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文章發表在《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上,是自然科學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職業教育,學生思想道德
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強大精神力量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要實現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離不開人的道德素質力量所迸發的巨大精神動力。
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是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從而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基礎。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極大地促使了我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雖然可喜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如何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認真思考共同探討。
一、現代職業教育應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
首先,強化職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經濟趨向一體化的國際潮流背景下,人才競爭也日趨激烈,各行各業對專業技術型人才的職業道德和思想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近期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做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特別強調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職業教育要實現學生健康成長、發展成才的目標,思想道德教育是保證。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升,歸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核心。職業教育面對的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他們來講,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他們的經歷和學識水平有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因此,在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同時,更需要接受先進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國傳統文化中健康文明的思想道德觀念,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先進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只有結合實際對此向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培養,才能保證我們職業教育目標的實現。
第三,現實社會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低下、敬業精神缺失、誠信度差現象的改善,需要職業教育強化德育。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傳統美德,“百行德為首”是我們的祖訓。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人發展,我國的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這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面對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的影響也已顯現,一些行業或個人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顧道德約束的現象普遍存在,由此帶來的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在職業院校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
第一,實際教學中不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能型勞動者。因此,有些職業技術教育院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往往只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養而不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這一點從課程的安排上就充分的體現出來,專業課占一半課時。
基礎課約占一半課時,德育課每周僅安排一次兩個課時。有的職業院校由于德育專業教師緊缺,每周一次的德育課經常以學生自學代替。更有甚者,有的學校把政治教育課和思想道德課改作專業課或學生自由活動課,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之差、質量之憂是可想而知的。筆者認為對德育課的這種忽視程度絕不可掉以輕心!
第二,職業教育中德育課內容單調重復、方法單一、缺少創新的狀況多年來一直沒能得到改善。德育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它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的本質要求。課程的內容應新穎、時效性強,要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學方法要多樣化。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德育理論課內容老化陳舊不能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創新、缺乏時效性和吸引力、跟不上新形勢變化和要求等弊端,造成了教師講著枯燥、學生學著沒興趣的現狀,從而嚴重地制約、減弱了德育課應有的作用。
三、對職業教育應重視德育強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幾點建議
第一,轉變德育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與創新教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效地結合起來。職業院校的學生同樣是未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狀況、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如何,可以說將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與否。
因此,當代職業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德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樹立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提高他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培養他們勇于承受挫折、敢于面對挑戰、樂于探索、善于創新、追求成功的良好品質。這就要求在德育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因勢利導,遵循實效性和生活化的原則,把做人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奮斗精神和創業精神教育、法制教育融人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去,并做到以“教”帶“學”,使教與學雙方都能在現實生活中身體力行,以切實達到增強德育實效性的目的。
第二,注重師德教育,重塑職業教育教師高尚風范。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師德。教師的活動對象是學生,是身心處于發展過程中尚未完全成熟的人,這就對教師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職業教育教師應有高度的政治覺悟,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持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引導學生;要遵守職業規范,具備較高職業素質;要愛崗敬業,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對社會、對人民、對本職工作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要滿腔熱忱地對待工作,愛護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學生。
在職業教育中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職校學生正確理想信念的樹立、崇高思想品德的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優良文明習慣的養成、美好心靈的塑造,都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支持、共同努力,來營造一個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社會環境。
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要和社會教育結合并融為一體,依托職業院校所在地,廣泛建立實踐參與基地,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道德實踐機會。各級文化、宣傳部門要增強責任感,積極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內容健康向上的豐富的精神食糧;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要通力協作,有效的優化校園周邊及社會環境。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齊抓共管的思想道德教育合力。
國家級化學刊物發表:《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5年,原刊名《赤峰教育學院學報》,由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主管,赤峰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2008年開始從雙月刊調整為月刊,現任主編張進富。國內統一刊號:CN15-1343/C,國際刊號:ISSN1673-26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