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2019年的亞馬孫雨林遭受多年來最嚴重大火,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廣、支流最多、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流量為世界其他三大河的流量總和的兩倍以上。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雨林,占地550萬平方公里,為我國國土面積的57%。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占全球氧氣的五分之一,被稱為“地球之肺”,“綠色心臟”。亞馬孫雨林的60%在巴西境內,每年7到10月旱季期間,亞馬孫雨林都會遭遇山火。當年火災的數量和范圍極為嚴重,特別是巴西境內已發生7.3萬起火災,而往年全年才3.9萬起火災。2019年8月G7峰會在法國召開,會后宣布提供2000萬美元援助亞馬孫雨林,用于滅火重建。法國馬克龍總統還說,“正在被大火燃燒的亞馬孫雨林是‘全世界的公共財產’,”并建議對亞馬孫雨林實行國際化管理。巴西總統博索納羅開始拒絕接受這筆援助,認為“這危及巴西對境內亞馬孫雨林的主權。”
世界科學家和環保人士在2019年指出,“今年干旱程度不及往年,但亞馬孫火災比往年嚴重,認為99%的火災是人為造成的,”因為巴西總統承諾要開發亞馬孫的自然資源,以幫助巴西重振經濟。因此在砍伐森林之后,縱火開荒,作為農業或商業開發用地。玻利維亞同樣是亞馬孫雨林國家,其總統莫拉萊斯則表示“我對七國集團提供2000萬美元,這份很少、很少、微不足道的分擔額表示歡迎。這不是援助,這屬于分擔共同責任,因為各國人民都有義務保護環境”。他還指出:“自5月以來,該國東部的火災毀壞了120萬公頃土地,其中50萬公頃是與巴西和巴拉圭接壤的森林。”他還宣布“暫停亞馬孫地區的土地買賣,以避免火災肆虐過的土地被用于農業種植或畜牧業。”
以上看出玻利維亞總統和巴西總統觀念不同,巴西總統把亞馬孫雨林看成本國的私有財產,為了本國的利益可以犧牲亞馬孫雨林的生態環境;而玻利維亞總統把亞馬孫雨林看成“地球之肺”,屬于全世界,不僅自己要愛護,也需要全世界的支持。最近亞馬孫地區七國在哥倫比亞舉行會議,“呼吁本地國家和國際社會共同保護亞馬孫雨林,采取切實措施保護亞馬孫資源,”他們愿意承擔起本國領土內雨林的保護責任。這些事充分說明世界上很多人已經認識到保護熱帶雨林、森林、生態環境是全世界的共同責任。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處于熱帶附近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常年氣溫炎熱、雨量充足,無明顯季節差別。植物種類豐富,棲息著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物種,是地球上提供氧氣和養育生物的最寶貴資源之一。熱帶雨林分布于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非洲剛果河區域及南美的亞馬孫河流域。如何保護好熱帶雨林、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應該是全世界共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以前在森林大火之后,縱火造田在許多國家都發生過,現在已認識到雨林是全世界的財富,山火之后所在國必須恢復,造成的損失,可以由聯合國協調給予補助。現在我國已實行退耕還林,從縱火造田,到保護恢復雨林,再到退耕還林,這表明社會的進步。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地球,人類共處于地球,生態環境是有關人類賴以生存的重大問題,必須由全人類共同來保護。正如熱帶雨林不僅是所在國所有,它還是全人類的資源。除了熱帶雨林,其他有關生態環境的山河湖泊、冰川、海洋、礦藏等也同樣應該是全人類的資源,應該得到全世界的關心。地球資源的所在國在開發資源時應該和全世界協調發展,這是這些國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其他國家也應對這些國家予以關懷和支持,共同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2)保護地球要依靠科學技術
燧人氏發明鉆木取火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先是木材,后是煤炭到石油,成了人類生存必須的重要能源,為了爭奪能源而打仗,成為人類之間發生戰爭的重要原因。中東地區盛產石油,那里就戰爭不斷。能源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也給人類帶來巨大麻煩,燃燒煤炭和石油,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為爭奪能源而戰爭,更是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其實地球上不缺能源,如果把用于對抗和戰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用來共同研究開發新能源,盡快使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這才是人類應該選擇的唯一正確道路。
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還可以進一步研究做到更廉價、更方便,風力水力也是清潔能源,但還代替不了石油。核能是廉價的高效能源,而且很方便,可用來發電,也可直接用在船艦飛機上,現在用的是裂變式核能,核廢料帶來了周期很長的污染危險,現在尚無有效解決辦法。可燃冰、頁巖氣是儲量豐富的新能源,因成本較高,難以廣泛使用,尚待進一步研發;潮流能發電是利用海水流動和潮汐漲落產生的能量發電,是清潔無污染能源,分布廣、儲量大,國內外已成功采用,但成本高,有泥沙淤積問題。再有海洋中含有非常豐富的氘和氚,是核聚變能源,太陽發光就是內部核聚變產生的核能,聚變式核能比裂變式核能要強幾百上千倍,而且無核污染,其原料幾億年也用不完,利用可控核聚變式能源已在許多國家包括中國(注1)的科學家合作研究之中,如果能繼續真誠合作,不受政治干擾,據有關專家估計三十年以后就能用于民生,到那時石油就不那么重要了。
資本主義給人類帶來飛速發展和繁榮,自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不到300年,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能過上舒適的現代化生活,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災難。2019年5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呼吁,“拯救太平洋,以拯救世界。”由于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那些低海拔的太平洋島嶼正在縮小,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臨海,其北部已下沉2.5米,部分地區年均沉降25厘米,已決定遷都,有些小的島國就有面臨淹沒的危險。
塑料發明后,用途極為廣泛,如塑料家具、塑料裝飾品、塑料玩具、塑料桶盆等等,電器外殼也離不開塑料,有科學家認為,人類過去有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現在標志著人類進入塑料時代。特別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吸管、塑料袋及塑料包裝,用完即扔。過去食品散裝,現在都是包裝食品,層層包裝,既衛生又方便,象征著文明和進步,確實給人類帶來極大方便。但塑料的過度使用造成嚴重污染,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塑料垃圾處理成為世界難題之一,這些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成為海洋生態環境的致命殺手,已經發生鯨魚等大型海洋動物因直接吞食大量塑料制品而死亡,海洋塑料垃圾也造成大量珊瑚礁患病和死亡,澳大利亞大堡礁出現大量珊瑚白化現象。許多地方的海域,漂浮的微塑料(指塑料制品破碎成為小于5毫米的微片)大大超過浮游生物,被海洋生物吞入積聚在體內,影響到整個海洋生物鏈,也將影響到人類。
推薦閱讀:《環境科學與管理》以促進環繞科學、環繞保護與環保產業等行業的科技人員科學技術素質的現代化為指針,以滿足環保科技人員及環保企業一線人員更新知識,掌握新動向,學習新技術,啟迪創造能力,開闊思維為辦刊宗旨,它已成為環境保護、科研及相關專業的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高等院校師生的得力助手。