用形式, 無論是殘疾人士、老年人群都能享有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設計為全社會使用, 健康和諧無障礙生活環境是研究視覺信息無障礙設計的意義所在, 也是目前城市無障礙建設發展的方向。
視聽覺信息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現在很多現代圖書館里為方便盲人無障礙操作電腦, 在特定的電腦中配置盲人專用軟件,設計無障礙網頁, 方便盲人、弱視者、色盲者通過網絡使用圖書館資源。為了方便聾啞讀者觀看多媒體視盤, 視聽資料室收藏手語字幕的盤, 體現圖書館處處為殘疾人著想的服務理念。
聽覺障礙者在殘疾人群的比重也很大。手語是幫助聽覺障礙者與健康者之間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方式, 我國對于手語服務的意識逐漸提高, 在我國很多城市如寧波、北京等推廣中國手語培訓。以方便廣大社會工作者和市民和聾啞人之間的交流勾通。
3.建筑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原則
3.1細部構造
建筑無障礙主要細部構造設計建筑無障礙設計除了對建筑空間要素的宏觀把握外,還必須對一些通用的細部要素,如出人口的坡道、水平與垂直交通、公共廁所、公共浴室等細部構造,做細致人微的考慮。出入口平臺寬度應滿足規范要求,無障礙入口和輪椅通行平臺應設雨棚。有高差時,臺階和坡道的設置應滿足規范要求,并滿足防滑的要求。出入口周圍至少要有1.5mx1.5m以上的水平空間,以便于輪椅使用者停留。室內水平交通系統室內水平交通系統的基本設計原則是力求平面減少轉折,各層功能分區明確,流線簡潔清楚,標識清晰完備。建筑物中供殘疾人使用的走道與地面以及各種門的設計應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為殘疾人提供切實有效的無障礙環境。
3.2室內設計基本原理
室內垂直交通系統室內垂直交通系統的基本設計原則是減少高差,避免高差突變,所采用的垂直提升機械設備便于殘疾人使用。樓內電梯設計當建筑進行無障礙設計時,電梯的選用應從殘疾人的行為特點出發,選擇殘疾人專用客梯。在進行樓梯設計時,除了滿足規范要求外,作為設計人員應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名行動不便者,從最基本的設計元素出發進行設計。消防疏散殘疾人的疏散速度比正常人要遲緩,因而在設計過程中對各項疏散距離的控制較之消防規范的規定更為嚴格,應盡量避免有可能在疏散過程中折返的袋狀走廊的出現。對于輪椅使用者來說,建筑中的樓梯是疏散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礙,而平時最適于使用的電梯在火災時會被限制使用,因此,在大型公建中以及那些殘疾人為主要受眾人群的建筑中,設計避難區是最好的選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每層靠近交通核的位置設計避難間,并通過易識別的手段,給予他們提示,那么無法通過樓梯疏散的人員可以在此等待專業救援,為便于火災時煙氣的排出和專業人員從外部進行援救的需要,避難間可設置大面積的外窗或陽臺,同時其位置也便于消防云梯的架設。
4.結語
綜上所述,人們對建筑設計舒適與社會和諧不斷關注,并且實施人性化設計深入貫徹到每一個建筑設計功能使用的細節中去,無障礙亦是今后所有建筑設計中都要考慮,加強的設計趨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老齡化的加快, 老年人和殘疾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心和社會的重視。設計者在進行建筑設計時, 首先考慮這部分人的特殊需求, 盡最大可能地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使人和環境和諧共處,創建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王珍吾.建筑環境設計呼喚人文關懷——感悟無障礙環境設計[J].城市開發,2003,(4).
[2]陳洪偉.關于無障礙景觀設計的思考[J].裝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