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通過對廉租房建筑方案設計引發的思考,闡述廉租房建筑方案設計的特點,指出保障性住房首先在設計上就要以提升居民品質為宗旨,建設和諧社會。
關鍵詞:空間集約化 多適應性及可變性 三明主意戶型
前言
2009年5月底,應自治區建設廳《關于開展自治區廉租房優秀方案征集活動的通知》,我設計院號召建筑師積極參加,我在確保正常工作的同時也積極參加了此次方案的設計當中,并在此次評選過程中獲得了三等將。
廉租房是針對低收入的社會群體,面積控制在50平米以內,是一種政策導向。首先我們要走出誤區,廉租房不是低標準的簡陋住宅,它應該是面積適度、功能合理、設備設施齊全的住宅,并且盡可能的應用成熟但價格適當的先進技術。保障房不是低品質的劣房,它同樣應達到國家的建設標準,要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
為此保障性住宅更要依靠住宅產業化現代化,通過技術進步采用一些技術先進實用的技術,有效的交底建筑成本和運行費用,減輕居住者的負擔。從而可以看出,舒適高雅不是豪宅的專利,小戶型的廉租房也完全可以達到這一要求。
本著這一政策性指導和設計理念,我在此次設計中站在保障性人群當中來深入思考,精心設計“我們的家”。希望在大城市中能用這小小的住宅所保函的愛給千家萬戶帶來希望和美好的明天。
該方案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設計:
(一) 三明戶型的設計理念,更好的保證居住的質量和健康。“三明主義”戶型:(1)明廚,廚房直接通風采光,在陽光的陪伴下增加了烹調的情趣。(2)明衛,雖然是廉租房小戶型,衛生間的直接通風與采光改善了居住環境。(3)明廳,陽臺與起居室的過渡連接是思緒的延展。
(二)空間的集約化利用,創造出小戶型多用途空間。設計上重視空間的“精細化、集約化”,避免死角和空間的浪費,合理利用每一寸面積。從空間的布局到家具的擺放、儲物空間的設置 每一處細節都以空間的最高利用率為出發點,創造出“小戶型、大用途”的生活空間。
(三)住宅的多適應性,給不同家庭構成的人群帶來不同的居住空間。以不同的生活對象,家庭構成為藍本,創造出自由自主的空間,戶型設計方正合理,功能分區,干濕分離,戶型均全面引入動靜分區的設計理念,全面考慮使用尺度,既不浪費又不感到局促。
(四)空間的可變性,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住宅進行改造.結構規整,該設計綜合考慮其空間布局方式與經濟性,其結構為磚混結構,結構規整、合理、可塑性大,考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一梯四戶的空間在不變其結構形式與大的變動的同時通過不同整合方式將其靈活的變為一梯三戶和一梯兩戶,且改變后的戶型布局合理,功能明確,以適合不同需求的人群居住。
(五)節能的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為住戶帶來更多的便利。方案外形簡潔,進深適宜,有利于節約用地,本方案外墻相對規整,體形系數0.26,小于0.3有利于節能要求。外陽臺掛太陽能集熱器,符合節能發展要求。本建筑根據各地方節能的要求不同,外貼80-100厚XPS保溫板,外窗采用四腔三密封節能塑鋼窗:節約能源,充分體現出廉租房的可居性,可持續發展性。
結語
本方案是本著一人為本的原則進行設計,在較小的面積內爭取最大的使用要求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創造出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通過精心設計體現人性化的關懷。
廉租房的設計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低收入者的需求出發做了一些設計研究嘗試,但是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學習,如廉租房的小區規劃、公共設施配套、工業化建造等,需要各個相關專業領域的有識之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