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影響,而日本古典園林主要是受到佛教尤其是禪宗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現世享樂中世俗審美情趣,而日本古典園林則崇尚來世向往、否定現世的愴苦意境美。日本枯山水以小見大的禪宗理念和布局,給全世界各個地域園林產生了極大震撼。
關鍵詞:日本 古典園林 現代景觀 佛教 枯山水
當下, 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現代園林手法風格的交流發展猛烈沖擊著中國古典園林。在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對西方藝術的借鑒中, 存在著零零星星、片段式、符號式拷貝的現象, 一些景觀作品中西方現代景觀符號和中國古典園林要素相互混雜, 將代表不同風格的元素簡單的堆疊, 缺乏對原有審美意義的繼承和文化特征的分析。而同屬于東方園林體系的日本枯山水園林作為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古典園林藝術, 在現代景觀的發展進程中, 設計師把握其內在的特色和深層文化的思索, 同時又融入了現代藝術的精髓, 使得枯山水藝術在現代景觀中的運用越來越廣, 形式越來越豐富, 功能上越來越滿足現代人的需要。探討其成功的經驗無疑能給中國古典園林的繼承和發展提供借鑒。
1.日本枯山水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佛教很早即從中國傳入日本,至今為止在日本造園界仍廣為使用的枯山水 的手法,就是中國佛教影響的結果。
公元13 世紀, 禪宗傳入日本后, 給日本的庭園設計帶來了嚴謹的新思想, 它從根本上不同于愉悅性庭園, 為了體現僧侶們所追求的苦行, 淡泊的生活以及自我約束, 開花植物很少被使用, 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華而不實、轉瞬即逝的東西會分散教徒們的意志, 而永不變色、令人平靜的長青樹、苔鮮、沙地、礫石和巨石被認為是最適宜之物。庭園中的這些東西并不只限于表現本身的含義, 還代表著與自己不同或大于自身的東西、它們可以分別代表海洋、山川、島嶼等, 僧侶們認為若能從這些小東西所代表的含義中理解大自然, 就證明了佛教精神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真理。以這種思想為主導, 在后來的一些廟宇中,逐漸取消了大樹、灌木、橋、島甚至水, 只留下巖石、起伏的沙地和在蔭暗處偶然長起的斑斑苔醉, 以這種方式構成的作品即‘枯山水”,至今, 在日本仍廣為流行。對于西方人來說,這種庭園很難被理解為山水園, 它們似乎更象抽象的繪畫或雕刻,對于許多日本人來說, “ 枯山水” 是精神庭園, 是可以喚起無盡想象的最精美的庭園。
2.枯山水的基本特點
枯山水藝術與中國的自然山水園有很大的差異,主要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1)有明顯的邊界限
一般枯山水庭園都建成在平坦的長方形地面上,而且通常由一道籬笆、泥墻或高高的樹籬與外界隔開,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永恒不變的東西。和許多其他種類的日式庭園不一樣,枯山水庭園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又是通過周圍的圍墻加以突出的。
(2)一般不能進入
傳統的枯山水庭園是專門供人從寺院的閣樓或是高處觀看的,除非是為了進行打掃,否則誰也不許進入庭園。
(3)植物修剪嚴格
枯山水庭園里按設計種植的樹木和灌木,必須經過嚴格的修剪,以使其形狀不變。在日本的傳統枯山水庭園中,植物與置石都充滿著佛教的意義與內涵。
(4)含義深邃
雖然有些枯山水庭園逐漸喪失了象征的意味,而且變得越來越一絲不茍和抽象,最后只剩下了沙子、巖石、苔蘚。這種庭園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實際上它是所有日式庭園里面最抽象和深奧的一類庭園,其意義取決于每一塊巖石的質量、美感、形狀。
3.枯山水藝術的精神內涵與意境
枯山水注重形式,忽視了真山水的質感,但是卻利用材料的質感取代了山水的質感。枯山水的特點是拉開與真山水的距離,其實都是禪宗思想造成的人與世界之間的對立緊張的關系在枯山水中的反映,但它們卻無疑地成就了枯山水的藝術感染力。
(1)凝固(永恒)之美。
園林中的庭園作品強調形式的簡樸和質料的原拙,著重強調表現材料本身的質感,并把它推到一個無以復加的地步,以突出藝術意境中的凝固(永恒)之美。為突出“永恒”感和“滄桑”之美,枯山水采取了兩種措施。一是抽離了質料山水的形式;二是去掉了真山水的質感,移花接木采用了砂石等質感。
(2)枯淡之美。
枯山水作品的悲涼意境,一方面來自于“枯”,枯山水作品具有山水的形式,而沒有山水的活力和生命。另一方面作為山水質料的砂石,在人類短暫的生命中表現出超越生命的品質。再一方面,砂石質感的冰冷、粗糙,本身帶給人一種與溫暖和親切相對立的情感——一種冷漠和寒苦。這種“時間的凝固”和“自然的無心”也正是日本枯山水園林所追求的意境。枯山水園林幾乎摒棄了所有動態的景觀;也基本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寧靜、永恒的景觀氛圍。那樹木、巖石、白砂、土地,寥寥數筆卻蘊涵著極深的寓意,它們是森林、島嶼、海洋,它們就是凝固而永恒的宇宙。
4.日本枯山水造園特色在現代景觀中的傳承和發展
現代景觀設計從傳統園林中汲取精髓,在傳統藝術與現代景觀融合的方法上:首先,沿用枯山水庭園的基本造園布局和要素,以石塊、白沙抽象地表現山川大海,創造高度寫意的園林;其次, 在局部造園材料或構圖運用上又表現出與傳統園林不同的時代感與多樣化的趣味。
(1)石園
石園位于日本福崗安田火災保險大樓前庭園。庭園地面較低,有幾級臺階和室內休息大廳和街道人行道相接。平坦的園地面基本鋪滿了白石子,中間擺了一只不銹鋼拋光圓錐體。庭園內散落的步石看似隨意,卻透出傳統日本置石的精神。
設計師對內外空間關系的理解和處理手法來自傳統日本建筑和庭園。 造園手法簡潔凝練, 散落的步石、一株小喬木和豎立在白砂上的拋光金屬圓錐體, 全園無遮無擋。園中僅有的一棵樹似乎又提醒著現代人們自然關懷和安全感的缺失。這種傳統枯山水園與現代材料強烈的對比, 使人們對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的矛盾進行反思。
(2)拼合園
拼合園是馬塞諸塞州劍橋市懷特海德生物化學研究所九層實驗大樓的屋頂花園,只有70㎡。設計師瑪•舒沃茲從生物學的基因重組中得到啟發, 認為世界上兩種截然不同的園林原型可以象基因重組創造新物質那樣, 將體現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院和展現人工幾何美的法國庭院拼合形成矛盾體景觀。
庭園中日本枯山水園, 形式布局較為傳統, 但材料運用十分大膽, 綠色水砂模仿傳統枯山水大海的形式, 以黃楊球代替了巖石和苔蘚。法國庭園部分為整形的樹籬園, 種植了開花植物,兩種園林形式被對角的斜線分開,風格鮮明的對立無形中是對傳統園林的挑戰。
5.結語
日本禪寺創造的枯山水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藝術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把“枯山水”喻為用眼睛去品味的茶道。日本枯山水發展至今備受歡迎,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間和降低成本。這一點恰與日漸擁擠的現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們已經將這種藝術從寺院搬到現實社會中,既增加了藝術氣氛,又拓展了空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枯山水藝術的借鑒和應用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天的社會是個多元文化沖突、碰撞、融合的社會,人們往往浮躁,設計往往急于求成。而禪宗寧靜的思想,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或許可以將一種平和的感覺引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讓人們承受巨大壓力和困擾的心靈有所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