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建筑早已超越了它原來的基礎性的功用,而人們對其審美觀念和建筑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改革開放以后,西方建筑理論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使我國的建筑審美和技術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此也出現了過分追求時尚新潮,而將我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丟失,以及一些“不中不洋”建筑現象的出象,使我國的建筑行業面臨重要的問題。但建筑審美與建筑技術在根本上的統一是毋庸置疑的。一座建筑就代表了一段歷史,從建筑的上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建筑技術能力,因此,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是建筑審美與建筑技術的結合,和同步發展的。
本文選自:《建筑與文化》主題鮮明,視角獨特。對話政府高官、建筑大師、企業精英等權威人士,剖析國內外重要建筑文化現象與事件,展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規劃設計作品,傳遞業界最前沿的學術思想,探討城市與建筑的文化內涵,推介中外建筑文化的最新資訊等。
1當代建筑審美與建筑技術結合的現狀
1.1生搬復制現象
模仿和復制是當前我國建筑行業最常用的方法。將一些具有國外風情的建筑藝術生搬復制到我國的各地。這也是我國各地層出不窮的“歐洲小鎮”、“英國小鎮”、“法國小鎮”等仿外國小鎮形成的原因,以及各類仿古建筑一條街、仿古石材和仿古技術的應用等。使建筑技術和建筑審美都處于一種模仿和生搬復制中,失去了當代建筑的特色。
1.2新奇特出位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各地建筑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建筑審美觀念的改變,我國的建筑樣式呈現多元化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更趨于個性化、潮流化發展,因此,也產生了一些新奇特的建筑,博得了人們的眼球,但這也并不能說明體現和代表了我國的建筑審美與建筑技術的水平。如央視的“大褲衩”、蘇州的“秋褲”、湖州的“馬桶蓋”、杭州的“比基尼”等都是我國近年來出現的奇特建筑。
2故宮:經典建筑審美與建筑技術分析
審視一座建筑的美學理念和建筑技術,一定跟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建筑技術能力有關。在中國傳統的的建筑審美發展程中,也大多體現在建筑形式上。故宮是我國明代建立起來的皇宮建筑群,在故宮的空間設計、形體比例、色彩使用、裝飾裝潢等方面都體現了明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當時的建筑技術上的成功之處。尤其是在色彩和裝飾的處理上,故宮主要建筑都采用了黃色琉璃瓦,朱紅公的門窗、臺柱,以及折色的臺基,從色彩上來看錯落有致,別具一格,能夠顯示出皇家的氣勢恢宏。故宮的建筑裝飾十分的講究,不但重視屋頂的裝飾,就連屋角也都做了翹角飛檐,在屋脊上添加走獸的裝飾,這些都是古代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刻涵義內容。在故宮整體建筑中,還按照主次進行了巧妙的處理,使建筑審美和建筑技術得到了最佳的融合,也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的水平。
3當代建筑審美與建筑技術的思考與設想
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的提升和改變,對建筑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將審美與技術更好的融合起來,是當前建筑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同時建筑審美與技術的結合是當代和未來建筑發展的方向。
3.1建筑審美的多元素滲透
縱觀西方國家和我國古代的建筑,每一處建筑的審美與技術都與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建筑手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在眾多的建筑中也大量的引用了西方國家的一些美學觀念和建筑技術,在建筑風格上逐漸向潮流化發展,但與此同時卻失去了我國傳統建筑的韻味,有些過于模仿和照搬。但審美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思維過程,我們也無法做到限制和阻止,面對即使文化背景相近的人群,對建筑審美觀念也不盡相同的現象,更多的是倡導建筑審美的多元素滲透。
3.2建筑技術的創新發展
在改革開放以后,西方建筑技術也逐步走進了我國的建筑行業,但由于實際情況的不同,在具體的實施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新技術的推廣和實施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是要么一味的照搬西方建筑技術,使沒有西方建筑技術的施工隊伍和基層的施工人員一時難以適應,無法達到建筑要求的水平,工藝水平也無法得到保證。二是將傳統的建筑技術全部丟棄,使原本一些具有較高工藝價值和技術成就的建筑技術丟失,造成了較大的損失。因此在建筑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除了要吸收西方建筑,保留傳統的技術外,還要增加適合我國建筑發展的技術創新。
3.3審美與技術的融合
從歷史上保留下來的偉大建筑來看,凡是被稱為奇跡的建筑藝術都是審美與技術最佳的融合體。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早在2006年兩會期間就談到:“綜觀世界名城的形成過程,在城市形象方面都有一個長期探索、調整、磨合的過程,使新與舊和諧一致,而這正是我們缺少的。”因此,在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中,審美與技術的良好融合,是建筑行業的走向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