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通過對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新建建建筑物防雷裝置跟蹤檢測和竣工驗收工作在目前的防雷工作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否將驗收工作做好需要提高技術水平。本文就作者在驗收工作中遇到的常見問題,根據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做出回答。
關鍵詞:防雷驗收、自然接地體設置
1引言
新建建建筑物是防雷裝置跟蹤檢測和竣工驗收工作的對象。其中占據主體的是普通民用建筑。因此,檢測人員應該熟悉建筑電氣中有關防雷和接地的內容。
雖然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已經發布實施,對防雷檢測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包括GB/T21431在內的防雷技術規范,如GB5005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和GB50343《建筑物內部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其針對的對象是獨立于建筑本身設置的防雷裝置。由于現在的建筑大多為鋼筋混凝土建筑,防雷驗收的對象大多利用建筑物內部鋼筋作為防雷裝置。
2 總體要求
利用建筑物內部鋼筋做防雷裝置的優點是:安全、可靠、使用時間長、最少的維護工作、不用采用鍍鋅鋼材、不影響建筑的立面裝飾。但由于其主要利用結構鋼筋屬于隱蔽工程,電氣安裝人員應實現同土建施工人員協商互相配合施工。常見的問題有:預埋接地端子被水泥封住找不到;接地裝置及引下線間的搭接鋼筋妨礙插筋被土建人員隔斷。
作為接地體的鋼筋之間及其與引下線之間的連接通常采用搭接焊,焊接長度應達到如下要求:
2.1 鍍鋅扁鋼不小于其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當扁鋼寬度不同時,搭接長度以寬的為準)。敷設前扁鋼需調直,煨彎不得過死,直線段上不應有明顯彎曲,并應立放。
2.2 鍍鋅圓鋼焊接長度為其直徑的6倍并應雙面施焊(當直徑不同時,搭接長度以直徑大的為準)。
2.3鍍鋅圓鋼與鍍鋅扁鋼連接時,其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
2.4鍍鋅扁鋼與鍍鋅鋼管(或角鋼)焊接時,為了連接可靠,除應在其接觸部位兩側進行焊接外,還應直接將扁鋼本身彎成弧形(或直角形)與鋼管(或角鋼)焊接。
2.5除埋設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頭外,其它應有防腐措施。
搭接用鋼筋應該為Φ10以上鋼筋。若雙面焊接不方便,可以才用單面焊接,但焊接長度應該增加到鋼筋直徑的12倍。
焊接質量應達到標準,焊口禁止存在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及焊渣處理不干凈等現象。因為焊渣的存在不利于鋼筋與混凝土結合,由于其中的化學物質對鋼筋有腐蝕作用且其導電性較差,所以焊渣必須敲除。
利用基礎、圈梁、柱子或剪力墻內鋼筋作為防雷及接地裝置,應該至少使用并行的兩根鋼筋,并在適當位置將二者連接。這樣有助于增強接地及引下裝置的可靠度。
3 接地
自然基礎接地裝置安裝工藝流程:確定連接鋼筋組數、位置及連接方法→接地體連接→引下線干線敷設、預留及標志→驗收。
電氣安裝人員應實現同土建施工人員協商,應事先確定利用鋼筋的組數、位置和連接方法,各專業人員互相配合施工。
在利用作接地體和引下線的鋼筋上做好標記,檢查是否形成閉合網格,有無差錯或遺漏。
作為接地裝置使用的鋼筋之間及其與引下線之間,應用搭接鋼筋焊接。
4引上線及等電位端子
在設置接地體時,引上線(防雷裝置的施工順序必須由下至上)和等電位的預留端子應提前設置好,確定并記錄下設置的位置并用鋼絲綁扎固定,防止澆混凝土將其掩埋找不到位置。
當主筋采用窄間隙電弧焊或電渣壓力焊等熔焊連接時,不需做附加跨接線,當主筋采用搭接連接或螺紋連接時,必須搭接焊或焊接鋼筋跨接。
引上線隨鋼筋逐層串接至頂層,焊接出一定長度與接閃器連接。注意在施工中,每處引下線利用的兩根鋼筋均應伸出女兒墻與避雷帶連接,并且在引上線的頂端將兩根鋼筋跨接。
引下線的設置間距應該是規范要求的一半,及引下線數量增加一倍,且設置位置應該對稱分布,以有利于增強電磁屏蔽。
電纜橋架的起始端和終點端應與接地網可靠連接,全長大于 30m 時,增加與接地干線的連接點。電纜橋架連接部位宜采用兩端壓接鍍錫銅鼻子的銅絞線跨接??缃泳€最小允許截面積不小于4㎜2。
5接閃器
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的第3.3.5條:“建筑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礎內的鋼筋作為引下線。本規范第2.0.3條二、三、八、九款所規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為接閃器”以及第3.4.3條:“建筑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礎的鋼筋作為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規定了可以使用暗敷避雷帶,但又在條文說明中規定了利用屋頂鋼筋作接閃器,其前提是允許屋頂遭雷擊時混凝土會有一些碎片脫開以及一小塊防水、保溫層遭破壞。
在國家標準圖集03D501-3《利用建筑物金屬體做防雷及接地裝置安裝》的第8頁指出:“當利用屋面預制挑檐內鋼筋作為接閃器時,取消柱頂φ10mm預留圓鋼”。說明國家標準允許利用屋面內鋼筋做暗敷避雷帶。但又給出建議:“在此不建議利用屋頂周邊混凝土內的鋼筋作為接閃器,因閃電擊中鋼筋時,鋼筋表面的一小塊混凝土會出現崩塌現象,并且崩塌的水泥塊比從多層建筑物屋頂落到地面的水泥塊動量(mv)要大得多”。
某三類防雷建筑物,取建筑物高度30米,包括女兒墻,明裝避雷帶支架高0.1米,計算30.1米避雷帶在30米女兒墻高度的保護寬度。通過計算可以得出在30米高度,避雷帶的保護寬度只有0.0576米,也就是說,該避雷帶必須距女兒墻外沿少于5.76厘米才能保護到女兒墻的外沿。
可見明敷避雷帶的保護范圍是非常有限的,而暗敷避雷帶更難以起到保護作用。因此,暗敷避雷帶是禁止的,特別是高層建筑。
關于避雷帶的另一常見問題是:由于屋頂外加雨檐或采用干掛大理石裝飾,女兒墻的寬度遠大于普通的24墻。因此,高度在10~15cm的避雷帶起不到應有的保護作用。敷設在飄架上的避雷帶也存在此問題。據筆者所知今年夏天鄭州市區有兩棟樓遭到雷擊,屋角處女兒墻被擊破。
為解決此問題,應該使避雷帶敷設高度增加,或者使避雷帶支架靠外側敷設(如圖3)。為保護屋角等易受雷擊部位,可以在避雷帶上加設避雷短針。
6 結語
本文根據驗收工作中的常見問題,結合有關技術規范提出了解決方法。
建筑物防雷裝置跟蹤檢測是一件長期細致,涉及面廣的工作,建筑物防雷裝置的優劣需要我們從設計入手,審核把關,施工監督等各方面來實現。例如,雖然圖紙設計的引下線間距大都符合規范要求,但是引下線的設置仍然不規范。引下線的位置不對稱,或者在樓角處未設置引下線。又如,由于如今銅價高漲,所以工地上銅導線丟失嚴重,橋架的跨接線、衛生間等電位處的PE線都難免被盜。
參考文獻: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
2《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GB501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