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河南作為我國重要的產糧大省,災害頻發影響了河南省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制約了糧食產量的提高。河南省建設農作物品種數據庫,是建立河南省農業應急智庫平臺的前提和保障,是河南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
一、河南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十三五”規劃建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在糧食生產上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此外,中央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國務院于2017年印發了《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現代種業。2019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要發揮好糧食生產這個優勢,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中央提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提高耕地生產能力,利用農業現代化裝備,依托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實現糧食生產可持續增長,是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立足長遠戰略考量的,體現了新形勢下中央對我國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調整和高度重視。
河南作為我國糧食大省,占有全國1/15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糧倉和國人廚房,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實施,河南省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斷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的進程,深化優質糧食工程,優化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近年,河南省在糧食生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包括產前、產中、產后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困難。首先,科學技術發展薄弱,如在良種繁育、農業機械化、信息共享方面仍然和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優良品種選育是“藏糧于技”戰略的核心,種子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首要環節和重要載體。目前,主要糧食作物能被大面積推廣的品種很少,品種市場呈現雜而多的現象。因此,加快農作物品種數據庫的建設是“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的重大舉措。其次,河南省農業生產抗災減災能力依然薄弱,急需利用農業現代化手段提高河南省預警抗災減災能力,確保中原糧倉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農業大數據發展助力河南省“藏糧于技”戰略
河南省政府近年非常重視農業大數據發展,為河南省農業大數據發展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近年,河南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農業大數據的發展,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2015年,河南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被列為11大行動之一,重點要“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加速融合,開發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培育一批網絡化、智能化、精準化的現代種養及營銷模式,建立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2017年3月,時任河南省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在討論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時指出:“數據開發應用,以交通物流、農業糧食為突破口,推進大數據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河南省要建成國家農業糧食大數據創新應用先行區。2020年初,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資源融合共享,整合現有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建設農業自然資源和重要農業種質資源等大數據。
三、展望
河南省要立足農業大省的基本省情,建設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等)、園藝作物和主要特色農產品等農作物品種數據庫,做好農作物品種數據獲取、數據挖掘、數據資源管理、數據計算、數據存儲、數據可視化等一系列技術層面的跟進,實現對河南省農作物品種數據進行多維度查詢、匯總,為搭建河南省農業應急智庫平臺提供保障。河南省農業應急智庫平臺的建立,是河南省在農業大數據建設中的基本路徑,是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對于加強農業防災減災措施,減少農業災害帶來的損失,提高河南省農業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自然資源學報》投稿編輯部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